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数据库 > 上海理工大学校区功能定位规划方案
上海理工大学2008~2020年发展定位规划报告(附件五)V-1上海理工大学校区功能定位规划方案(草案)第一部分上海理工大学校区规划的基本思路一、规划背景《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高校建设后续工作计划”指出,要继续完成上海理工大学等院校的校区建设,以进一步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为上海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上海理工大学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资源的紧缺问题日益凸现,现有的校区布局结构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与日彰显。为了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各项办学指标,满足上海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和研究生)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高效管理,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实施校区拓展并科学定位校区功能迫在眉睫。最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做好2008~2020年上海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工作的通知”,以此为契机,结合军工路上海水产大学校区并于我校需重新定位校区功能的实际情况,特对我校的校区功能定位与结构布局调整进行专门研究。二、规划依据本规划方案主要依据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杨浦区政府、上海理工大学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的政策或会议文件,主要包括:《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8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工作要点》《上海市中心城区分区规划》《杨浦知识创新区发展规划纲要》《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优化方案》上海市推进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纪要上海理工大学2008~2020年发展定位规划报告(附件五)V-2关于上海理工大学春江苗圃扩展用地的协调意见《上海理工大学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上海理工大学“十一五”发展建设规划及基建规划》《上海理工大学前沪江大学校园保护规划》《上海理工大学学科建设情况汇报材料》《上海理工大学关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发展定位和校区资源整合的请示》上述政策文件中,《上海理工大学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是开展本次学校校区功能定位与学院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文件。根据上海理工大学“十一五”规划纲要,我校“十一五”规划事业规模发展的目标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稳定本科生规模,加速发展研究生教育,拓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进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至2010年,学生总规模为30000人,其中本科生15000人、研究生5000人(其中博士生500人,硕士生中含工程硕士和MBA1000人)。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达到3:1左右。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规模各为4500人,上海理工大学高职规模1000人,上海医疗器械专科学校、上海出版印刷专科学校及高职学院将在南汇办学。成人教育将通过社会资源力量办学。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教师队伍总数达到1500人左右,师生比达到1:1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4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45%~55%,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14%~16%。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在学校工作中处于龙头地位。“十一五”期间,学校将秉持“科学发展观”思想,坚持“立足上海、面向世界、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以社会经济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工程应用管理为特色,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方针,按照“扶优、扶特、扶需”的原则,大力发展重点优势学科,优先发展新兴特色学科,重视发展社会急需学科。“十一五”期间,学校建设1~2个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上海理工大学2008~2020年发展定位规划报告(附件五)V-33个学科进入全国高校排名前5位之内,15个学科成为省(市)部级重点学科;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3个,省(市)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5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8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5个。新增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左右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左右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博士后流动站数量达到5个。三、现状分析(一)学校概况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已有百年的办学历史。截止2007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118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40人。设有16个学院、2个教学部,30个研究所,12个研究中心和3个研究院。在校本科生15400余人,在校研究生3300余人,其中博士生230多人。学校现有工、理、经、管、文、法等6大学科门类,54个本科专业,有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1个一级学科、5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有上海市重点学科6个,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7个;国家级科研中心2个,部市级科研中心4个。(二)办学主体构成2003年7月,在上海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中,为加速上海理工大学的发展,上海市政府将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这两所极具行业影响力和办学特色的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并组建成立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和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在办学主体的构成上,除了包括上述两所专科学校外,还包括两所附属学校,即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和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三)土地构成上海理工大学2008~2020年发展定位规划报告(附件五)V-4学校现有军工路(516号)校区、复兴路校区、闵行校区、营口路(医专)校区、水丰路(版专)校区、南汇校区(租赁)等六个校区,占地面积785.34亩。四、规划思路上海理工大学校区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军工路校区(包括待拓展区)系上海理工大学的主体校区,主要用于学校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科研工作,承接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为社会服务等职能。两所专科学校进驻南汇医学园区,建立上海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教育校区,其新建校区将另行规划。上海理工大学将对两所专科学校原校区(营口路校区、水丰路校区)统一进行资源整合,包括校区的功能调整与土地置换。复兴路校区目前主要用于中外合作办学,远期拟通过置换取得上海电缆厂的土地及该地块的前期建设费用。南汇校区(租赁)将根据军工路校区的办学资源拓展情况,适时撤销以解决两地办学带来的各方面问题。闵行校区将根据学校的规划发展需要,适时进行土地置换。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就地发展。本次规划重点针对上海理工大学的主体校区(军工路校区)进行,规划范围包括北至规划道路(松花江路延伸段)、西临军工路、中部包含海安路、南部涵盖军工路460号地块(原建工集团)以及原上海水产大学校区、东至运河的完整校园,规划中的军工路校区的总占地面积1450余亩。五、规划主旨(一)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贯彻“科教兴市”战略;以大学校区、科技园区、文化社区的“三区融合”为核心理念;以科技、人文、生态资源的集散与共享为依托;以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抓手;充分发挥教育的辐射效应,推动知识经济密集区建设,全面提升中心城东北部地区和社会发上海理工大学2008~2020年发展定位规划报告(附件五)V-5展的能级,最终将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建成“多样化并存,和谐共生”的人性化校园,“轴线+组团+院落”纵横交错、开合有度的复合校园,“绿核+绿网”的生态校园,“虚实相生+历史沿革”的文化校园,“学科群集聚、理工文管联络相通、创新思想迸发”的创新创业型校园。(二)规划基本原则1.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规划重视功能区块的合理布局、功能区块内部灵活组合弹性的生长新校园结构。适应分阶段逐步建设,在预留部分土地作为校园未来发展用地的同时,注重校园与发展备用地之间的联系,并保证后期工程建设不影响已建成校园的正常秩序,充分考虑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分期建设。2.功能分块、有机协调的原则。在校区拓展和新增建筑的功能定位过程中,采取分区独立,总体集中的布局模式。学院布局充分考虑我校两级管理的推进与实施。加强教学中心区的集中布局,改善各院系封闭独立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信息的便利交流。强调在整体目标指导下探讨各区域的功能规划及功能间的有机协调。3.学科交叉、集成创新的原则。校区的功能定位和结构布局要以有利于学校的学科发展为基本指导原则。既要有利于学科群内部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也要便利不同学科群之间的适度贯通,同时,也要为学科群与相关产业的有效对接、为诞生新的学科增长点营造良好环境。4.风貌保护、人文校园的原则。保留各式保护建筑以及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增加校园内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有条件转换历史建筑的使用功能,使得历史建筑得到最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摒弃早期学校规划设计中轴线严整和非人尺度的规划布局,吸取老校区中院落式的布局元素,注重校园景观生态环境的设计以及公共空间的营造,充分展示校园的文化和生活。5.立足现状、适度超前的原则。校区的功能定位和学科结构的布局调整应在学校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下,充分考虑现有资源的可利用性,实现现有办学资源的使用价值。同时,学校的规划方案应根据上海理工大学2008~2020年发展定位规划报告(附件五)V-6学校办学规模扩展的需要,在规划用地上突破现有界限,以实现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第二部分上海理工大学校区功能定位与规划方案2008年下半年,军工路上海水产大学地块将正式划归上海理工大学,在这一背景下,进行军工路校区的功能定位与学校学院(学科)布局结构调整已成为学校规划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根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学科群相对集中、校区功能有机协调、以及实施风貌保护、建设人文校园的规划原则,从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集成创新、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学校的地理特征和拓展计划以及学校学科群的发展规划,通过对多个方案利弊的比较分析,建议我校军工路校区的功能定位和学院布局结构调整采用如下方案:建议方案根据军工路校区的实际情况,将该校区划分为北区、中区、南区三个部分,其中北区指军工路580号以北(含军工路580号),中区指军工路516号和军工路470号,南区指军工路460号以南(含军工路460号)。按照现代校园规划理念中的“学科群”思想,结合学校的现有学科布局,军工路校区的各区功能定位如下:北区(包括待拓展区):以工科布局为主,相对集中学校的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先进制造及装备技术等几大学科群,并开展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待拓展区将主要用于建设基础学院以及实现学科的研发功能。中区:教学和行政办公区域;历史风貌展示区;人文校园核心区域;学术交流与学科互动区域;学校人文以及理学学科的主要所在区域。南区: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根据情况考虑少量人文学科进入;主要开展入驻学科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根据实际情况作为学校发展继续教育的区域。根据上述规划方案,入驻南区的学院包括管理学院、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等。理学院、计算机与电气工程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上海理工大学2008~2020年发展定位规划报告(附件五)V-7工程学院以及外语学院、社科部等近期将继续保留在中区。将根据对中区和北区的功能定位,将目前分布在中区的部分学院根据学校拓展建设情况有计划地移至北区。上述方案的利弊分析:有利之处:①贯彻了现代校园规划理念中的“学科群”思想。北区相对集中学校现有的几个工科学科群,有利于实现学科之间以及学科群之间的交叉融合与创新,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便利、综合利用,该方案的实施同时有利于南区人文学科群的发展。②坚持了校区功能调整过程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损失最低化原则。充分考虑了南区的现有办学资源与入驻学科的相关性,将人文学科群以及理学学科相关学院搬入南区,容易达到学科办学要求,同时对其在中区原有资源的损失也最少。③体现了校区规划中的功能分块、有机协调原则。三区的功能相对独立,同时又以学科群(学科群与学科群之间;某一学科群内的各学科之间)为纽带,能较好地实现学科建设整体目标指导下各院资源的有效共享。④内涵了学校建设人文校园,注重风貌保护的指导思想。维
本文标题:上海理工大学校区功能定位规划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51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