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好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写作是用文字表达思维的活动。在听、说、读、写中,写作能力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写作题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高考试题。高考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但是,如果高考试题中说明“文体自选”,考生不违反题意,写散文、小说、故事和寓言等文学体裁,也符合要求。高考写作也不同于征文比赛。征文比赛只录取前几名,衡量文章不仅注意写作技巧,更重视社会意义;高考作文的主要目标是检测考生的写作能力。写作A.《考试大纲》中有关“写作”的要求A.《考试大纲》中有关“写作”的要求在听、说、读、写中,写作能力档次最高、难度最大、综合性最强。写作题也是占分最多、用时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的高考试题。考试大纲将写作文体概括为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三类文章。“论述”包括“议论”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意味着对高中生而言,所写的文章不宜仍是简单的“记叙”某件事或某个人,而应有一定的“论”的成分,也就是“夹叙夹议”类的文章。“实用类”文章指新闻、通讯、访谈、调查报告、传记、社科论文等。“文学类”文章主要指散文、杂文、微型小说、小戏剧、报告文学等。怎样才算“能写”呢?考试说明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等级标准。分成两个等级是为了提高高考作文的信度,让好的作文能够得到高分,也使基础好而临场发挥不好的考生有一定的分数保证,尽量消除应试的误差.同时还给在写作上有个性、爱好、特长的考生以用武之地。总的目的就是提倡打好写作基础,并鼓励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个性与特长,这两个层次都属于表达应用层级中层次最高的综合应用层级,其中发展等级又比基础等级的层次高。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思想健康,感情真挚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书写规范,标点正确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写作基础等级D发展等级D1、话题作文的“四自”: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话题作文具有“开放性较大,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能力和表现个性特点”的突出优点。B.话题作文的基本特征。话题作文允许并鼓励考生以擅长的文章体裁和样式选择摹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表达自己真切的思想感情文体开放立意开放选材开放话题作文的本质特征是开放2、话题作文题目的构成•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话题作文(新定义)•一种帮助(我们)明确了写作意图(材料),确定了中心思想(话题),提供了写作思路(提示语)的规范化(写作要求)作文。•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时说:“您有这样出色的儿子,一定会感到十分自豪。”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这位母亲的话令人深思。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充实,也足以令人自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就“平凡和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第一,读懂、读准话题作文试题上展示的材料。一般来说,材料只是起个由头的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讲一个故事,用意在于吸引考生注意,将考生的思维引入材料提供的境界。另外,材料也为考生提供了一个观点。譬如2002年高考作文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前进,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做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按摩。”这段文字就最好不过地提供了心灵选择的样本。聪明的学生只要根据这段文字,展开联想,稍加构思,就不难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选择绝不是当机立断,毫不犹豫的,它有一个心灵斗争的过程.如此写来,怎么会偏离题意呢?C.话题作文的审题第二,审清提示语。提示语是命题者对所给材料的阐发,目的是帮助考生正确理解材料的内容,引发考生展开想像与联想。譬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的提示语:“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显然是命题者试图将高考的材料指向感情亲疏与对事物认知的关系上来,引导学生缩小思考范围,究竟感情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有什么关系,考生必须要做理性的思考,并确立一个内容基点才能进行写作。该年的高考作文之所以有许多人写走了题,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审准命题者的提示语。感情亲疏远的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涉及到两种概念四种关系。两种概念是感情与认知,四种关系即: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正”的关系,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误”的关系;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未必“正”的关系,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未必“误”的关系。考生必须进行辩证的思考,弄清两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深入思考它们互相之间的影响。想一想在这四种关系中哪一种关系是你最拿手的,然后才能开始立意写作。第三,审清所给话题的含义1、从语素上理解话题的含义例如“诚信”,诚,是诚实,信,是守信用。如果有哪位考生理解成相信别人,那怎么能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呢?更别谈拿到基本分了。2、明确话题的范围弄清话题的含义,还要考虑话题的范围,特别是带有限制性的词语的话题,譬如“心灵的选择”,中心语是“选择”,限制性词语是“心灵”,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选择必须是引起心灵震颤的内容。对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关系性的话题,必须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其实这并不新鲜,很早以前的高考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就是关系性题目。树木与森林,森林与气候,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必须阐明。平时大家经常训练的“成功与失败”、“知足与不足”不也是这类作文吗?我们只要冷静地思考一下,联系平时作文训练题型,充分运用平时作文的基本功,去完成高考作文就不会偏离题意。第四、要明确话题作文的要求考试的时候,要逐条地看清命题要求,不要看到一点就写。按照命题者的要求去写,要什么给什么,要怎么写就怎么写。千万不能叫你上东,你要上西,叫你打狗,你要撵鸡。要你写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的关系,你就不能写感情与理智,也不能写感情淡漠与认知事物的关系。对文体不限的问题,要正确理解,一旦确定写某种文体,文体特点必须鲜明,千万不能写成四不像的文章。如此,在高考作文中,得到自己满意的考分,是完全可能的。D.话题作文的立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所谓主题,指作者在文章或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贯穿全文的主要思想,或者说中心思想。清人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没有主题的文章就没有灵魂,没有生命。没有它,文章所写的内容,只能是一堆杂乱无章的材料,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我们在写文章之前,一定要考虑一下,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意义,切不可一拿到题目,就不加思索地盲目动笔,以致写出来的文章让人家读后不知所云。一篇文章不光要确立主题,而且还要做到主题正确、集中、鲜明、新颖。[立意方法](一)观点型话题。这是指从提示性材料中引申出来的一个结论,或是命题人理解材料时所得到的一点见解,用来拟定话题作文的“话题”,我们称之为“观点型话题”。这些话题大都由主谓短语或动词性短语充当,对事物有所断定,包含一定的思想意义或教育意义。它们或者告诉人们一个客观真理,或者叫人应该怎么做,或者不应该怎么做,总之,它要让人们明白一个道理。示例: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要求以“坚韧——我追求的品格”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就是很典型的观点型话题。2000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也是观点型话题。在写作这种话题作文时,在立意上就不要费什么心思了,就以这个话题作为文章的中心就可以了;如果写成记叙性文体,诸如一般的记叙文,或者散文、神话、童话、微型小说、新编历史故事等,不管你叙述的什么内容,讲的什么故事,只要体现这个中心就可以了;如果写成议论文,因为话题本身就是论点,就不要另起炉灶,重新确立论点了,只要在文章中围绕这个话题选取材料进行论证就可以了。(二)范围型话题。话题只是圈定了一个写作范围,它没有说明什么道理,也没有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或者不应该怎样做,至于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或态度,完全可以因人而异,自由性很大。如话题是说说“埋头拉车”,题目只提出写作范围,即就“埋头拉车”这一现象,发表见解,至于你发表什么见解,完全可以因人而异。还有的题目假设一种现象,让作者发表议论,也属于范围型的话题,示例: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范围型话题”等于为我们的写作画上了一个无形的圈,使我们所有的创造性活动都只能够局限于这一个特定的圈内,不可超越。根据这一要求,对照上面的材料我们可以发现我们所写的内容只有在“假如记忆能够移植”这一特定范围之内,才是符合要求的。也就是说,我们所写的内容必须去谈“记忆移植”方面的。另外,范围型话题,毕竟只是写作应遵守的一个范围,没有交代文章的中心,因此,写作时必须根据话题的范围确定一个中心。我们可以确定“记忆移植能给科学带来发展”,或者“记忆移植会严重阻碍科学发展”或者别的什么,可以因人而异。再如《人生的价值》,我们可以确立“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或者“人生的价值在追求中实现”;《谈理想》,我们可以确立“通过奋斗实现理想”,或者“理想是人生的方向盘”。(三)关系型话题。有些话题中涉及到两种乃至两种以上的事物或对象,那么命题人在拟定“话题”时,常常将这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对象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话题,通常以并列短语或并列复句的形式。对于这类话题,我们审题时需要将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揭示出来,不可偏废,否则就有可能偏离题旨。一般说来,这种关系型话题有下面几种形式:1.取舍关系。即题目中并列的双方是对立的,必须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如果话题是“空想和实干”,文章中应当肯定实干而否定空想。2.依存关系。话题中并列双方之间相互依存、紧密配合,少了谁都不行。如果话题是“抬头看路与埋头拉车”,文章中应指出没有抬头看路不行,否则“埋头拉车”就会走错了方向;没有“埋头苦干”也不行,因为看准了方向,必须通过埋头苦干才能到达。3.条件关系。即一方的成功必须依靠另一方,否则只是一句空话。如果话题是“奔马和千里马”,文章应确立只有是奔马,才能成为千里马的中心。4.并列关系。即并列的几个方面同等重要。如果话题是“解剖别人与解剖自己”,文章必须写在解剖别人的同时,也要解剖自己,二者不能偏废。5.递进关系。题目中并列词语之间含有递进关系。如果话题是“识才、用才、爱才”,文章中应体现出我们不仅要识才,还要用才,更要爱才的中心。(四)列举型话题。有时话题作文的提示性材料中会涉及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或现象,命题人常常将材料中这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或现象列举出来,作为写作的话题。示例:2002年北京、安徽春季招生试卷中的作文:一个海员/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诗中的“出发”、“到达”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在审视列举型话题时,我们没有必要肯定其中的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也无须两者兼顾,完全可以只涉及其中的一个方面。像上面的作文题,无论是“出发”还是“到达”,都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们都是海员的一种盼望,根本不存在谁是谁非的问题。但遗憾的是,但有些同学对此却视而不见,硬是从两者的夹缝中强行拉出一个所谓的观点,这无疑是作茧自缚。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采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或者写对“出发”的理解,或者写对“到达”的理解。有这样一个话题:祖国在前进,社会在变化,请就当前的热点问题,诸如环境保护、道德风尚、维护和平,尖端科技、希望工程、素质教育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我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八百。这个题目列举当前六个热点问题,这六个热点根本没有必要在一篇文章中面面俱到地都去写,如果这样做的话,结果是哪一点也谈不清楚。这就要求我们只谈其中的一个问题,或者写道德风尚,或者写环境保护。另外,即使你只谈一个问题,在八百字的范围内都是很难说清楚的。比如话题中提
本文标题: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5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