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教学设计
第一课《谪仙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悟《谪仙怨》的思想内容2、体会诗词借景抒情的写法及词人去国怀乡之思的情感3、背诵并默写《谪仙怨》;熟读《栖凤梧》[教学重难点]:品味刘长卿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背诵并默写《谪仙怨》[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他们学习诗词的兴趣;[问题导入]:上课之前,请听录音诵读《谪仙怨》。(配乐)你们知道词的作者是谁吗?这首词是什么?(生回答:刘长卿、《谪仙怨》)[互动合作、展示交流]:一、作者简介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开元二十一年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两遭贬谪,移睦州司马,官司随州刺史。诗多写政治失意之感受,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五言诗成就较高,被称为“五言长城”。他善于用简淡的笔触,表现出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念和感觉。语言炼饰修整,而无雕琢的痕迹。惟意境往往流于枯寂,风格也少变化。有《刘随州集》。二、诵读感悟1、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比较评价。2、师范读,并作诵读指导(1)把握节奏:(2)找出韵脚:低、西、里、溪、萋萋。(3)重读能表现词人景色和方位的词语写景的词:晴川、落日、孤舟、飞鸟、流水、白云、明月、春草。方位的词:远近”、“东西”、“千里万里”、“前溪后溪(4)把握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3、小组合作朗读4、齐声背诵三、学习诗词1、析词意①晴川:指在阳光照耀下的江水。②平芜:指草木繁茂的原野。③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④萋萋:草盛貌。2、学习诗词1、问:作者借景想表达怎样的情感?(这首词写景含情,晴川、落日、孤舟、飞鸟、流水、白云、明月、春草等景物无不泻染衬托着作者的情思,全词有着浓重的怅惘悲恨的感情色彩。)2、词中特别用了一些排叠、相对的词句,如“远近”、“东西”、“千里万里”、“前溪后溪”,表达出空间的距离,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加浓了这种送别远隔的凄婉悱恻之情。)四、精读细品1、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这首词哪个字可概括情感呢?(生回答:恨)2、逐段赏析(1)上片是回忆之语,再现当时送别的情景。在一个晴朗的傍晚,夕阳低垂,斜晖映照着河水,一派晴明色彩,然而友人却要在此时远去了。“晴川”历历可见,但见那一叶孤舟载着浓重的离愁徐徐离去,他们从此天各一方,这怎不使人万分惆怅!“携”,离开。开头两句点明送别时间及自然景象,流露出不堪分别的沉重心情。(2)第二句与第三、四句之间,有一段目送孤舟的过程的跳跃,留下了引人想象的空白。这中间没有写如何佇立岸边久久凝望,没有类似“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展现,而实际上正是目随孤舟,渐望渐远,才把平野吸入眼底。(3)这其中透露着对友人飘零天涯的感慨和自己被谪的痛楚。在送别之际,极目望高鸟,那无限怨怅真难以抑制;回忆那送别情景,又是多么苍茫悲怆!(4)下片写别后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被谪的遗恨。五、小组合作学习《栖凤梧》六、汇报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朗读,诗意。其他组评价。[巩固拓展]:1、齐背或读《谪仙怨》。2、背一背刘长卿的其它诗词。[布置作业]:背诵《谪仙怨》;抄写《谪仙怨》[板书设计]:第一课谪仙怨唐刘长卿晴川落日孤舟写景白云明月溪水抒情怀才不遇远离乡国第二课《长相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悟《长相思》的思想内容2、体会诗词借景抒情的写法及词人去国怀乡之思的情感3、背诵并默写《长相思》;熟读《更漏子》[教学重难点]:品味白居易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背诵并默写《长相思》[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他们学习诗词的兴趣;[问题导入]:上课之前,请听录音诵读《长相思》你们知道词的作者是谁吗?这首词是什么?(生回答:白居易、《长相思》)[互动合作、展示交流]:一、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二、学习新课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在这一起学一首词《长相思》。看老师写课题,(师半蹲着写课题。)读一读。(生读:《长相思》。)师:(屏幕出示)“长相思”是词牌名,36字,前后阕各4句。前人多用以写思念之情。始见唐代白居易词。这段话引自《唐宋词鉴赏词典》。后来我看了好多《长相思》,发现人们果然多用它来写思念之情的。今天要学的这三首《长相思》,不知同学们预习过了吗?谁来读一读第一首?(生很有感情地读:汴水流,泗水流……)师:通过预习,能把课文读到这种程度,于老师很满意。下面请同学们参照这首词的“注释”自己先自学,看看你们能读懂多少,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先自己读,可以出声音,可以默读。(生读词,师个别指导。)师:大家学得很专心。通过看“注释”,是不是基本上弄懂了这首词的意思?(生点头。)下面我们交流一下,你们知道汴水和泗水吗?谁说给老师听听?生:汴水河南,流经徐州。师:汴水发源于河南。生:汴水发源于河南,流经徐州;泗水发源于山东,流经徐州。师:这两条河到徐州就汇合了,它们一起流入运河,然后又经运河瓜洲这个渡口流入长江。现在这两条古老的河早就没有了。师:“月明人倚楼”,这首词中的“人”指的是谁?生:指的是这首词中的妇人。师:对。白居易写的是一位妇人。三、指导诵读师:皓月当空,第一首词中的妇人,靠在楼的柱子或是窗户上,她看到了什么?生:河,汴水,泗水。师:看到这两条河汇合后向南流去,她的心要跟着河水去到哪里?生:瓜洲。师:一齐来到瓜洲,她好像看到了什么?(生答“吴山”。)好像看到了江南一带的山,那山非常理解她,非常同情她,妙就妙在“吴山点点愁”。妙啊!她望啊,望啊……她为什么望着水面,久久不动?她的丈夫肯定是坐船往南走的。为什么夜深了,还望啊,想啊……往下看,读——思悠悠……还有别的意思吗?生:她往南看,是想看她的丈夫哪天坐船回来。师:是的。她盼望丈夫赶快回来。多么感人,多么深情。“汴水流……”(生接读。)四、小组合作学习《更漏子》五、汇报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朗读,诗意。其他组评价。[巩固拓展]:1、齐背或读《长相思》。2、背一背白居易的其它诗词。[布置作业]:背诵《长相思》;抄写《长相思》[板书设计]:第二课长相思唐白居易写景抒情思念亲人第三课《菩萨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解释字词,理解诗歌大意。2、掌握诗歌的朗诵能力并加以背诵。3、切实感受诗歌中作者的情感抒发。[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在词中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他们学习诗词的兴趣;[问题导入]:上课之前,请听录音诵读《菩萨蛮》你们知道词的作者是谁吗?这首词是什么?[互动合作、展示交流]:一、教师示范诵读诗歌。二、学生大声朗诵诗歌,掌握诗歌节奏。三、学生结合有关资料与字典,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四、教师补充解释字词。1、“菩萨蛮”系词牌名,别名子夜歌。原为唐教坊曲。唐代苏鹗《杜阳杂编》中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后以\菩萨蛮”为词牌名。2、漠漠:形容雾气。烟如织:指暮霭很浓密。3、暝色:暮色。4、玉阶:白石砌成的台阶。5、亭:一名“官亭”,设在大道上,便利旅客休息。各亭之间距离不一,所以有“长亭”、“短亭”之称。庾信《哀江南赋》云:“十里五里,长亭短亭。”五、点名学生起来试着翻译诗歌大意。一片平远的树林之上飞烟缭绕有如穿织,秋天的山峦还留下一派惹人伤感的翠绿苍碧。暮色已经映入高楼,有人独在楼上心中泛起阵阵烦愁。她在玉梯上徒劳无益地久久凝眸站立,一群群鸟儿飞回栖宿多么匆急。什么地方是你回来的路程?一个个长亭接连一个个短亭。六、教师介绍本诗歌的写作背景简介:这首词以含蓄的手法写游子思家之情,也反映了游子穷途无归的苦闷。作者由眼前的景色触发归思,遥想家中妻子久盼失望的情景,希望能像归飞的鸟儿一样很快回到家乡,可归途遥远艰难,使他越发思念家乡。七、学生合作讨论诗歌的有关内容,教师加以点拨。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词境界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此两句,由内而外。“瞑色”两句,自外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篇。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点明“归”字。“空”字,亦从“愁”字来。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心情。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境界结束。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此词多有争议,有人说不为李白所作。有的人认为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其实,这首词应是李白写自己流浪生涯的体会。上片自远而近。从暮霭笼罩的平林、暗碧的寒山,写到暮色中独倚高楼的游子。“烟如织”是说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暝色”两句为近景,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平林远山写到楼头的游子,突出了“有人楼上愁”这一人物主体,层次井然有序,过渡自然。下片由近及远,写游子凝视投宿的飞鸟,想到自己的前途茫茫,望着伸向天边的大道,心里比那觅枝栖宿的飞鸟还要着急。“宿鸟归飞急”一句反衬了游子急切的心情。词中“长亭更短亭”中一“更”字,强调了游子归期无望。征途上无数的长亭短亭,表面上是说游子归程的遥远无期,实际喻指游子的前途茫茫。与“空伫立”的“空”字相应。八、小组合作学习韦庄的《菩萨蛮》九、汇报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朗读,诗意。其他组评价。[巩固拓展]:1、齐背或读《菩萨蛮》。2、背一背李白的其它诗词。[布置作业]:背诵《菩萨蛮》;抄写《菩萨蛮》第四课《定风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解释字词,理解诗歌大意。2、掌握诗歌的朗诵能力并加以背诵。3、切实感受诗歌中作者的情感抒发。[教学重难点]:感受作者在词中表达的隐逸情趣。[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他们学习诗词的兴趣;[问题导入]:上课之前,请听录音诵读《定风波》你们知道词的作者是谁吗?这首词是什么?[互动合作、展示交流]:一、教师示范诵读诗歌。二、学生大声朗诵诗歌,掌握诗歌节奏。三、学生结合有关资料与字典,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四、教师补充解释字词。1、“定风波”系词牌名,一作《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2、烟霞:云气,此指江湖。3、隐沦:隐士五、点名学生起来试着翻译诗歌大意。六、学生合作讨论诗歌的有关内容,教师加以点拨。七、小组合作划节奏,点重音,并小组内合作朗读。八、小组汇报学习成果:上台朗读,其他组评价。九、小组合作学习《摊破浣溪沙》十、汇报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朗读,诗意。其他组评价。[巩固拓展]:1、齐背或读《定风波》。2、背一背苏轼的《定风波》。[布置作业]:背诵《定风波》;抄写《定风波》第五课《鹊踏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解释字词,理解诗歌大意。2、掌握诗歌的朗诵能力并加以背诵。3、初步了解冯延巳词的特点。[教学重难点]:背诵并默写《鹊踏枝》[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他们学习诗词的兴趣;[问题导入]:上课之前,请听录音诵读《鹊踏枝》你们知道词的作者是谁吗?这首词是什么?[互动合作、展示交流]:一、教师示范诵读诗歌。二、学生大声朗诵诗歌
本文标题: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62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