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水利工程 > 鄱阳湖区生态政策效果评价
鄱阳湖区生态政策效果评价江西财经大学冯晓晖、徐文艳、肖圣杰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江西省交通条件的明显改善,鄱阳湖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逐步得以释放,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是,与江西邻近省份和国内外许多湖区和流域相比,鄱阳湖流域的经济和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使得江西在国内外的经济发展中相对劣势;但正是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使得江西的生态破坏程度也相对较低,这为其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关于湖区生态政策效果的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或被普遍接受的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这直接影响了生态政策的评价,使得难以制定生态政策。同时,纵观以往对鄱阳湖区生态政策的评价,研究的成果几乎没有,针对这种情况,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首先,从引入生态政策效果及评价理论入手,在综合研究和比较众多区域对湖区生态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参照了国内外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根据鄱阳湖的实际情况,结合数据的可得性和量化性,设计出包括目标层、领域层、主题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涉及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4个子系统、共计37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该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法以及层次分析法横纵两方面对近年鄱阳湖区生态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评估。评价结表明,鄱阳湖区近年的生态政策效果很好,但是各区域的情况差异很大,在空间上明显呈现出三个等级区域,且各地尚未达到国际水平,区域系统结构处于基本不协调状况。最后,提出对策和建议。关键字:生态政策、生态政策效果评价、鄱阳湖区1目录1.前言..............................................................21.1选题背景......................................................21.2研究意义......................................................21.2.1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21.2.2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31.2.3迈向政府决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31.3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31.3.1研究方法................................................31.3.2研究对象................................................41.3.3研究内容................................................42.鄱阳湖生态区生态政策评价指标体系..................................42.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42.2鄱阳湖生态区生态政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53.鄱阳湖生态政策效果评价实证分析....................................73.1数据前期处理..................................................73.1.1对逆向指标进行正向化处理................................73.1.2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73.1.3主成分分析检验..........................................73.2横向分析......................................................83.2.1人口子系统实证分析......................................93.2.2经济子系统实证分析.....................................133.2.3社会子系统实证分析.....................................153.2.4资源与环境子系统实证分析...............................173.2.5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分析.............................193.3纵向分析.....................................................213.3.1人口数据分析...........................................223.3.2经济数据分析...........................................223.3.3社会数据分析...........................................233.3.4资源与环境数据分析.....................................233.3.5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总体评价...........................244.鄱阳湖生态区生态政策建议........................................244.1人口方面建议.................................................244.2经济方面建议................................................254.3社会方面建议.................................................274.4资源与环境方面建议...........................................295.附录............................................................30参考文献...........................................................3321.前言1.1选题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江西省交通条件的明显改善,鄱阳湖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逐步得以释放,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是,与江西邻近省份和国内外许多湖区和流域相比,鄱阳湖流域的经济和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使得江西在国内外的经济发展中相对劣势;但正是由于经济发展的滞后使得江西的生态破坏程度也相对较低,这为其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我国根据形势发展变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在倡导发展和谐社会时期,其中一条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可见生态环境占据了重要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变得越来越迫切。目前国家对生态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中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显得尤为重要。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发展规划。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国家战略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为积极探索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新模式,建设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我国大江大湖区域综合开发提供良好示范,特编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如何在保护鄱阳湖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如何让湖区人们生活水平上一个档次;现行生态政策是否有效,现行生态政策是否对经济发展有实质性帮助?本小组将通过这次调查得出答案。1.2研究意义1.2.1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政策执行一段时间以后。政策执行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该政策的去向。政策去向一般可分为三种:(l)政策延续,即政策问题尚未解决,而实践证明政策本身是卓有成效的,这时,政策以原有的性质和方式继续执行下去。(2)政策调整,即政策制定者针对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变化,对政策做出相应的修正。(3)政策终结,即完全停止政策执行。政策终结有两种情况,一是政策问题已获解决,政策已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二是政策环境发生某些变化,或政策已被证明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使问题变得更为严重,这时,只有停止政策执行或制定出新的政策来代替原有的政策。31.2.2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由于政策资源的有限性,政策制定者必须确定投入不同政策的资源比率,即合理配置有限的政策资源。合理配置政策资源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它一方面可以使宏观决策者站在整体利益的角度,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出于局部利益的需要而对某些政策产生过度投入。只有通过政策评价,才能确认每项政策的价值,并决定投入各项政策的资源的优先顺序和比例,以寻求最佳的整体效果。1.2.3迈向政府决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随着社会生活和政府活动的日益复杂,传统的经验型决策已不能满足现代政府管理的实际需要,政府决策必须由经验型向科学化转变。而政策评价,正是使政府决策迈向科学化的必由之路。通过政策评价,不仅能够对政策本身的价值作出科学的评判,而且还能够对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检验政策制定和执行有关机构的实际工作。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政策制定系统及其工作的合理建议,从而为以后的政策制定打下良好的基础。1.3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1.3.1研究方法在生态政策评价研究中,除了指标体系的设定外,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定量方法的选择。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评价指标在综合评价结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一样的。有鉴于此,为了使评价的结论更具有客观性和可信性,原则上就要求对每一个评价指标赋以不同的权重。指标权重的确定在综合评价中的意义非常明显,但是怎样给评价指标赋权,却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本小组采取主、客观赋权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本小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设法将原来变量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几个综合变量,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可以取出几个较少的综合变量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变量的信息。本小组采用层次分析法将鄱阳湖生态区生态政策效果评价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求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影响最大者。4在进行分析时,本小组采用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其结果更加全面,更有说服力。1.3.2研究对象本小组研究的对象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市9个县区(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湾里区、青山湖区);九江市12个县区(瑞昌市、湖口县、都昌县、武宁县、星子县、永修县、德安县、九江县、彭泽县、共青城、浔阳区、庐山区);上饶市3个县区(余干县,鄱阳县,万年县);景德镇市4个县区(乐平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宜春市3个县区(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鹰潭市3个县区(余江县、贵溪市、月湖区);抚州市2个县区(东乡县、临川区);新余市1个县区(渝水区);吉安市1个县区(新干县)。本小组用江西省十一个区来衡量江西省的总体水平和平均水平。由于人力、物力有限,本小组选用南昌、景德镇、九江、鹰潭四个区代表鄱阳湖生态区。之所以选择这四个区,是因为这四个区覆盖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28个县区,占得比重非常大,基本上可以代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总体水平。1.3.3研究内容通过查阅2007年、2009年、2010年的江西省统计年鉴、江西省环境年鉴、江西省人口年鉴等,找出江西省十一地市的相关数据。根据鄱阳湖
本文标题:鄱阳湖区生态政策效果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63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