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瓯越民俗徐财平物用习俗岁时习俗(1)瓯越服饰(2)温州美食(3)浙南民居(1)辞旧迎新(2)拦街祈福(3)清明祭祖物用习俗(1)瓯越服饰(2)温州美食(3)浙南民居物用习俗(1)瓯越服饰服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服饰泛指衣、裤、鞋、帽、袜、巾、首饰、箱包以及各种配件、饰品;狭义的服饰仅指服装以外的各种服装配件和饰品。瓯绣,是温州的传统工艺,早在唐宋时期,温州民间就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风俗。你从诗句中读出了什么信息?(2006年中考题目)古时温州少女从小学习瓯绣这门手艺。夹缬(音xié)夹缬,中国最古老的“三缬“【绞缬(扎染)、蜡缬(蜡染)、夹缬】之一,是中国古代的服饰印染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夹缬专指在丝织品上印染出图案花样。顾名思义,夹缬便是利用雕板在绸绵等物上夹染出预定的效果。夹缬现在在全国其他地区已经绝迹,只默默流传于浙南地区。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用温州土布做材料,经过夹缬印染的夹缬被单依然是温州百姓婚嫁必备之物,民间叫做“方夹被”、“双纱被”、“敲花被”、“大花被”等美丽称谓;或凭图案呼为“百子被”、“龙凤被”、“状元被”等。闺女一旦许下夫家,娘家必为她张罗夹被——挑个好日子纺纱,织布,然后送往染坊,夹上16方或12方寓意吉祥的蓝白图案。瓯绸温州有“五宝”,即瓯绣、瓯塑、瓯菜、瓯柑,还有瓯绸。据文献记载,瓯绸至少有五百年的历史,主要用作被面、衣料和手帕。其中绸巾最为著名,又被称作瓯巾。物用习俗(2)温州美食温州是个好地方,嬉爽吃爽冇话讲;点心摊儿多兮多,一夜吃到大天光;肚饿松糕馅皮肉,肚饱还想鱼丸汤;吃味道的江蟹生,龟脚花蛤太兰方;恁多的麻什冇讲得,你讲吃爽吃勿爽;白茹烧饼脆又香,县前头汤圆麻心烫;长人的馄饨皮丝薄,矮人松糕夹砂糖;饿了吃盘炒粉干,再来一碗鱼圆汤;家乡的点心几略多,包你吃饱亦吃爽。《温州是个好地方》歌词:温州“长人馄饨”,制作精细,皮薄肉鲜,用碱适当,用料讲究,有紫菜、蛋丝、肉松、浸酒虾米、尤其是汤清味鲜形似花朵,美味爽口受人欢迎,初到温州的外地人务必品尝!李大同双炊糕瑞安糕点名师李瑞庆创制,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用糯米粉加白糖或红糖拌匀过筛,撒上桂花,成型切块,经两番炊制而成。其特点是:细软韧香甜,老少咸宜,是温州市名牌菜食。茶山杨梅万绿丛中点点红,茶山杨梅闻名遐迩。果大肉多核小,果色紫黑而有光泽,品尝起来更是酸甜可人,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浙江省名特优水果品种。鱼丸1、以鱼肉为主料,切成细条,用酒、味精、盐渍片刻,加淀粉用手揉透,再用手指摘入沸水中,上浮便熟。汤中加米醋、味精、胡椒粉和葱花,以其独特风味,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2、鲜香爽滑,汤清味美,热腾腾的汤水中漂着晶莹剔透的鱼丸,再撒上碧绿的葱花,实在让人垂涎欲滴!县前汤团1、选用上等糯米制作,煮而不破,口感细腻,独负盛名。品种繁多,麻心汤团香甜可口,擂沙汤团味醇爽口,鲜肉汤团入口咬开,便有一股香汁流出,鲜美无比,认定为“中华名小吃”。2、选用上等糯米制作,洁白晶莹,糯滑爽口,汤清味美,入口即化,是名副其实的的“中华名小吃”!宴席文化温州传统宴席,对座位安排颇为讲究。正规宴席要用八仙桌。上首两个座位为上座,俗称“阁老位”。上座的左边邻座为“首位”。正规的宴席上,如婚宴寿宴等,由谁来坐“阁老位”,谁来坐“首位”,都有特别讲究,不可以弄错,否则就是主人的失礼。宴席上要上什么菜肴以及上菜的顺序,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要有八个盘头或十个盘头;分岁酒必须要有年糕,取其“年年高”之意;生日宴、寿宴一定要有长面,俗名“长寿面”;宴席的最后一道大菜一定要是整条的鱼,寓意“有头有尾”、“年年有余”。物用习俗(3)浙南民居物用习俗(3)浙南民居温州地区有城区,有农村;有平原,有山地,还有海岛。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的居住习俗不尽相同。同样是平原地区,瓯江以北与瓯江以南的民居也有所不同。温州地区分布比较普遍的是以传统木结构为骨架承重,以“秦砖汉瓦”为主材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平原农村民居。浙南民居的建造过程中,民俗活动比较讲究。建房子前,要请“阴阳先生”选择地址、确定朝向。正式开工时,有“分金”(请阴阳先生确定朝向,界定四至)“定磉”(泥水师傅开工,奠定基石)、“切木”(木工师傅开工,伐制正栋、梁)等仪式。建造过程中,有“竖柱”、“上梁”两次最主要的仪式。房屋主体构架建成后,还有安门窗、筑灶台等仪式。这些仪式中,虽然带有较多的迷信色彩,但也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生活追求,蕴涵着许多传统文化的因素。泰顺廊桥“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有的廊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楠溪江古村落岩头村的丽水街临丽水湖,全长300多米,旧时90余间店面长廊相连,屋瓦毗邻,犹如一件巨大的艺术瑰宝,天生丽质,至真至美丽水街林坑古村这个掩藏在深山中的偏远村落凭借“桃花源”般的魅力吸引着文化名人,一旦置身其中,你立刻就会被那种独有美景打动,一种埋在中国人心底深处的隐居情怀能让所有人流连忘返。村里多是黑瓦覆盖的木屋,都紧依山势建造,错落有致,变化中又蕴含统一。芙蓉村芙蓉村离岩头村不远,村落坐北朝南,以坐落在芙蓉峰下而得名。整个村落按照传统的“七星八斗”的格局规划,其中寓含期待村中的人才能同天上繁星般旺盛。在南宋时,此村里已有十八人在京城做官,有“十八金带”之称。苍坡村苍坡村位于岩头镇的北部,村人以“文房四宝”的布局建设整个村子。村子的西方有三个山峰,被喻为笔架,村子的主街又平又直,被视为毛笔。村内有溪水流过,村人顺势开了两个池塘,命名为砚池。而整个村子又是方方正正的布局,如同一张白纸。岁时习俗(1)辞旧迎新(2)拦街祈福(3)清明祭祖温州是个好地方四季八节有名堂拜年送礼纸蓬包拦街福斗台眼看花爻清明踏青塌饼儿重五龙船斗南塘七月七喜鹊咄巧食中秋赏月走麻行登高做节恁闹热你讲看爽看不爽《温州是个好地方》歌词:温州童谣《十二月令》正月灯;二月鸢;三月麦秆作吹箫;四月四,做做戏;五月五,过重五;六月六,晒霉毒;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八月八,月饼馅芝麻;九月九,登高送娘舅;十月末,水冰骨;十一月,吃汤圆;十二月,糖糕印状元。◆二月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风筝,温州人习惯叫鸢。农历二月,风和日丽,正是孩子们野外放风筝的好时光。◆三月麦秆作吹箫农历三月,正是农家麦子收成时节。孩子们凭着自己灵巧的小手,将晒在路旁的麦秆芯折成一段,放在嘴里当箫吹,居然能吹出悠扬的声音来。◆四月四做做戏农家最闲是四月。所以在这个时节,剧团都纷纷下乡演出。孩子们也最喜欢跟随大人去看戏,凑热闹。◆六月六洗垢蹉意谓在这一天是人们洗头、洗浴的最好时光。又因为农历六月份日照时间最长,老百姓纷纷把去年底过冬的棉被拿出来晒太阳,防止发霉。◆九月九登高送娘舅九月九是重阳节,是象征老人幸福、长寿、安康的节日。过去每当重阳节,孩子们有送“登高”敬献娘舅的习俗。“登高”似“九层糕”,是用糯米粉制成的糕点。◆十月末水冰骨农历十月底,手伸到水里已经有刺骨的感觉了。这段时间多为阴天,感觉冷飕飕的,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开始了。◆十二月糖糕印状元农历十二月,温州家家户户都忙着做糖糕过新年。一些人家还专门做了印着当官做状元图案的糖糕,赠送给亲戚邻里,互讨吉祥。过年习俗拦街福清明祭祖过年习俗◆迎新春掸新办年货备新衣开门炮过年习俗◆过新春俗话说:“初一拜庙门,初二拜丈人,初三初三拜友人。”初一吃:*温州人吃年糕,也有汤圆。寓意“年年高”、“团圆”。*泰顺人沏糖茶,蒸糖糕,菜头,称作“嘴头甜,彩头好”。*乐清雁荡一带,吃粽子。两种含义:一是粽和“宗”同音,寓怀念祖宗之意;二是因为粽和“中”同音,取功名得中之义。春节期间,对前来拜年的亲友,大多摆酒款待,俗称“新年酒”。过年习俗◆闹新春活动:新年鼓、舞龙、跑马灯等等,再如在泽雅周岙的花灯等。拦街福温州城内每年农历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举行祈福活动,称“拦街福”,为地方性传统节日。历时40多天。三月三的“迎神赛会”将这项民俗活动推向高潮。人们请出东岳神“温元帅”偶像沿街巡游,隆重举行驱瘟逐疫、祈天求福保平安的习俗仪式。拦街福举行之日通衢设红楼,扎花门,张布幔,悬灯结彩。气氛热烈。街头还上演戏曲、弹词、木偶,以及滚龙、踏高跷、猜灯谜集各种文娱活动之大成、同时家家设祭台、摆盆景。陈花卉,称作“花祭”、店铺以减价招徕顾客,各方游客云集。拦街福“竹枝词”里的民俗:欣赏几首描述温州拦街福的“竹枝词”,分别用两个字依次概括每首诗的主题。*春许冬还愿如何?家家齐唱太平歌。拦街不用多祈福,但得平安福已多。——《瓯江竹枝词》清·戴文俊。*春祈饮福会拦街,酒醴笙簧处处皆。今夜出游新雨后,春泥污损风头鞋。——《瓯江竹枝词》清·郭钟岳*光明世界瓣香烧,东岳巡方接翠轺(yáo)。三月烟花刚上已,六街灯火又元宵。——《瓯江竹枝词》清·郭钟岳(注:三月赛会,迎东岳神,六街灯火,半月不绝)*迎神赛会类乡傩,磔(zhé)攘喧闹满市过。方相俨然司逐疫,黄金四目舞婆娑。——《温州竹枝词》清·郭钟岳(祈福)(出游)(迎神)(逐疫)【话春节】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州人过年的习俗悄悄发生了变化,有的人选择发短信表示新年的祝福,也有的选择外出旅游欢度春节……但是,打“开门炮”辞旧迎新,带上礼品走亲访友,舞龙灯、闹元宵等传统习俗一直保留不变。你知道温州人为什么要保留这些传统习俗吗?谈谈你的看法。保留传统过年习俗,是为了表达人们的良好祝愿和美好情感,同时也是为了继承民间悠久的文化传统。清明祭祖做清明饼在清明节前,温州城乡家家磨糯米做粉,馅以猪肉、笋丝之类,或者嵌以甜糖,俗称“清明饼”。有的人家,还向田塍采来绵菜,马兰头、苎麻嫩脑等野菜或青草,先炊熟,晒干,磨细作为饼馅,和上米面或面粉,制饼,俗叫“蒿饼”。在泰顺,先一日以鼠曲叶(俗曰绵菜)或蓬蒿和米粉馅糖为馒头,谓之“蒸糍”。清明日这天不举火,以冷食为果腹之物,这即古代为纪念介子推自焚绵山以采取寒食之遗意。清明祭祖插柳和踏青这天家家门上插上柳枝,儿童头上也戴着缀有花朵的柳枝圈儿,祖先墓上也要插柳枝。妇女则采柳叶簪髻,洁服出游,名曰“踏青”。《东瓯见闻录》中有《踏青词》一首:“踏青侣伴过南塘,二月春风夹路香。蜂蝶紧随衣袖舞,吴田十里菜花黄。”《温州竹枝词》:“江城烟柳趋新晴,结伴嬉春著(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屐(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行。何用游山双不借(不借,草鞋也),棕鞋也似笋鞋轻。”从这首竹枝词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生动反映了当时温州百姓穿着棕鞋游山踏青的情景)清明祭祖扫墓在温州一带祭奠先人坟墓时,坟头栽木,用红绿纸剪成钱形,编成长串,约一尺五六寸,叫做“挂柳钱”。祭毕,要向坟外空地上掘点泥来,加于坟上,叫做“加土”。同时,还要分清明饼给山上墓边的牧童。祭余物品,要带会去,宴享亲族,叫做“享馂”。扫墓归来,还要折几支松树和映山红花带回家去作为吉祥之兆。前者表示长寿,后者表示子孙满堂。这天,还要祭拜祖宗。
本文标题:瓯越民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50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