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夏、商、西周时期【阶段特征】略略实行井田制;“青铜文明”时代。推行“工商食官”政策。等级思想盛行.文化:“甲骨文”,礼乐文化,学在官府.“王位世袭制”内服外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实行(维护血缘为纽带的贵族政治统治,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王为天下四方附属国的“共主”(但非中央集权的专制君主)。春秋战国【阶段特征】我国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国家从分裂割据逐渐走向统一;各国兴起变法运动,士阶层和地主阶级崛起。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出现(我国开始进入“铁器文明”时代);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方式(租佃关系)出现,土地私有制开始逐渐确立,小农经济形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基础基本奠定,出现了“百家争鸣”(法家,道家,儒家,墨家,兵家等)。文化:文化科技不断发展;私学兴起。政治经济思想政治经济思想我国开始出现政治大一统局面;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朝加强中央集权,逐步解决了王国问题。(郡国并行,中朝,推恩令)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铁犁牛耕在汉代成为农耕主要耕作方式;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国力逐步强大;重视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思想专制加强,禁锢人们思想;(秦“焚书坑儒”,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历经法家—黄老之学—儒学思想的转变,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文化科技繁荣发展。秦、汉时期【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思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我国封建国家长期分裂、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迁移);士族实力强大,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江南经济开始得到开发。北魏推行均田制限制土地兼并。佛教、道教盛行,儒学思想受到冲击。文化科技繁荣发展。政治经济思想隋、唐时期【阶段特征】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国家统一,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发展,三省六部、科举制不断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但唐后期出现了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的动荡局面。封建经济呈现繁荣发展局面;农业(曲辕犁、筒车)手工业、商业繁荣发展(坊市制),海外贸易发达(海上丝绸之路);我国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儒释道“三教合流”。文化科技世界领先,全面辉煌。政治经济思想五代、宋、元时期【阶段特征】我国由多民族政权分立到逐渐实现大一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有效解决了地方分权势力对中央的威胁。(宋:“杯酒释兵权”,二府三司,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元:中书省、行省制)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宋:打破坊市界限、交子、瓷都;元:彩瓷、黄道婆);市民阶层壮大;全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靖康之变,中原人口南迁)儒学思想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程朱理学,陆心学)文化:文化科技继续领先世界,文艺日益世俗化。政治经济思想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明:废丞相,设内阁,厂卫机构,八股取士;清:军机处、文字狱);封建统治制度渐趋衰落,闭关锁国,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力由盛转衰推行重农抑商、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我国农耕经济仍然高度繁荣(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传入;白银普遍流通,商帮群体形成,兴起许多工商业市镇;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世界白银产量一半流入中国)思想上儒学有了新发展,出现了“阳明心学”和批判程朱理学的异端思想(李贽)和具有早期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潮(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文化:传统科技仍保持世界领先;文艺更加世俗化政治经济思想两次鸦片战争时期【阶段特征】(1840-1860)西方国家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侵略中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农民阶级开展的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民主革命序幕。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倾销工业品,掠夺中国的产品,外商企业(无产阶级)出现;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西学东渐,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政治经济思想洋务运动时期【阶段特征】(1860--1895)列强侵华加剧,出现边疆危机、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国军事近代化开始起步。中国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大量对华商品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中国经济近代化开始起步,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西学东渐,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论冲击了“夷夏观”;新式教育兴起;早期维新派提出了“君民共主”的民主思想。政治经济思想维新变法、民主革命时期【阶段特征】(1895--1911)列强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以华制华”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中国各阶层人民掀起救亡图存的高潮,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预备立宪运动、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相继发生。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奖励工商;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向西方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中国人思想获得不断解放。西方民主政治思想、进化论思想迅速传播;封建专制思想受到冲击,国内兴起各种救亡图存思潮,如康梁维新思潮(君主立宪)、实业救国思潮、立宪思潮、民主共和思潮(三民主义)等。政治经济思想民国初期【阶段特征】(1912—1919.5)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中华民国建立,颁布《临时约法》,代议制民主政治初步确立;但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政治黑暗;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共和,进行一系列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相继失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减少对华经济侵略;民国政府奖励工商,爱用国货运动、收回利权斗争高涨;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的迅速发展(“黄金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北洋政府宣扬“尊孔复古”,大多数国民受封教思想束缚,仍对共和缺乏认识;但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打倒孔家店”、“文学革命”等思想主张;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思想开始在华传播;人们思想不断解放。政治经济思想中共初创前后时期【阶段特征】(1919.5—1923)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政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五四运动掀起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高潮,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在共产国际帮助下成立中共,中共一大、二大、三大召开,出现中国工运第一次高潮。“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在外国资本主义压制下,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挫折。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社会思潮主流(开始主张“以俄为师”)。政治经济思想国民革命时期【阶段特征】(1924—1927.8)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统治,政治黑暗;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开展“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工农运动、反帝斗争高涨,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建立起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新”民生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革命指导思想(社会思潮主流);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政治经济思想土地革命时期【阶段特征】(1927.8—1937.7)国共两党政权十年对峙,展开围剿与反围剿斗争;毛泽东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国共两党由分裂对抗走向合作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南京国民政府采取措施发展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官僚资本主义迅速上升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农村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抗日救亡、民族主义思想高涨;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辟了井冈山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发展。政治经济思想抗日战争时期【阶段特征】(1937.7—1945.8)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深重,全民族的抗战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进行抗日;中共领导的革命力量日益壮大起来;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日本在沦陷区进行疯狂经济掠夺;官僚资本日益膨胀;民族工业遭受劫难,大批企业内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萎缩。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民族主义高涨;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日本在沦陷区进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政治经济思想解放战争时期【阶段特征】(1945.8—1949.10)抗日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努力,政治斗争是国共斗争的主要形式。1946年内战爆发后,经过了防御、反攻、决战三个阶段,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取得胜利。美国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上官僚资本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破产萎缩,国民经济凋敝。毛泽东思想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政治经济思想过渡时期【阶段特征】(1949.10--1956)新中国成立,我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共着力巩固新政权,逐步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外交上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打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封锁孤立包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新中国外交基础。大力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毛泽东思想发展指导着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渡时期总路线);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推动了科技、文艺的发展。政治经济思想全面建设时期【阶段特征】(1956-1966)中共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反右派斗争,虽然巩固了政权,但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造成了“左”倾错误思想开始泛滥、发展;外交上中苏关系逐步恶化,中国开始面临美苏两大国的严重威胁。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目前党的任务。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经济建设遭受严重挫折;“八字方针”纠正“左”倾错误,经济建设形势才开始好转。毛泽东思想发展(《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作了理论准备。“左”倾错误思想泛滥。政治经济思想文革动乱时期【阶段特征】(1966—1976.10)“左”的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错误,是使党和国家、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的一场动乱。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被严重践踏。外交上开创了外交新局面,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改善了与美、日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文革动乱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趋势持续下降。由于抵制或纠正极“左”思潮,某些领域经济建设和科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杂交水稻、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等)极“左”思潮泛滥。“双百”方针被废除,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政治经济思想徘徊时期【阶段特征】(1976.10—1978.12)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文革结束,然而左倾错误仍在继续,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经济建设的发展比较缓慢。“两个凡是”的左倾思想盛行;全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确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拨乱反正,开创改革开放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础。政治经济思想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阶段特征】(1978.12—今)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历史重大转折点,从此开始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祖国统一大业获得突破,“一国两制”方针提出并得到成功运用。外交政策上推广国际交流与合作,形成全方位的外交格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政策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逐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不断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双百方针”恢复、科教兴国
本文标题:中国史阶段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79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