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毛泽东词二首笔立山头展望课件语文版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
毛泽东词二首笔立山头展望写作素材积累知能优化演练基础自主学案课堂互动探究美文佳作欣赏毛泽东词二首笔立山头展望诗海探珠卜算子[宋]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诗海探珠【赏析】这首词为咏空谷幽兰之词。全词咏幽兰,多以淡墨渲染,结句稍加勾勒,托花言志。上片起首句写兰花幽处深谷,与松竹翠萝为伴,先从境地之清幽着笔。三、四两句既有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意味,也透露出知音难觅的惆怅。这里是作者借花寓意,抒写志节坚芳而寂寞无闻的才人怀抱。下片“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说的是既然无人欣赏芳馨,这脉脉的幽兰似乎只有梅花才堪共语了,但寂寞的深山中,也许还有探寻幽芳的有心人吧?与梅花共语,是抒其高洁之怀。“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是全词的警句,写出幽兰之所以为幽兰的特色,其幽香可以为人无心领略,却不可有意强求。此词既写出了幽兰淡远清旷的风韵,又以象征、拟人和暗喻手法寄托作者对隐士节操的崇仰,流露出词人向往出世、归隐的心志。基础自主学案●字音(1)单音字沁.园春(qìn)橘.子洲(jú)百舸.争流(ɡě)寥.廓(liáo)峥.嵘(zhēnɡ)挥斥方遒.(qiú)浪遏.飞舟(è)风樯.(qiánɡ)天堑.(qiàn)无恙.(yànɡ)万籁.共鸣(lài)弓弩.(nǔ)(2)多音字中中.断zhōnɡ一语中.的zhònɡ泊停泊.bó湖泊.pō数数.目shù数.不清shǔ●字形舸百舸柯枝柯竞竞相竟毕竟候时候侯万户侯遏遏止渴渴求樯风樯墙墙壁弩弓弩努努力●词语积累①寒秋:深秋。深秋天凉所以叫“寒秋”。②万山:群山。主要指湘江两岸岳麓山诸峰。万,极言其多。③长空:广阔的天空。④争流:竞相行驶。⑤霜天:有霜的天气,指秋天。⑥书生意气:读书人奔放的热情。⑦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⑧极目:尽眼力望去。⑨宽余:指神态舒缓,心情畅快。⑩风樯:风里的帆樯。樯,帆船的桅杆,代船。○11天堑:指长江天险。堑,壕沟。●名句名篇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水调歌头游泳》)●文学常识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______,笔名______。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平生于政务、润之子任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郭沫若(1892-1978),原名________,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3年底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并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28年旅居日本。抗日战争爆郭开贞发后,他回到中国,从事抗日救亡运动。这一时期他所写的《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投降政策,激励了人民的革命斗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并继续进行文艺创作。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写作背景(1)《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兴起的时候,城市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农民运动在全国十几个省开展起来。此时的毛泽东被派到农村直接领导湖南的农民运动,在韶山等地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感悟自己的处境,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2)《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1956年,我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3)《笔立山头展望》在中国近代史上,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千年的统治,但革命是一次不彻底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以中国社会并没有从此获得新生,反而陷入了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和日益半殖民半封建化的境地。郭沫若亲眼目睹和亲身体验到革命所带来的最初的欣喜和随之而来的失望之后,东渡日本求学,希望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富国强民。作者站在日本门司市西的笔立山头,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于是写下了这首讴歌文明的小诗。相关知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课堂互动探究1.如何理解《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下阕的主要内容?细节揣摩【提示】这首词下阕回忆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了回答: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下阕前两句,诗人从上阕独自旧地重游很自然地联想到过去的战友,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中间七句写那时候,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表扬善良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最后三句,以设问结尾,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诗人愿意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当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任。2.《水调歌头游泳》上阕写游泳,下阕写治理长江的宏图,诗人在构思时是怎样把两者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提示】诗人主要靠联想。联想是构思诗篇不可缺少的环节。有了奇特巧妙的联想,才能写出新颖独到的诗篇。本词上、下阕,从表面上看写的似乎是两件不相关的事,实质是环环相连,丝丝入扣,密不可分。本词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的情景和触景而生的豪情,自然地联想起孔子的名言。由大江东去,日夜奔流的情景,自然地联想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一日千里。这就从上阕顺理成章地转入下阕,畅想建设长江的宏图,开拓出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本词思路顺畅,境界开阔。3.《笔立山头展望》后半部分有何特点?【提示】这首诗的后半部分想象大胆、比喻奇特,把大都会的景象当作自然与人生的交响曲,“自然与人生的婚礼”;把海湾当作小爱神的弓弩,人的生命就是箭,在海上放射;把烟筒里的烟比作黑色的“牡丹”,而且还说是“二十世纪的名花”“近代文明的严母”。诗人借助这些新奇的形象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4.《沁园春长沙》的上阕着重写景,下阕着重抒情,整首词是如何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的?【名师点拨】词的上阕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深度探究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阕的抒情乐章。下阕虽着重抒情,却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以峥嵘形容岁月,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山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沁园春长沙》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5.《水调歌头游泳》中说要进一步开发改造长江之水,那是怎样的一个规划?有什么特点?【名师点拨】这是写设想中的全面建设开发长江资源的蓝图。开发长江,利用水利资源是几代人的梦想,只有江山回到人民的手中,这一梦想才有可能实现。作者对词语颇有推敲,使之富有诗味儿,不说大坝而说“石壁”;不说上游流水,而说“巫山云雨”;不说高山水库,而说“高峡出平湖”。用语典雅合体,更富有艺术之美感。这里又有一个神话联想——巫山神女的故事,那是因为巫山在长江上游,由武汉沿长江上溯,自然可达巫山,既到得巫山,便自然想到神女峰及其名称的来历。因此,词的最后一句便巧借神女之传说,设想神女如果活到今天,也该会惊叹于世间的巨大变化。可以说是自然贴切、意味深长。这首词无疑抒发的是改造自然的宏大愿望和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赞美。1.《沁园春长沙》(1)写乐景,写豪情。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诗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诗人正是从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写作技法(2)对比手法的运用。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出鹰的矫健飞腾;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2.《水调歌头游泳》(1)丰富奇特的联想和想象。词篇由横渡长江即目所见的情景和触景而生的豪情,联想到孔子的名言,并赋以新意,突出了诗人伟大的胸襟和气魄。由大江东去、日夜奔流,自然联想到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由眼前的龟山蛇山相对、万舟争渡而联想到大桥凌空飞架,并由当前的建设进而想象到理想中的三峡水利工程。从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联想到神话故事中的神女,借神女的惊叹来反映人间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变化,从而突出了全词的中心思想。(2)巧妙地引用歌谣、古语和神话故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巧妙地活用两个典故,从民谣演化而来。“长沙水”又名“无沙水”,指长沙南门口“白沙井”井水。有民谣说“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沙水清澈甘美,驰名远近。“武昌鱼”因主要产地在湖北省古武昌县的梁子湖而得名。三国时吴主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迁到武昌,当时的人反对迁都,编出童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样活用古代歌谣,清晰叙述了诗人的行踪,使人感到亲切愉快,感情色彩非常浓郁。3.《笔立山头展望》(1)奇特的比喻。这首短诗使用了很多比喻手法,借助某一形象来寄托、抒发自己的感情,使感情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2)豪放的风格。这首新诗是豪放派的先驱,具有“雄而不丽”的风格。它的想象新奇、语言粗犷、气势磅礴、声调激越、笔调恣肆,有一种雄壮美、阳刚美。结构图解1.《沁园春长沙》意象万山
本文标题: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毛泽东词二首笔立山头展望课件语文版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4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