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城市社会学 聚焦农民工问题
聚焦农民工问题我们身边的农民工……农民工问题•农民工问题•农民工问题,是指中国大陆农民进城从事非农工作,却未改变农民身份,未被城市认同接纳,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乡的边缘、体制的边缘,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问题根源:•农民工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政府和市民对农民进城务工的自私荒谬认识(农民工问题:让农民进城为自己服务,但子女教育和伤老病死都回老家)和依靠自己的垄断权力而排斥农民,长期实行二元户籍制度和一系列愚蠢的歧视政策。决目前“民工荒”的应对之策。解决农民工保障问题必须消除目前存在的认识上的误区,同时在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也不能操之过急。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如果现行法律政策没有重大调整,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将长期存在。近来,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时有发生,“美洲视线现象”成为代名词。农民工问题表现方面•一是农民工的工资长期偏低而且拖欠现象相当普遍。•二是工作条件差,技术培训少,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缺乏社会保障。•三是子女上学、生活居住、文化需求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四是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系统的就业培训。关于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一、现状•农民工是中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农民工的重要性极不协调的一个问题即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却长期得不到解决。农民工的工资被拖欠、被拒付的现象极其普遍。于是种种讨薪手段大量出现:有的农民工为讨薪跳楼,有的农民工选择爬塔吊,还有一些农民工因讨薪而触动刑法。除这些农民工的个体行为外,近年来还出现了集体行动,如集体上访、集体堵塞交通等。因而农民工工资拖欠这一问题应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漫画……二、原因•垫资施工是欠薪的根本原因之一•将拖欠工资做为留住人的一种手段•雇主有意拖欠•一些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使农民工的工资不时能按时领取•农民工法律意识淡薄导致欠薪•政府工程资金缺口大,造成拖欠三、措施•建立施工企业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约束和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严格规范新建项目的审批手续。对建设资金不到位的建设项目不办理项目审批,不予立项、不予开工建设,做到新帐不欠,老帐限期付清。•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制度•建立日常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建立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提高农民工的法律维权意识•国家应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管力度,抑制不合理的投资行为发生,以切实防止新的拖欠现象发生。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相关漫画……一、现状•城市农民工已经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巨大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为城市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却很少得到社会与政府的关注。这不仅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的发展,也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搞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保护这一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成为政府和社会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二、原因•体制上的原因•立法上的原因•其他原因(一)体制上的原因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民是不能迁向城市的,不能到城市就业。长期的城乡结构划分,造成了农民工的特殊身份,他们进城后成为城市的边缘人。由于农民工没有城镇户口,他们就不能平等的享受到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不是城镇职工就不能平等的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待遇。随着社会的发展,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消极作用越来越突出,它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使农村的发展滞后和缓慢,农民的生活水平没有明显的提高,并进一步拉大了城乡贫富差距,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阻碍了城市化进程。(二)立法上的原因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在立法上存在很多问题,如立法体系不健全,立法工作滞后;立法覆盖范围窄,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人大立法少,行政法规、规章多,立法层次不高;法律效力低,实施机制弱等问题。虽然我国%宪法&第45条明确规定,社会保障权是全体公民的权利,但这只是从原则上规定了农民工也享有社会保障权,有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具体专门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制定,这还是我国法律上的一个空白。二、原因•(三)其他原因•1.农民工自身的原因。大多数农民工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素质较低,对国家的政策和法规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对社会保障方面的了解了。农民工自身缺乏维权意识,由于长时间居住在农村,带有明显的小农意识,思想观念还比较守旧,还带有一些软•弱,不敢得罪人,从而不敢向雇主主张权利。另外,农民工进城务工就是为了赚钱,获得更多的现金,现阶段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较低,交纳各种保险费用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由于其自身特点,对投保这种看不到及时利益的事情,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不会主动参与的。•2.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一些城市对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作了严格限制,农民工从事的大多是城市居民不愿从事的脏、乱、累、差的工作。城市居民对农民工有一种排斥心理,不允许他们进城,更不允许他们参加社会保障,认为他们会抢城市职工的•饭碗,争夺自己的社会福利。•3.企业主对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积极性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企业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影响企业的收益。为了获得高额经济回报,企业主对农民工参与社会保障的热情自然就不高了。三、措施•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健全的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体系•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废除一些限制农民工的政策,改变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态度•建立专门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民工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农民工之子女教育问题(序)•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相关报道(1)相关报道(2)一、现状•农民工子女失学率高•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社会排斥•城乡差异使农民工群体的子女心理压力大(一)农民工子女失学率高目前,“全国进城的流动儿童有2000万人左右,由于城市学校对他们采取限制政策,流动儿童的失学率高达9.3%”。另据一项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儿童中心共同立项、财政部和联合国基金会资助的调查显示,在调查的7800多名儿童中,3到6周岁流动儿童入托比例为60.7%,低于城市儿童入托率,6周岁儿童中有46.9%没有接受入学教育,超龄现象比较严重,有近20%的9岁孩子还只上小学一、二年级,13周岁和14周岁还在小学就读的占相应年龄流动儿童的31%和10%。这一系列的数字有些让人触目惊心了。这些数字无一不在表明,农民工子女失学现象已经十分严重。广大的农民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把最好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城市,孩子是他们的一切,是他们的希望,而孩子无法正常上学或上不起学,这是在伤农民工们的心。•(二)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社会排斥•以北京为例,“农民工子女要上公立学校要交2000到5000元的赞助费,二是每人每学期交600元左右的借读费”。农民工属于社会低收入群体,夫妻两人的每月收入加在一起也就1000元左右,而这1000元又有几项不同的用途,一部分他们要寄给老家父母,一部分用于基本的生活花销,这两项费用支出后,工资已所剩不多,大多数农民工根本没有能力去支付这笔昂贵的赞助费和借读费。于是,大多数农民工的孩子无法进入城市的公立中小学上学,即使有幸进入公办学校就读,他们也受到来自同学和老师方方面面的歧视。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就他们的就读资格而言,已经是低人一等了;其次,各个班级的班主任老师都不希望有这样的学生在自己的班级就读,在他们思维定势下,他们认为农民工子弟一定会影响本班的总体学习成绩,或者影响本班的课堂纪律以及学习风气。更有甚者会把所谓的“借读生”完全的孤立化,真空化。现在的外来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完整地复制了中国城乡之间不平等的关系,也损害了基础教育的义务性、公平性、完整性的原则。•(三)城乡差异使农民工群体的子女心理压力大•农民工的处境、农民工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其子女的心理发展有一定影响。调查发现,许多农民工家长的教育方法不恰当,他们所能做到的只有督促孩子学习,部分家长把通过教育脱离贫困的重担过早地压给了孩子,当其子女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更多的是一味的责罚,甚至是无理的打骂,缺乏同孩子之间的心灵沟通,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内心世界,使得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导致情绪的反常和学习成绩的下降。社会互动对农民工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有一定影响。从父母以外的人际交往上来看,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农民工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经济实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狭隘的交往空间十分不利于他们视野的开阔,性格的养成,以及对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的学习和内化,影响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一、现状二、原因•根本原因——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深层次原因——体制的制约1.现行户籍制度的限制2.教育制度的制约•主观原因——农民工自身的影响•外部原因——社会的偏见与排斥(1)根本原因•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甚至可以说,我国城市的发展是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代价的。即使是在今天,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也是在以一部分农民不能享受正常的城镇化进程的代价换来的。如2002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由2001年的2.81:1扩大到3.11:1,整体收入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6,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城乡收入的巨大差距引起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里的大量涌入,也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的发生。•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也直接带来教育投入的不均衡,首先是公共教育经费投入差别很大。总体上看,中国义务教育投入的水平还非常低,2003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只有3.41%,不仅低于发达国家(OECD)平均5.2%的水平(l999年),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4.4%的水平,而且这部分经费大部分用于城市,用于农村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如2002年,全社会的各项教育投资是58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政府投入不到70%),其中77%用于城市,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孩子中占总数70%的农村孩子只获得其余的23%。[1]其次,教育设施的条件和师资队伍质量的质量差别很大。根据《中国教育报》2004年对302个地市和县教育局长的问卷调查结果,超过50%的农村中小学“基本运行经费难以保证”,有58%的农村学校危房改造经费无法落实,超过40%的小学仍然使用危房,超过30%的农村小学“粉笔论支有限发放”,接近40%的农村小学“交不起电费、有电不敢开电灯”,缺少课桌凳的小学接近40%,农村一些学校学生自带桌椅板凳上课。[2]农村学校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没有一位公办教师,基本是初中毕业生教小学,有的连初中都没毕业。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统计,2001年,城乡小学专任教师的合格率分别为98%和96%,差别不大,但学历差别很大,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小学教师比例分别为40.9%和20.3%,相差20.6个百分点。初中教师队伍的差别更大,专任教师的合格率城市和农村分别为92.3%和84.7%,城市比农村高出近8个百分点,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为23.5%和9.4%,前者是后者的2倍以上。全国代课教师70.5万,其中农村占82.3%。[3]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因素。(2)深层原因•1.现行户籍制度的限制•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政策较难操作。仅把户籍制度改革停顿在“投资移民
本文标题:城市社会学 聚焦农民工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38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