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人性多样性之浅谈斯密悖论111099195商学院郑松目录一,斯密悖论1,利己主义假设2,利他主义假设二,思考:人性利己or利他三,被误解的亚当斯密1,利己≠自私2,左手国富论,右手道德情操论四,利己和利他的统一五,斯密悖论对中国发展的启示亚当·斯密尊被称为自由经济之父!他以两部著作闻名于世,同一个作者的两本书,却揭示了不同的两种人性.斯密悖论国富论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是利己的而道德情操论则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是利他的亚当·斯密以两部著作闻名于世,同一个作者的两本书,却揭示了不同的两种人性:国富论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是利己的,而道德情操论则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是利他的.国富论里面的利己主义假设和道德情操论里面的利他主义假设历来被视为斯密悖论利己主义假设斯密之利己主义假设我们不能指望肉商,酿酒师或面包师会赐予给我们晚餐,我们只能希望他们出于私利的考虑而给与我们晚餐.我们针对的不是他们的仁慈而是他们的自爱,我们从不向他们谈及我们的需要,而只是提及他们在交易中能够获取的好处.——斯密在斯密看来个人利益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基础而从利己出发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就是斯密所假设的“经济人”斯密之利他主义假设除了一己幸福之外,还有我们家庭的、亲戚的、朋友的、国家的、人类的和整个宇宙的幸福。天性也教导我们,由于两个人的幸福比一个人的更可取,所以许多人的或者一切人的幸福必然是无限重要的。我们自己只是一个人,所以,无论什么地方我们自己的幸福与整体的或者整体中某一重大部分的幸福不相一致时,应当——甚至由我们自己来作出选择的话也是这样——使个人的幸福服从于如此广泛地为人所看重的整体的幸福。”——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把这种基于个人利益的利己主义称为“自爱”(Self-Love)。人们自爱的本性是与同情心相伴随的.支配人类行为的动机有自爱、同情心、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和交换倾向等.思考?人性?利己在斯密死后,人们把《国富论》奉为“经济学的圣经”,把他关于利己的人受“看不见的手”引导增进了社会利益的思想,作为市场经济千古不变的基本原则,却把《道德情操论》几乎忘得一干二净。于是,市场经济缺少了道德,引发了许多罪恶,在个别地方甚至成为灾难。华尔街金融大亨们信奉一句话,金融领域没有同情,只有规则.在中国近年的经济发过程中,多见的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少见的是道德与情操。三聚氰胺,塑化剂,伪劣假制品,社会生活中充斥的是官员腐败、教育畸形、垄断掠夺,贫富差距拉大.利他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是不是我们常常以为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呢?如何解释美国中小股民能长期从股票市场上获益,进而实现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怎样看待富豪们对慈善事业的热衷?怎么看待世界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被误解的亚当·斯密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由于人们只看到斯密在其《国富论》中论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重视经济人的谋利心理和行为,强调“自利”,却相对忽略了其在《道德情操论》中所重视的社会人的伦理、心理、法律和道德情操,从而曲解、误读了亚当·斯密学说。利己≠自私在《道德情操论》中把这种基于个人利益的利己主义称为“自爱”(Self-Love)。这是说,一个人可以追求私利,但是绝对的约束条件是不得损害他人的利益,哪怕是能够得到一座金山也不能损害他人一个铜板。所以,对私利的追求决非无条件的是“好”的,它必须在道德上受到有效约束,而且这一有效性只能由制度来保障。左手拿国富论右手拿道德情操论利己和利他的统一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对私利的追求必须在道德上受到有效约束离开了《道德情操论》就无法真正理解《国富论》--------作者:崔宜明(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教授)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已”.———[美]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个人自利的同时也保持对他人权利和公共规则的尊重。这种道德也不是只要求个人的德性,而是更注重要求制度的伦理性,即制度对市场经济中个人平等自由权利的保障。人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是某一离群索居的孤立的个人,而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世界中的一个公民,是自然界巨大国民总体中的一个成员。在我们头顶之上,有道德的星空,同样,市场经济的社会秩序,还要符合原始的自然秩序。斯密悖论给中国发展的启示高尚的经济学应当同高尚的伦理道德学结合在一起,每一个经济学家、每一个金融学家,身上都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温家宝一个国家的崛起,并不是仅仅在经济数字本身,而是在一种强有力的价值的建立。符合自然秩序的道德.正确地理解亚当·斯密,理解市场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是针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救赎。
本文标题:斯密悖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66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