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扶贫开发的措施2004-08-28(一)逐年增加扶贫投入近20年来,随着国家财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政府安排的专项扶贫投入不断增加。199年中央各项扶贫专项资金达到了248亿元,与1980年的8亿元相比,增加了近30倍。中国政府安排的扶贫专项资金累计达到了1378.1亿元。其中财政资金273.6亿元,以工代赈资金349亿元,信贷扶贫资金755.5亿元。按照中央要求的配套比例(1996以后30-50%),地方政府的扶贫投入的力度也相应加大。(二)强调扶贫到村到户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扶贫开发由注重区域经济发展转向突出扶贫工作到村到户。《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不仅将扶贫到户作为一项重要措施,而且把解决贫困农户温饱的各项指标也量化到户。1996年和1999年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两次对扶贫到户作了进一步强调,要求每个贫困县都在逐村逐户调查了解贫困状况,摸清底数,实行县建薄、乡造册、户立卡,做到工作到户、项目到户、服务到户、效益到户。几年来,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行多有效的扶贫到户方式,一是干部包扶到户。即组织各级干部与贫困农户结成一帮一对子,采取签订责任状等方式,明确干部包扶任务,为贫困户办好事、办实事,二是实体带动、效益到户。通过经济实体(主要是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带动贫困农户解决温饱问题。最主要做法是公司+农户+基地,即鼓励企业与农户的收入。三是异地开发、移民到户。将贫困农户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地区迁移到沿海或条件较好的地区。四是社会各界、帮扶到户。即组织社会各界对贫困农户进行帮扶。扶贫到户的关键是扶贫资金到户。中国政府在认真借鉴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扶贫经验基础上,积极组织实施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8年初,国务院扶贫开发小组专门召开了全国扶贫到户工作座谈会,明确了全国范围推广小额信贷的基本方针,即积极试点、认真总结、规范发展、逐步推广。两面三刀年来,资金规模和试点范围不断扩大。1999年,全国投入的资金总量达到近30亿元,覆盖240多万贫困户。目前,中国小额信贷的试点、推广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实现了本土化和规范化,进入了扩大范围、扩大规模的新阶段。——老母鸡换大水牛李新芝是云南省禄劝县翠花乡八得村的贫困妇女。家庭缺少必要的劳动工具,生活十分困难。1996年,云南省在全省25个乡开展小额信贷试点,翠花乡是试点乡之一。李新芝听说小额信贷贷穷不贷富,贷女不贷男,就自愿参加小额信人贡项目。她与其他4户一起成立了一个小组,贷到了1000元钱,她用一千元购买了一只一直想都不敢想的大水牛。小额信贷要求按期还款一次。为了保证还款,她省吃俭用,将鸡蛋和老母鸡都积攒起来,到集市上卖了换钱,用于归还小额信贷本息。一年时间,李新芝顺利还清了借款。村民都说,小额信贷让李新芝用老母鸡换来了大水牛。2000年月4月,国务院扶贫办与中国农业银行联合组织了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培训班,结合学习陕西省商洛地区规范化远用小额信贷经验,加快小额信贷的推广工作。——陕西商洛地区的小额信贷扶贫到户陕西省商洛地区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也是全国推广小额信贷扶贫到户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商洛的小额信贷从试验示范开始,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规范化的、符合当地实际小额信贷发展道路。商洛的小额信贷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96年6月到1997年5月,商洛地区按照孟加拉格拉米银行模式进行试点。专门成立了扶贫社单线运行小额信贷,但扶贫社独立运行只能依靠高息支撑操作成本,贫困农民难以承受。1997年5月到1998年底,商洛地区决定由政府中门扶贫社双线运用小额信贷。即政府部门负责小额信贷的规划和监督,扶贫社负责小额信贷向银行承贷承还,并农户发放贷款、提供服务。这种机制在资金到户方面的作用是明显的,但存在着扶贫社作为非金融政策对小额信贷进行规范化调整,建立了由政府、金融机构、扶贫社三线运行的新机制。政府按照扶贫政策提供指导和监督,银行直贷到户,扶贫社向农户提供服务,银行为扶贫社提供一定的工作费用。商洛地区三线运行的小额信贷机制符合我国金融政策的规定,也符合商洛地区的实际情况,同时保留了小额信贷整贷零还、小组联保、中心会议三大机制,实现了小额信贷的本土化。2000年,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在陕西商洛举办培训班,在全国范围推广商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小额信贷扶贫试验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在秦巴扶贫世行贷款项目中设置了小额信贷扶贫试验项目。该试验项目致力将小额信贷这种扶贫到户方式进行本土化和规范化试验,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在设计的定位上更加注重技术培训、管理培训等服务,而不是更强调信贷服务,称之为小额信贷支持性服务社;第二,项目在管理上实行专业化管理,建立支持性服务社这种政府支持下的民间社团,成员采取公开招聘上岗的管理方法,实行全面责任管理与合约管理;第三,技术和管理服务规范化,提高其项目成功率;第四,专门设计了提高农户综合能力和心理能力的培训项目;第五,严密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使借代风险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第六,独立公正的监测制度确保该体制有效运转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目前两个试点县的规模在全国已成为最大的,实现了运作机构的自负盈亏和持续发展。并通过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在贵州、广西、四川等省进行世行贷款持续发展持贫项目的推广。(三)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80年代中期全国扶贫开发之初,科技部等十多家中央国家机关即率先帮扶贫困地区。此后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部门、单位不断增多,规模也不断扩大。各帮扶机构都有特定的帮扶对象和明确任务,不脱贫,不脱钩。《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中央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扶贫范围越来越广,力度越来越大。定点帮扶的单位由81个增加到138个,到1999年底,这些单位共派出3147名干部到贫困县挂职扶贫,直接投入资金44亿元,帮助贫困地区引进国内外各种资金105亿元。各省、区、市以及贫困地、县了积极开展定点扶贫工作。1995-1999年间,各省直部门先后有4.6万余名干部到贫困县、村挂职扶贫,直接投入资金和物资87.62亿元;帮助引进各类扶贫资金102.68亿元,开展扶贫项目2万余个,帮助引进技术人才1.3万余名,引进技术近7000项。此外,各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也积极开展希望工程、光彩事业、文化扶贫以及幸福工程、春蕾计划、贫困农户自立工程等多种形式的扶贫活动,支持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希望工程”、“光彩事业”和中国扶贫基金会“贫困农户自立工程”1、“希望工程”。1989年10月,为了救助失学儿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了希望工程。希望工程的救助方式主要有:一是向从未入学、中途辍学或即将失学的儿童提供助学金(小学阶段的书本费)。金额开始是每学期向每个儿童提供50元,直至小学毕业。二是帮助贫困地区改造危旧校舍,改善办学条件。建设一所希望小学的资助标准是20万元,不足部分由当地政府提供。三是加强贫困地区师资力量建设。对长期工作在贫困乡村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予以表彰和物质奖励,并建立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对贫困地区的小学教师进行短期培训。1999年,希望工程工作重心向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以及教师培训、现代化教学设施等方面转移。在全社会的积极支持下,希望工程10年来得到了成功开展。截止1999年底,累计接收海内外外捐款18.42亿元,资助失学儿童229.65万名,援建希望小学7812所。极大地推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2、“光彩事业”。1994年4月,为配合和推动《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等十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倡议开展扶贫开发为主旨的光彩事业。得到了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并成立了光彩事业促进委员会,在全国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光彩事业主要是组织民营企业家,根据互惠互利的原则,对贫困地区进行投资。通过项目拉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变贫困面貌。光彩事业实施6年来,得到了全国民营企业家和港澳台侨工商界人士的热烈响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至1999年底,参与光彩事业的民营企业家已有3508位,实施项目3829个,投资到位资金105.21亿余元,安排就业76.15万人,捐资办学及其他公益事业12.17亿元,扶助192.92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3、中国扶贫基金会“贫困农户自立工程”中国扶贫基金会自1989年3月成立以来十余年中,在国内外各界扶贫事业人士的支持下,实施各类扶贫项目总投资达5亿多元。其中,重点投资的项目?quot;贫困农户自产工程。该项目立足于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扶持下,帮助贫困农户能够依靠资源瓶颈因素,提高现有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使贫困农户能够依靠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得以脱贫并能持续发展。位于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常年降雨量低于400mm,年蒸发量高,干旱缺水造成人类生存和发展;位于西南的贵州省由于喀斯特地貌严重缺土,土地跑水、跑肥、跑土,致使耕地土层薄、土质差,粮食产量低,不足以维持人的生计;大西南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高寒山区,由于社会发育较差,人们吸能与牲畜共居于低矮、潮湿的破土层中,过着无衣、无被的生活。在对上述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并对贫困户进行登记造册和项目设计后,基金会分别确定了以解决人率饮水困难为目标?quot;西北饮水项目、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西南搬石造地项目、解决彝族群众人畜混居问题的大凉山彝族住房改造项目第三个贫困农户自立工程项目。自立工程三个项目分别于1997年初开始实施,至1999年底,各完成两期。在甘肃省通渭县、陕西省榆林市各实施的两期饮水项目,总计投资507.5万元,共建水窖1890眼、水泵23处,解决了2018户,8871人及4098头大牲畜的饮水因难。贵州省关岭县造地项目,总投资1529.78万元,完成造地面积22315.9亩,新增土地2959.4亩,受益农户7217户,33554人。四川大凉山彝族住房改造项目,总计投资1492.9万元,共完成3181户住房改造,使13193人改变了人畜混居的状态。(四)开展东西扶贫协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差别发展战略,鼓励一部分区域条件好的地区先发展起来,实践证明明,这一战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是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更快。但差别发展不是目的,当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中国政府开始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基本的政策趋向。为实现国民经济的均衡、健康发展,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中国政府组织沿海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对口支援内地贫困省、区。1996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东西扶贫协作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明确:北京帮扶内蒙古、天津帮扶甘肃、上海帮扶云南、广东帮扶广西、江苏帮扶陕西、浙江帮扶四川、山东帮扶新疆、辽宁帮扶青海、福建帮扶宁夏、大连、青岛、深圳、宁波帮扶贵州。从此,协作双方根据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全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企业合作、项目援助、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扶贫协作。1999年4月,国务院扶仙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国东西扶贫协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提出:东西扶贫协作要以改变贫困地区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解决贫困地区群众温饱问题为重点,在努力扩大对口帮扶的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把东西扶贫协作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4年来,东部13个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累计捐款、捐物折款16.4亿元,双方签订项目协议4146个、协议投资206亿元,实际投资近57.9亿元,从贫困地区输出劳动力42.8万人,劳动收入13.3亿多元。此外,协作双方在干部交流、人才培训、援建学校、建设基本农田、修筑公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等方面,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00年4月,教育部和国务院扶贫开发小组又提出了东部发达省市学校对口帮助支持西部学校的要求和措施,东西扶贫协作又增加了新的内容。——青岛红星化工集团在东西协作中获得大发展青岛红星化工集团是国家无机盐产品生产的重点骨干企业,有着30多年的历史。主产品钡盐属资源密集型产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象红星这样的企业要想在远离资源的青岛发展是非常困难的。进入九十
本文标题:中国扶贫开发的措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42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