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批判性思维是研究论证分析和论证评估的学科,是研究如何培养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正当性和预见性等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学科。自20世纪70年代在北美继而在世界范围内进入大学课堂,批判性思维课程目前已成为与逻辑导论并驾齐驱的基础课程之一。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国内外批判性思维课程已经广泛成为许多国家大学课堂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最主要目标之一。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是衡量本科教育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也是研究生入学检测的主要目标。在今天,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基本内容已经是包括LAST(美国法学院入学资格考试)、MBA(工商管理硕士)、MPA(行政管理硕士)等专业技能测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国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思考态度和思维观念方面:使学生树立深思熟虑和严谨缜密的思考态度,尤其是理智的怀疑和反思态度。英文:criticalthinking意指那种“怀疑的、分析的、推断的、反思性的思考”。素质教育地核心在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的培养方面:帮助学生养成清晰性、相关性、一致性、正当性和预见性等好的思维品质以及提出恰当的问题和做出合理论证的思维习惯课程目标批判性思维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是一门工具性课程,是一门应用广泛性的课程。该课程系统讲授批判性思维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使学生掌握论证分析、论证重构、论证评估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追求清晰性、一致性、正当性和可靠性的思维习惯,以及独立自主和自我校正的思维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素质与能力。为什么形式逻辑是不够的?1.现代逻辑规范性的效力之源:有效性2.对有效性标准的反思有效性如果前提是真的,结论就一定是真的演绎推理:保真评估论证的标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有效性与重言式任何一个重言式,不管其中的变项被代以什么样的真值,都可以构成任何一个重言式,不管其中的变项被代以什么样的真值,都可以构成有效的推理。例如任何一个重言式,不管其中的变项被代以什么样的真值,都可以构成有效的推理。例如:p→p是定理(p∧p)→q是定理(p→q)∧p→q是定理有效性的反思还有某些定理作为论证形式虽说不是明显谬误的,但是很可疑的。例如:*p→p∨q*p∧q→p*p→(q→p)*p→(p→q)科学推理与有效性全面的推理:演绎与归纳科学====演绎+归纳假设-演绎-实验查拉图斯特拉决心独自远行。在分手的时刻,他对弟子和崇拜者们说:你们忠心地追随我,数十年如一日;我的学说你们都已经烂熟于心、出口成诵了。但是,你们为什么不扯碎我头上的花冠呢?为什么不以追随我为羞耻呢?为什么不骂我是骗子呢?只有当你们扯碎我的花冠、以我为羞耻、并且骂我是骗子的时候,你们才真正掌握了我的学说!——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第一章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大学本科教育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熟练地和公正地评价证据的质量,检测错误,虚假,篡改,伪装和偏见的能力”,“这对个人的成功和国家的需要都有核心的重要性”。”(美国的教育委员会调查)1.1.批判性思维定义侧重点不同的定义:“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评估、比较、分析、批判和综合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者愿意探索艰难的问题,包括向流行的看法挑战。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主动评估观念的愿望。在某种意义上,它是跳出自我,反思自己思维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者能够分析他们观点的证据的质量,考察他们推理的缺陷。”“不管是评估一个科学研究实验,还是找到家用电器的毛病,批判性思维是一个重要和通用的工具。什么是批判性思维的特征?批判性思维的人们细致考察他们决定、信念和行动的基础假设。当他们面对一个新的观念或者一个有力的论证时,他们谨慎地分析它,检查其逻辑一致性,搜听那些可能会扭曲真相的隐含假设。他们不放过对观念和行动的背景和具体环境的考察。”“学习批判性思维,你需要熟悉批判性思维过程的四个特有的原则:(1)发现和质问基础假设。(2)检查事实的准确性和逻辑一致性。(3)说明背景和具体情况的重要性。(4)想象和开创替代选择。“概括地说,批判性思维有这样的特征或者能力:求真:对信息、观念采取怀疑的态度,力求辨伪求真理性态度:观念和行动必须建立在合适的证据、推理之上,要求好论证具体思考:要求具体的证据和推论,在具体环境中分析论证深入思考:挖掘论证下面的深层假设广阔思考:通过不同的、替代的选择来论证。反思性:批判性思维是自我思考的思考,而不只是针对别人建设性:找到正确的思维和知识.“批判”-分析和判断;而不只是挑错.“北航史上最牛女生”具有开放心态,独立人格的年轻一代人!北航女生的背影昭示着一个民族终于正常了!目中无人,不尊敬国家领导人!“2008年12月20日,温总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与大学生座谈时,有一位女生背对着温总理看书……”耶鲁大学前校长撰文批判中国大学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日前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撰文批判中国大学,引起了美国教育界人士对中国大学的激烈争论。对中国大学近年来久盛不衰的”做大做强”之风,施密德特说:”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他们的学者退休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中国没有一所真正的大学,中国大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笑话”1.2.为什么要批判性思维(1)冲破盲从当今的世界,虚假比知识还繁荣一边倒的舆论浪潮在传统媒体和网络上层层蔓延批判性思维考查和破除产生盲从的四大来源:理由的虚假性推理的无关性隐含的假设性论证的单一性(2)独立思考问题不在于相信什么观点,问题在于是怎么相信的“独立思考”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不在于受到什么影响而在于是否意识到了影响和局限考查不同的观点,在分析和比较它们的基础上来达到自己的判断分析事实和结论之间的具体联系(3)学术精神和传统反对空洞、抽象、无关、单调、雷同、肤浅而又故弄玄虚的学风反对固守成规、脱离实际反对模糊不清、包罗万象的“学问”和”大师”真正的学术起始于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实际和全面分析学术来自于怀疑,和细致的分析和探讨(4)认知能力和知识增长关于事物的知识不是简单的信念,而是分析、推理、评价和检验后的结果.批判性思维是认知能力的核心部份;学习不只是记忆;学习不仅是消费,还要生产.学习的每一步骤和阶段都需要批判性思维。只有经过批判思考的阅读才是真正的学习,才能导致新知识.人类的认识通过不断的经验和理性的批判而得到成长.(5)决策和行动的合理化批判性思维是合理决策和行动的必要条件“民主”的合适性,是社会的理性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函数.开放社会,需要以真理和责任为中轴线1.3批判性思维的哲学、逻辑和科学方法论来源知识发展,就是思想家科学家批判性思维的结果批判性思维,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历史的开端古希腊哲学中的分析和辨证方法传统经验主义哲学的经验方法理性主义哲学的逻辑分析推理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马克思)的对立统一观等等现代对科学方法论的研究逻辑实证主义波普尔理性批判主义历史发展的模式和方法研究非形式逻辑和教育改革传统的逻辑来进行思维方法的教育不适应现实实际论证的逻辑”(LogicofRealArgument),“非形式推理”(InformalReasoning)、或更常见的“非形式逻辑”(InformalLogic)和“论证理论”(TheoryofArgumentation)开始兴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北美开始的教育改革:“非形式逻辑和批判性思维运动”1.4.批判性思维和西方教育批判性思维贯穿在西方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中批判性思维教学不仅仅是在大学中,也不仅仅集中在某一门课上各专业的课程的教学的方法自身,要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为原则完成了大学本科学习后就应该具有相当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正规测试之一:北美研究生的入学考试GRE“分析写作部份测验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性写作的技巧。它评估你清楚表述和支持复杂观念,分析论证和保持一致的论证的能力”。分析写作有两个任务:一个45分钟的“表达你对一个问题的观点”,和一个30分钟的“分析一个论证”。“一个要求构造自己的论证,采取一个立场,提供理由和证据来支持它,另一个要求批判他人的论证,判断其断言和评价其证据。”“分析写作的最重要的打分标准是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性写作的技巧”。论证的任务容许你自由采取立场和思路,“比如你可以:完全同意题目中的断言,或者完全不同意,或者同意一部份质询断言背后的假设限定它用的关键词的含义,特别是对发展自己的论证有关系时指出为何断言只是在某种条件下成立而在另外条件下不成立评价和你对立的观点使用例子来支持你的理由并以此来论证你的立场1.5.如何成为一个批判性思维者?-----态度和能力的结合态度-批判性思维首先是一种精神气质.首先是做人愿意探索真理,相信真理是客观,相对,发展的承认一个事实有不同侧面和解释,公正对待不同观点反思自我的偏见和错误理性:喜欢分析和探询,要求理由和论证技巧没有好的技巧也不能达到批判性思维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原则和方法实践没有人能代替你学骑车,教、学、用、创紧密结合主动参与和实践决定了学习的成效反思中国学术传统中国哲学有一个悠久而迷人的传统,其最典型的方法是反省内求的“悟”:(1)“悟”的对象是某种宏大的、抽象的、模糊的形而上本体,在老子那里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儒家那里是“天命”、“仁”:“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在佛家那里是“禅”、“佛”。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悟道”、“体仁”、“参禅”、“成佛”、“知天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2)由于“天地并生,物我齐一”,“悟”的途径就是反身求诸己:“致虚极”,“守静笃”,“离形去知”,以便有朝一日“豁然开朗”;或者是无需任何修炼和强求的直接体悟:所谓“担水砍材,都是妙道”;或者是运用反讽、矛盾、喝佛骂祖、当头棒喝等非逻辑、非理性的手段。反思中国学术传统(3)“悟”的方法是“能近取智”,“举一反三”,也就是比喻和类推,其中包括比附、具象、类推、意会、冥合、直觉、顿悟等等。(4)“悟”是主体对世界的直接体悟,不需要什么中介,在本?上不可言说。中国哲学一再强调语言作为思维、交际、表达形式的相对性和局限性。例如,《易经#原辞》中有“言不尽意,书不尽言”的说法;老子《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庄子更说:“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魏晋南北朝主张“言不尽意”、“得意忘言”,佛教主张“不立文字”、“不落言筌”。反思中国学术传统很显然,“悟”这一方法既有诱人之处,也有重大缺陷。可以说,“悟”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于中国学人充满了诱惑力:它是人文的,既入世又出世;思辨的,意味着智力的挑战;综合的,给予我们关于宇宙、人生的总体画面;诗化和浪漫的,充满了神秘的美感。它有利于形成一种审美静观式的人生态度,听其自然、无为而治的社会管理模式,并且也有利于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在中国学人看来,治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打通宇宙、人生、义理之间的界限,打通学问、知识与诗歌之间的界限,体味“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意境”与“韵味反思中国学术传统不过,“悟”这一方法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十分神秘,难以学习,难以交流,难以评判,从而也难以把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推向深入,从而形成有效的知识积累。一句话,体悟的致命缺陷是普适性太差,它可能适用于天才人物,对他们十分有效和管用,但却不大适合于凡夫俗子、庸常大众,但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凡夫俗子、庸常大众,天才人物始终只是少数,甚至是人中的“异类”或“异数”。并且,“悟”这一方法不利于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理论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管理模式的制度化建设,其末流蜕变为神秘主义,甚至
本文标题:Chp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4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