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陈情表晋·李密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时写的。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国号为晋。在此之前两年,蜀汉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280年才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密原是蜀汉的旧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又因司马氏阴险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难免有戒心,所以他要坚辞。《陈情表》面对的是晋武帝这个特殊人物,写的又是他最为敏感的问题。密抓住“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解题陈:陈述。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如《出师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写法上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情色彩。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李密。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其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解题•终鲜(xiǎn)兄弟•期功强(jī近•常在床蓐(rù)•猥(wěi)以微贱•岂敢盘桓(huán)•庶刘侥(jiǎo)幸难读字音: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九岁不行,零丁孤苦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密今年四十有四。重点:通假字有,通“又”。闵,通“悯”,忧患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蓐,通“褥”,草席子至于成立。至于成立。九岁不行臣以供养无主后刺史荣举臣秀才到;另提一事。成人自立;(理论)站得住。不能走路;不可以。优秀人才;科举中最低级者无人来做;没有主意古今异义词:辛酸苦楚;身心劳苦。臣之辛苦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听臣微志,庶刘侥幸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申诉(苦衷);让别人知道幸运;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谦言私爱;数量少。古今异义词:非臣殒首所能上报报答皇上;向上级报告逮奉圣朝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则告诉不许等到捉拿不久寻找授予官职去掉申述说给别人知道古义今义而刘夙婴疾病告诉不许急于星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特殊句式被动句.被疾病缠绕,为疾病所困。被动句.我申诉苦衷,请求暂缓赴任,而没有被允许。状语后置。这样看来,我给陛下尽职的时间还很长。第一段翻译注解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不幸。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因为通“悯”古:六个月今:六月份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既无叔伯,终鲜(xǐa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安慰。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息:儿女儿息:儿子在门外,名作状福分在家里名作状缠绕,这里指疾病缠身停止侍奉离开第1段A、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它包含了哪些内容?夙遭闵凶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故不能“废离”(为下文伏笔)陈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在身的情形。身世之苦现状之苦B、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六月:慈父见背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品析: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写“躬亲抚养”的不易。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横的方面:(外、内)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品析: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无”“鲜”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我因为没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辞谢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去侍奉太子,第二段翻译注解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辞谢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二层征召之殷,退很难;祖母病重,进更难。第2段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表时间: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按时间顺序)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作者怎样巧妙推脱任职?一方面感激朝廷知遇之恩,一方面又提出自己的苦处,即有卧床不起的祖母,博得武帝的同情。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受到怜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尤其严重呢。再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郎官,本来希望能够得到更为显达的官职,并不以清高自夸。第三段翻译注解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微不足道,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象太阳迫近西山的人,气息微弱,生命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离。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从哪几个角度展开?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大旗?“凡”句有何含义?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不仕的理由圣朝以孝治天下祖孙更相为命区区不能废远克尽孝道(合情合理)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自己不仕的理由。第三段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怀着象乌鸦反哺一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第四段翻译注解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我的苦衷,不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怜惜我愚昧至诚的心意,同意我这点微小的愿望,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惠。我怀着象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谨此上表禀告使您知晓。由本段可见全文感情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言、明知、共鉴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孝情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忠情揭示矛盾孝治理病笃情分析矛盾第四段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孝与忠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解决矛盾尽忠长尽孝短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结构梳理:•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愿乞终养•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1、综合全文看,作者在哪一个字上做文章?2、作者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打动晋武帝的心?a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b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探究: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不同意: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同意:•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1.融情于事。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艺术特色赏析语言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琅琅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练习:封建时代“以孝治天下”,其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与“忠”有
本文标题:陈情表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65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