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姓名:徐冬梅1、“社区”一词的由来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腾尼斯在其所著的“GeminschaftundGesellchaft”(中文译为《社区与社会》或《公社与社会》、《共同体与社会》)一书中,把人类共同生活的表现形式分为两种类型:“GeminschaftundGesellchaft”一种是由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抚、富有人情味的共同体,即“Geminschaft”.另一种时建立在目的、利益、契约基础上的并保持一定距离的共同体,他称之为社会“Gesellschaft”。20世纪初期,美国的社会学家在研究人际关系密切的共同体的过程中发现它与地域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美国学者查尔斯·罗米斯把腾尼斯的“GeminschaftundGesellchaft”翻译为“Communityandsociety”。1933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的毕业班为了纪念美国社会学家、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帕克(RobertPark,1864-1944)来华讲学要出一本纪念文集,其中帕克写的一篇论文中有一句“communityisnotsociety”,在译成中文时卡住了学生。挖空心思地把“community”译为社区,把“society”译为“社会”。(一)社区的定义对社区的各种理解和界定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1、功能主义的社区观认为社区是由具有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共同体。(社会组织?)2、地域主义的社区观认为社区是一个在特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人群共同体。所谓社区,是指由社会活动基本属于同一类型的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共同体。(二)社区与其他社会共同体1.社区与行政区社区与行政区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从区别来讲,包括三点(1)学科归属不同(2)形成方式不同(3)构成形态不同社区与行政区联系或重合的部分,一个规模较小的行政区同时就是一个社区,如我国城市里的“街道社区”和农村的“乡镇社区”。2.社区与社会社区与社会的区别:社区是一个具体概念,它是直观可感的社会空间和地理空间的有机结合;社会则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是人们在各种社会行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合。社区与社会的联系:社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一个社会是由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社区组成的;社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实体,是宏观社会的微观缩影。3.社区与社会群体社区是一个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社会群体则是一个由个人组成的生活共同体,社区不是社会群体,一个社区内部包括多种和多个社会群体。(一)地域要素社区是一个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社区总是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空间中,有着一定的边界。自然地理条件包括所处的方位、地貌特征、自然资源、空间形状与范围;人文地理条件则包括了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等。人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社区的主体,没有人口的地域是纯粹的自然界;因此,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区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社区构成的人口要素包括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人口的构成、人口的分布、流动状况等。(三)结构要素结构要素主要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构成方式。社区的群体一般包括:家庭、邻里、生产经营部门、商业单位、村委会与居委会、社会团体、文化团体、学校和医院等。+社区文化是社区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但人们对社区文化的涵义有着不同的理解。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并为社区居民分享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四、社区的基本功能(一)社会服务功能社区服务是现代社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的社会功能。(二)社会化功能社区是对居民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和基本载体。(三)社会保障功能社区使社会保障制度的各项具体措施落到实处的操作平台,社会保障的社区化是现代社会保障发展的基本趋势。(四)社会民主功能社区是人民群众认识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第一场所;社区也是人们涉足公民参与、学习参与的首要场所,是人们走向更广泛的公民参与舞台的起点。(五)社会控制功能社区作为一个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五、社区的基本类型•(一)农村社区(ruralcommunity,熟人社会)•农村社区又称乡村社区,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所组成的地域性共同体。•农村社区可以分为不同的形式:•根据居民的居住方式和人口分布,可以把农村社区分为“散村社区”和“集村社区”;•根据社区的主要经济功能,可以分为农业社区、牧业社区、渔业社区和林业社区。“集镇”原是一个人文地理学概念,英文“Town”。社会学社区研究:英文名词“Rurban”。这是英文“乡村”(rural)和“都市”(urban)两个词的缩约我国著名社会学费孝通教授对集镇社区的界定--集镇社区是“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的社会实体”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集镇社区可以分为建制镇和非建制镇两种:建制镇指的是按照国家颁布的建镇标准设镇建制的社区,一般是县和乡的行政中心、文化教育卫生中心和商业中心。非建制镇是指没有正式设镇建制,但实际上已经具备镇的形式和功能的社区。集镇社区是一种介于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的中介性社区,其典型特征就是“二元化”或“双重性”。地域特征人口特征结构特征文化特征(三)城市社区(urbancommunity,陌生人社会)城市社区又称为都市社区,是指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居民组成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文化具有两大显著的特质:一是理性化。所谓理性化,是指以效率和效能作为衡量与评价日常生活的标准。二是世俗化。所谓世俗化,是指一种文化和社会体制脱离神学与玄学的导引和控制而转变为容易相处、比较随和的平民社会的文化和观念的过程。世俗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讲究实效,西方称为“实用主义”(2)讲究实惠。或称“凡俗性”或“现世主义”城市类型中国日本特大城市100万以上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10-50万小城市10-20万1-10万一、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一)城乡对立1、经济上: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2、政治上: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二)城乡差别城乡格局:城市优越于农村,城市领导农村由于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在我国的城乡关系中呈现出“乘车效应”现象。“乘车效应”——坐在车上的人不希望车下的人上来,因为人多拥挤;而车下的人则拼命往车上挤。在城乡关系中,这种效应表现为:城市人不希望甚至抵制农村人进城,担心农村人入城会挤占利益分配,制造各种社会问题;农村人则千方百计进入城市,分享城市文明的成果。(三)城乡融合1.优先发展农村2.优先发展城市3.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二节社区变迁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一)城乡对立(二)城乡差别城乡格局:城市优越于农村,城市领导农村由于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在我国的城乡关系中呈现出“乘车效应”现象。“乘车效应”——坐在车上的人不希望车下的人上来,因为人多拥挤;而车下的人则拼命往车上挤。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一)城乡对立(二)城乡差别(三)城乡融合1.优先发展农村2.优先发展城市3.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社区变迁的趋势:城市化(一)城市化的涵义城市化(urbanization)又称城镇化或都市化,指人口由农村社区向城镇和城市社区集中、农村社区不断转化为城镇和城市社区的过程和现象。城市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镇和城市数量的增加二是城镇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实质上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量化指标是城市化水平,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在20%以:低水平20-40:一般水平40-70:中等水平,70%以上:高度发展状态。从人类社会的社区发展进程来看,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城市化。1.过度城市化(over-urbanization)过度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从而造成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超过城市发展的速度,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沉重压力并导致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现象。2.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1976年,美国著名地理学家贝利(B.Berry)“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中的企业向郊区、农村转移、城市居民向迁往郊区和农村的过程和现象。逆城市化的直接后果是“郊区化”(sub-urbanization),逆城市化的初期会使原有城市的规模缩小、人口减少。但是,随着“郊区化”过程中“卫星城”的不断建立与发展,逆城市化的最终结果是提高了城市化水平。三、中国城市化的历史与现实(一)新中国的城市化历程回顾1.起步阶段(1949~1957年)这是我国城市化正常发展的起步时期。城市化水平从1949年的10.6%(世界平均水平为28%,发展中国家为16%)提高到1957年的15.4%。2.大起大落阶段(1958~1965年)(1)冒进时期(1958-1960年)。到1960年,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00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19.8%。(2)滑坡时期(1961-1965)。下降到1964年的14.6%,出现城市化的大回落。3.停滞阶段(1966~1978年)13年间,始终在17.5%的水平徘徊。4.恢复与发展阶段(1979年以来)1980年为19.4%,1993年为28.14%,1995年达到30%,2005年为43%,2006年底达到43.9%,2007底44.9%,2008年底45.7%,拥有6.07亿城镇人口,形成建制城市655座,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云南为33%。1.小城镇论2.大城市论3.中等城市论4.因地制宜论四、虚拟社区(一)虚拟社区的涵义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二)虚拟社区的特征1.超时空性:身体的“缺场”(bodyabsence)代替了“在场”(bodypresence)2.匿名性3.符号性4.松散性5.自由性(三)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的关系1.虚拟社区与实在社区的区别一是空间属性不同:虚拟社区属于非地理性空间,实在社区属于地域性空间。二是共同体的属性不同。虚拟社区是一个“身体缺场”的共同体,实在社区是一个“身体在场”的共同体。2.虚拟社区与实在社区的联系虚拟社区是对实在社区的反映与重构;虚拟社区反作用于实在社区,影响实在社区。
本文标题:社 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5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