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四季养生主要内容春季养生法1夏季养生法2秋季养生法3冬季养生法4一、春季养生法饮食调养起居调摄环境调摄运动锻炼药物养生养阳防风春季养生特点春季多风,而风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发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麻疹、流脑、水痘、扁桃体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谨防流行病。◆春季是冬夏转换交替的季节,冷暖气流互相交争,时寒时暖,乍阴乍晴,天气变化无常。◆春气内应肝,阳气升发,肝气、肝火易随春气上升,而肝阳旺盛,易导致高血压、眩晕、肝炎等疾病。◆外界气候变化对人体气血有显著影响:如天寒时气血凝滞沉涩,天热时气血畅通易行。春天,气候变暖,气血活动也随之加强,人体新陈代谢活跃起来一、春季养生法饮食调养养肝为先:葱、姜、蒜、韭菜增甘少酸:大枣、山药多吃蔬菜多吃粥:鸡肝粳米补充蛋白一、春季养生法起居调摄早睡早起服饰:添减衣物,莫忘“春捂”、衣着宜宽松谨防春困一、春季养生法环境调摄运动锻炼早起伸懒腰平日多散步踏青出游多做户外活动一、春季养生法药物养生益气升发、养阴柔肝、疏泄调达的药物药膳:白芍首乌枸杞配用的食物:鸡肉、蛋、木耳、香菇药补增益:玉屏风散疾病预防红眼病、流行性感冒、花粉过敏夏季养生基本原则:盛夏防暑,长夏防湿,同时夏季依然要养阳,防止因避暑贪凉而损伤了阳气。养生特点◆夏日酷暑常使人大汗淋漓,有时会因出汗过多,疏泄过度而伤津,津伤则唇干舌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短气懒言。津液耗伤超过生理代谢限度可能出现猝然昏倒,不省人事,甚至死亡的现象,因此夏季首先应防暑。二夏季养生◆三伏时节,气温高,湿度大,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蒸发,再加夏日或汗出沾衣,或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易感受湿毒侵袭而致病,湿毒外侵则关节沉重,屈伸不灵活,肢体疲惫不适。湿毒内困,则脾脏运化功能减退,脾的运化功能不足,就可产生口甜、食欲不振、腹胀肠鸣,久之还可出现消瘦、精神不振等症状,因此长夏要特别防湿毒。夏季,有人因空调开的时间过长,或不停地吃冷饮,或露宿室外,或当风而睡而导致伤风感冒。风寒之气入侵人体则可能引起四肢麻木、腰腿酸痛等。原有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的病人,夏日如若受寒冷刺激会使血管痉挛,血压升高,以至旧病复发或加重情,所以夏季要防冷病侵袭。夏季养生方法饮食调养注意养心:生姜、洋葱、花生、大豆、蘑菇、海藻、酸牛奶、茶叶、山楂等,宜少吃咸食和富含脂肪的食品。补充蛋白质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多食清热、利湿的食物多吃杀菌食物多食温补之品注意饮食卫生夏季养生方法起居调摄睡眠调节夏季服饰:吸湿性好,透气性强,散热快环境调摄•运动锻炼:•运动禁忌:忌锻炼后立即洗凉水澡,忌大量喝水,忌大量吃冷饮,忌在强烈阳光下锻炼,夏天体育锻炼,安排在早晨和下午4点钟以后为宜。夏季药物养生•如风油精、清凉油、十滴水、仁丹、藿香正气水、痱子粉以及肠胃用药,以备不时之需。同时,夏季药补虽不如冬季、春季那么重要,但也绝不能忽视冬病夏治•中医养生学家发现,冬季常发的慢性病及一些阳虚阴盛的疾患,往往可以通过伏夏时的调养,使病情得以好转。其中,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最显著。因为夏季气温最高,阳气最盛,此时治疗可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抵抗力。夏季药物养生空调病:预防空调病应经常窗换气;要多利用自然风降低室内温度;室温定在25℃~27℃为宜,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7℃;有空调的房间应注意保持清洁卫生;不要座在冷风直吹处,若长时间坐着办公,应适当增添衣服,在膝部覆毛巾加以保护;痱子:中暑:三秋季养生养生特点◆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秋气应肺,而秋季干燥的气候极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重者还会咳中带血,所以秋季养生要防燥。◆秋季,在燥气中还暗含秋凉。人们经夏季过多的发泄之后,机体各组织系统均处于水分相对贫乏的状态,如果这时再受风着凉,极易引发头痛,鼻塞、胃痛,关节痛等一系列症状,甚至使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对这种变化适应性和耐受力较差,更应注意防凉。秋季养生方法——饮食调养养肺为要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甘蔗、梨、芝麻、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鸭蛋、蜂蜜、橄榄。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药膳,如:参麦团鱼、蜂蜜蒸百合、橄榄酸梅汤等少辛增酸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所以秋天饮食要少食辛味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础上多吃些酸味食物,以补肝气,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宜多吃粥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饼粳米粥等。宜补充健身汤秋季养生方法起居调摄:睡眠调节:秋天,天高风劲,使肺气收敛,早睡早起,深秋时节气候较寒冷,不宜终日闭户或夜间蒙头大睡,要养成勤开窗通风,夜间露头而睡的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呼吸疾患。秋季服饰:秋冻运动锻炼登山、冷水浴、荠菜等。运动禁忌•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锻炼时,衣服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待身体发热后,再脱下多余的衣服。锻炼后不要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秋季养生方法药物养生秋季气候干燥,肝气旺盛,肝气虚弱,脾胃易受影响,所以季秋药补的基本原则应是以滋润为主,忌耗散,辅以补养气血。常用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茨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胡麻仁、干地黄等。除上述几味药外,秋季药补还可选用一些中成药,如:黄精糖浆、复方蜂乳、雪蛤参精、复方胎盘片、人参健脾丸、生脉饮、玉灵膏等。上述各种中成药,均有消除燥热对人体危害的功效,即使没有口干、舌燥等症,亦可少量服用,以达到养生目的。疾病预防支气管哮喘的防治:首先要尽量避开过敏源:常见的过敏源有风媒花粉(枸树、蓖麻、蒿草等)、霉菌孢子、螨、某些生产性粉尘(如棉尘、蚕蛾、粉尘、山药粉)等;若哮喘病人知道自己对什么过敏,就应尽量避而远之。其次要暑天治疗:从小暑至立秋,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治疗,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抗病能力。秋季养生方法慢性咽炎的防治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为耳鼻喉科常见病。慢性咽炎的主症状为咽部干燥而痛、咽部暗红,多由阴虚、虚火上灼所致,防治上宜滋阴清热,清咽喉,可用药物防治,如用麦冬3克、甘草1.5克、金银花3克、乌梅3克、青果3克,以开水泡,经常服用。在饮食上应常吃绿豆饮或雪梨浆。心血管病的预防秋末冬初时节,脑血栓、脑溢血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季节。由于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坚持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积极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四冬季养生•养生特点•◆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肾的养护。冬季养生法——饮食调养养肾为先: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温食忌硬,宜温热松软增苦少咸冬季养生法——起居调摄睡眠调节:“早睡晚起”冬保三暖头暖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甚至会造成胃肠不适等。背暖寒冷的刺激可通过背部的穴位影响局部肌肉或传入内脏,危害健康。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背部受凉还可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促发各种不适。脚暖一旦脚部受寒,可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下降。后果是病毒、细菌乘虚而入,大量繁殖,使人感冒。冬季养生法——起居调摄冬防烫伤盥洗烫伤•寒冷时,裸露在外的面部、手部表面血管收缩,温度较低,尤其是刚从室外归来时。此时突然用热水盥洗,热量不能及时被血液吸收,很容易被烫伤,最终会因受烫伤皮肤血液循环变差而诱发冻疮。被窝烫伤取暖器烫伤冬季养生法环境调摄运动锻炼耐寒锻炼耐寒锻炼有益于人,对人体的心血管、呼吸、消化、运动、内分泌系统都有帮助,从而能减少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感冒、咳嗽、关节炎、肥胖病等的发生。同时耐寒能使人长寿,对于年轻人来说,耐寒还可以锻炼人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尤应提倡。冬泳冬季养生法——药物养生进补应辨证而为进补需分男女老少小儿内脏娇嫩、易虚易实,饮食又往往不知节制,以致损伤脾胃,其在冬令的补益,当以健脾胃为主,可食茯苓、山楂、大枣、薏仁等。而青年学生日夜读书,往往休息睡眠不足,心脾或心肾虚,其在冬令的补益可选用莲子、首乌等。不少中年人身负重任,不注意休息,而导致气血耗伤,故冬令补益以养气血为主,可食龙眼肉、黄芪、当归等。老年人身体虚弱,再加上身患多种疾病,故老年人冬令必须进补。老年人无病时,可选用杜仲、首乌等。若有病,则必须辨证进补。冬季进补莫过激
本文标题:54四季养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15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