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1.国际分工概述2.国际分工理论3.世界市场第一节国际分工概述一.国际分工的概念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三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和农业的分离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人阶层的出现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一)萌芽阶段(16-18世纪中叶)1、“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萌芽,国际贸易迅速发展,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发展2、最初形式的分工――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分工(二)形成阶段(18C60’S-19C60’S)1、第一次产业革命,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工业2、以英国为中心的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分工世界城市和世界农村的对立与分工“垂直式”分工(三)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二战前)1、第二次产业革命,垄断取代了自由竞争,国际分工朝纵深发展2、垂直式分工向纵深发展,工业国之间的水平式分工日益发展(四)深化阶段(二战后)1、国际分工格局变化: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以现代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2、国际分工形式变化:垂直型分工→水平型分工3、国际分工机制变化:跨国公司的作用;“协议式”国际分工;区域性经贸集团成员国分工4、参与分工的国家类型和经济所有制变化:社会主义国家三.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一)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二)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三)人口多寡、劳动规模和市场大小1、人口稠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人口稀少、自然资源或资本相对丰富→发展自然资源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产品2、劳动规模大→分工越细3、市场规模大→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加深(四)国际生产关系1、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国际分工的性质由国际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2、当代国际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种性质生产关系所组成的综合性的生产关系体系,其中有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有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还有其他的一些生产关系,其中占支配地位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得当今国际分工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五)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可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四、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二)国际分工影响国家贸易的市场结构1、国际分工通过制约各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国际贸易地区分布而影响国际贸易市场结构,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其同其他国家的分工程度有关。2、一般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也占据主要地位。(三)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由于国际分工发展产生的作用,使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尤其是战后,随着水平分工地发展,国际贸易中制成品所占比重超过了初级产品,随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工形式地变化,发展中国家出口中地工业制成品不断增加,随着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产业内贸易不断提高,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四)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五)国际分工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界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该国国民生产总值,表示一国对外贸易的依存程度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和世界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第二节国际分工理论一.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绝对利益论的主要观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每个人都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有利。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天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三.绝对利益论的进一步说明:以英美两国生产小麦和棉布为例,进一步说明:6*小麦(蒲式耳/时)棉布(码/时)英美145*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英国在棉布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在国际分工中,美专门生产小麦,英专门生产棉布。分工后,小麦和棉布在总体生产效率上都提高了,因而会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如果两国按照简单的1:1互相交换,6小麦=6棉布。美用6小麦换取了6棉布,比分工以前自己生产所得的4棉布多得了2棉布。英用6棉布换取了6小麦,如果按照分工前英国内得生产效率,1小麦的生产需要1工时,那么6小麦就需要6工时,而这6个工时如果用来生产棉布则可以生产出5*6=30棉布,也就是说,英换得的6小麦相当于国内的30棉布,当初英付出了6棉布却获得了相当于30棉布价值的小麦,这当中获益30-6=24棉布。结论:一国可以集中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同另一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相交换,交换双方都可以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比较利益论的主要内容:国家应按照“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即两国都专业化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够从中受益。国际分工的利益国家葡萄酒毛呢合计分工前英国120人劳动1年生产1单位100人劳动1年生产1单位2单位葡萄牙80人劳动1年生产1单位90人劳动1年生产1单位2单位分工后英国220人劳动1年生产2.2单位2.2单位葡萄牙170人劳动1年生产2.125单位2.125单位问:如何判断各国的比较优势所在?下表为两国分工前的情况,那分工后呢?贸易利益何在?注:表中数字代表单位劳动工时所生产的产量6小麦(蒲式耳/时)棉布(码/时)英国美国142三.赫-俄的要素禀赋说(H-OTheorem)狭义: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广义:还包括生产要素价格均等说(一)生产要素供给比例说1、国家间的商品相对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主要原因。2、国家间的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决定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3、国家间的要素相对供给不同决定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相对供给较充裕的要素的相对价格较低,相对供给较稀缺的要素的相对价格较高。国际贸易←国家间商品相对价格的差异←国家间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差异←国家间要素供给不同结论:一个国家生产和出口那些大量使用本国供给丰富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就低,因而有比较优势;相反,生产那些大量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价格便贵,出口就不利。所以,劳动资源丰富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资本丰富的国家则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二)生产要素价格均等说(H-O-STheorem)生产要素价格均等说探讨的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后果,即国际贸易将会导致各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绝对价格趋于一致。商品自由贸易→大量使用丰裕要素→丰裕要素变为稀缺→要素价格差异缩小→要素价格均等化四.里昂惕夫之谜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丰裕的国家,按照H-O理论的观点,应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了进行检验,里昂惕夫利用了美国经济的投入产出表来计算美国在1947年每100万美元进口替代品和出口产品中的劳动和资本的数量,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远远高于出口品,也就是说实际上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个结论与H-O理论的观点正好相反。之后,里昂惕夫又进行了第二次检验,结果仍然一样。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其他国家的一些经济学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检验,但是谜仍然存在.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1)劳动效率的差异各国的劳动效率不同(2)人力资本的差异里昂惕夫计量的资本只包括物质资本,而忽略了人力资本(3)贸易壁垒的存在贸易壁垒的存在使得要素禀赋论揭示的规律不能实现。美政府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有严重保护本国非熟练劳动的倾向。(限制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4)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里昂惕夫是用双要素模型进行分析的,未考虑其他生产要素如自然资源。实际上,很多进口初级产品都是自然资源密集型的,把这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划入到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范围,从而导致了谜的产生。(5)要素密集型逆转要素密集型逆转是指同一种产品在劳动密集型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密集型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情形。五、国际贸易新理论1.规模报酬递增说(保罗·克鲁格曼等提出)用于解释发达国家之间工业品的双向贸易,即当两国要素禀赋结构相似,且规模经济占重要地位时,从生产规模化中获得的好处就会超过常规的比较利益,成为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例如,日本和美国,要素禀赋相似,相互进出口汽车,此双向贸易的基础是规模报酬递增。2.产品周期学说(美国经济学家弗农提出)制成品生命周期三阶段:创新时期;成长与成熟时期;标准化时期特点阶段产品要素密集型比较优势所在创新时期技术密集型丰富资源的发达国家成长与成熟时期资本密集型一般的工业发达国家标准化时期劳动密集型低工资的发展中国家3.产业内贸易说产业内贸易: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化产品的交换及其中间品的交换同类产品的差异化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规模报酬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因素例如,波音777飞机的32个构成部分,波音公司自己承担22%,其余部分由不同国家的供应商分别承担,然后运到美国组装4.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波特)“钻石”理论波特认为,生产率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础,它植根于一国和地区的竞争环境,而竞争环境则产生于某一框架,这一框架在结构上如同一枚四个基本面所构成的钻石,因而通常被称为钻石理论。该理论认为,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与国内竞争状态等所构成的不同组合,是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除以上四个因素外,波特认为,一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政府所起的作用对国家整体竞争优势的形成也具有辅助作用。他主张政府应该在经济发展中起催化和激发企业创造能力的作用。政府政策和行为成功的要旨在于为企业创造性提供宽松、公平的竞争环境。第三节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世界各国商品和劳务交换的场所,是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国市场以及各国之间市场的总和一、世界市场的萌芽、发展和形成二、当代世界市场的特征三、世界市场的分类
本文标题:国贸实务第2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197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