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为人口老化与老年福利把脉
0篇名為人口老化與老年福利把脈比較臺北市與花蓮縣的差異作者沈建宏。台北市立內湖高級中學。二年六班劉忠維。台北市立內湖高級中學。二年六班劉禹辰。台北市立內湖高級中學。二年六班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壹●前言一、研究動機臺灣生育率快速下降,常在報章媒體引發討論,這種「少子化」的趨勢改變了臺灣地區的人口結構,使臺灣地區人口老化日益顯著。由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註一)顯示,民國82年臺灣地區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佔全國人口的7﹪(約147萬人),即達聯合國所訂定的「高齡化社會」標準。專家更推估老人比例將會快速升高,至民國113年將高達18.8﹪(註二)。未來高齡化社會造成的安養、醫療等問題將是我們必須正視的,這些問題必須靠政府和民間社會福利體系的相互合作,才能有效地因應和解決問題。「高齡化社會」可能會遇到哪些挑戰?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接受挑戰呢?畢竟老化是每個人必經的生命歷程,現在我們所想的、所做的,就是為自己幾十年後所做的。因此本研究要探討臺灣地區人口老化的空間差異,並且以臺北市和花蓮縣為例,比較臺灣地區老年福利是否有城鄉差異;再將目前臺灣的老年福利政策與先進國家作比較,分析有哪些政策是值得臺灣學習的。二、研究目的本研究透過人口統計資料和文獻的蒐集、Excel統計、GIS繪圖,以及老年福利政策訪談等方法,來達成下列目的:01.了解臺灣地區人口老化的空間差異。02.探討影響臺灣地區人口老化空間差異的原因。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分析臺北市和花蓮縣老年福利資源的空間分布特性與城鄉差異。04.以日本、荷蘭兩國因應人口老化的對策,審視臺灣的因應對策。三、研究流程與方法(一)研究流程(圖一)結論與建議GIS地圖統計圖表比較臺北市、花蓮縣人口老化特性差異分析臺灣人口老化的時空差異GIS地圖統計圖表1.與日、荷比較老年福利2.臺北市與花蓮縣老年福利差異蒐集老年福利相關資料蒐集人口統計資料研究目的界定研究動機文獻探討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二)研究方法過程中所使用的研究工具與方法有:01.利用網站蒐集人口老化和老年福利的相關資料;02.閱讀各縣市歷年的統計要覽,搜集人口相關資料;03.閱讀人口老化和老年福利的文獻,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04.利用Excel繪製統計圖表;05.利用ArcView軟體繪製人口主題地圖;06.訪問臺北市和花蓮縣主管老年福利官員,認識兩縣市推動老年福利的現況;07.根據所有獲得的圖表資料去做分析,最後歸納結論與建議。圖一研究流程圖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貳●正文一、文獻探討為了探討影響臺灣地區人口老化空間差異的原因,本研究首先經由文獻的整理,來瞭解人口老化的指標、影響人口老化的因素、老年福利相關措施。01.人口老化的指標衡量一地人口老化的指標(謝純瑩,2002),常用的有以下三項:(1)老年人口比例:依聯合國的定義,當一國65歲以上人口超過7%,稱為「高齡化社會」;超過14%,稱為「高齡社會」。(2)老化指數(或稱年老化指數):指老年人口與幼年人口的比值,再乘以100。這項指數因考量未來成為壯年人口的幼年人口比例,所以可推估未來人口老化程度,通常數值超過40時,謂之「人口老化現象」。(3)扶養比:指依賴人口(老年及幼年人口)和青壯年人口的比值。該數值愈大,代表需要扶養的人口多,社會負擔大。上述三項指標,以老年人口比例的計算方法最為簡單,因此本研究採用聯合國的定義,以此作為衡量人口老化的主要指標。02.影響人口老化的因素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陳淑美(1995)研究臺灣地區、臺北市與臺灣鄉村地區人口老化趨勢的比較,以平均年齡為人口老化的指標,發現臺北市平均年齡最高,鄉村地區平均年齡最低,但鄉村地區的老化速度最快,有後來居上的現象。並利用Preston發展出來的公式,分析出生率、死亡率和淨遷移率對該三地區人口老化影響的比較,發現出生因素影響最大,但隨少子化現象,此項因素的影響力逐漸降低;屬於開放系統人口成長的臺北市和鄉村地區,仍是受到出生率影響最大之外,臺北市的淨遷移率為正值,移入也發揮抑制人口老化的效果,鄉村地區的淨遷移率為負值,移出則助長人口老化。為了減緩人口老化,該研究建議政府鼓勵適度提升生育率。林慧娟(1996)從空間差異觀點,以村里為單位,分析大臺北地區人口老化程度的空間分布,發現臺北市在有老人安養機構設置及外省市籍人口集中的里,人口老化較顯著;郊區鄉鎮因青壯年人口外移而老齡化顯著。再以人地關係的角度,分析老人日常活動的時空路徑,受到健康狀況和個性等個人特質,及物質、社會環境的影響。03.老年福利資源林添富(2002)研究宜蘭地區老年人口分布的空間差異,發現老年人口分布在平地鄉鎮較山地鄉鎮多,鄉村地區較都會型鄉鎮多。境內的長期照護機構分為「財團法人機構」、「社區小型機構」、「護理之家」三類,整體使用率低於八成,以前者的使用率最高,後者最低。並以未來學的觀點估計宜蘭地區未來的老年人口,及照護專業人力的需求量、機構數量及床位需求量,因此建議政府鼓勵民間多設置長期照護機構,以及在高職設置「老人長期照護看護系」。臺灣以機構式照顧老人,可分為安養、養護、長期照護機構三類,各類機構定義參見附錄一(註三)。自1960年代起,西方國家逐漸推動去機構化,改以居家式或社區式長期照護(陳淑華,2000),如1950年代末期英國衛生部長提出「對老人而言,最好的居住環境就是他自己的家,必要時可以透過居家服務予以協助(張美珠,2003)。」1999年國際老人年提出「在地老化精神」,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促使臺灣重視社區化服務;行政院於2004年頒布「落實在地服務」,推動在地老化。目前臺灣各縣市為推廣在地老化,所提供的服務有:1.居家護理;2.居家服務照顧;3.日間托老照顧;4.餐食服務;5.喘息服務:6.社區型老人養護機構;7.社區型護理之家(相關說明參見附錄二)。本研究鎖定以臺灣地區人口老化的空間差異為探討主題,並以臺北市和花蓮縣為例,了解兩地人口老化特性,及老年福利資源之城鄉差異。(一)臺灣人口老化的趨勢根據臺閩地區歷年人口統計資料,表列如表一:(註四)表一臺閩地區歷年老年人口統計時間老年人口數(萬)老年人口比例出生率(‰)老化指數扶養比(%)791246.2116.5522.036.9801316.415.7124.036.3811386.715.5425.83682147★715.5927.635.8831527.215.3229.035.4841597.515.5031.135.1851697.8615.1832.934.6861758.0615.0734.934.5871818.2612.4337.634.1881868.4412.8939.433.6891928.6213.76◆40.933.4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14.247.77105.038.511039116.526.34127.241.9說明:紅字代表依中推計的推估值由表一可知,臺灣地區在民國82年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圖二)。從老化指數超過40可知(謝純瑩,2002),89年起「人口老化現象」愈趨明顯。93年底時老年人口佔9.48%,人口數達215萬,扶養比因幼年人口減少而持續降低。但是根據人口的中推計結果,民國107年時將進入「高齡社會」(14.24%),自此之後,因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嬰兒潮陸續進入老年,老年人口比例將快速增加,扶養比也開始上升;至民國110年老年人口佔16.52%,約每6個人中就有1位是老年人,每2.5位壯年人就需扶養1位依賴人口,青壯年人的負擔沈重(圖三),政府老年福利的支出將大幅擴增。圖二臺灣地區老人年口比例和出生率變化圖012345678910111213141516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100107110,,,,(?)024681012141618,,,,,,(%)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圖三(一)與主要國家老化程度的比較(圖四)以民國93年臺灣地區的老化指數,和各洲的主要國家作比較,可知臺灣地區的老化指數雖然低於日本,也低於歐美先進國家,但是略高於韓國及開發中的拉丁美洲,顯示人口老化的現象明顯。(註五)(二)臺灣人口老化的空間差異依聯合國的標準,人口的年齡結構可分為年輕型、成年型(65歲以上者佔5-10%)及老年型(施添福主編,2005)。聯合國又以老年人口比例是否超過14%,來區分「高齡社會」、「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者佔7-14%)」。本研究綜合上述兩項標準,以「老年人口比例」作為2004年主要國家老化指數020406080100120140160臺灣日本南韓荷蘭義大利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巴西老化指數圖四2004年世界主要國家老化指數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指標,衡量臺灣地區各縣市人口老化程度的差異。因7%至14%的級距很大,乃多加10.5%為分界值,將老年人口比例7%以下的縣市稱為「成年型社會」;7%至10.5%稱為「高齡化早期」;10.5%至14%稱為「高齡化晚期」;14%以上則為「高齡社會」。根據93年的人口統計資料,劃分臺灣地區23縣市的人口老化類型,所得結果如表二所示。從表二及圖三得知農業縣份和離島的人口老化程度較高(65歲以上者超過10.5%);臺北、臺中和高雄三大都會區則老化程度較低,尤其臺北縣,是臺灣人口結構最年輕的成年型社會(老年人只佔6.86%)。最特別的是,位於臺北都會區核心的臺北市竟然與許多農業縣份同屬於「高齡化晚期」。表二臺灣地區23縣市的人口老化類型表(註六)(四)影響臺灣地區人口老化空間差異的因素為何臺灣地區各縣市人口老化程度呈現顯著的空間差異呢?參考陳淑美(1995)的結論,透過出生率、死亡率、社會增加率歷年變遷,各類型分別以臺北縣、新竹市、臺北市(及花蓮縣)、澎湖縣為代表,了解造成四種人口老化類型差異的原因。人口老化類型縣市名稱數量特性成年型社會臺北縣一位於臺北都會區高齡化早期高雄市、基隆市、新竹市、臺中市、嘉義市、臺南市、桃園縣、臺中縣、高雄縣九直轄市、省轄市、臺北都會區、臺中都會區、高雄都會區高齡化晚期臺北市、宜蘭縣、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臺南縣、屏東縣、臺東縣、花蓮縣十一直轄市、農業縣份高齡社會嘉義縣、澎湖縣二農業縣份、離島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為探討同一人口老化類型,城鄉有何差異,本研究選定同屬於「高齡化晚期」的臺北市與花蓮縣,進行老化特性與老年福利的比較。乃因前人尚未針對花蓮縣人口老化作專題探討過,而陳淑美(1995)雖曾針對臺北市的人口老化進行探討,但當時臺北市為人口移入區,目前已轉為移出區。根據上述五縣市73、83、93年版統計要覽(註七)繪製圖六,並歸納台灣地區人口老化各類型的特
本文标题:为人口老化与老年福利把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72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