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围屋又称围龙屋、五凤楼或府第楼,是客家人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为了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满足生活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建筑形式。围屋始建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狭义的围屋指的是围龙式的围屋,而广义的围屋可以指各式的客家围楼或围屋。围屋结合了中原古朴遗风以及南部山区的文化特色,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只要在客家人聚居之处,都能够见到围龙屋的踪迹,包括中国大陆南部的广东省、福建省,台湾的屏东、云林、台中东势等等。客家围屋简介围屋分类广义上的围屋的外形基本分同心圆形、半圆形和方形三种,此外也有椭圆形状的。根据围屋建筑形态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圆形围屋、围龙式围屋、方形围屋、椭圆围屋等几大类别。围龙屋的平面布局►1.1基本平面布局►围屋的基本平面布局是:中轴线上有由敞厅堂、敞廊和天井构成的三一体的厅井空间,至少有上下两堂,左右有平衡对称的厢房。无论是中轴或横屋,均以“四架三间”为基本构成图,横屋以二、四、六对称双数排。大门前有禾坪和半圆形水池,而且前低后高、中轴高两横低。围屋不论大小,大门前总有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来晒谷、乘凉和其他活动,池塘则用于蓄水、养鱼、防火和防旱。围龙屋的建造特点►围屋的结构方式►围屋的主要结构方式是木构架,墙壁高大而厚实,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柱和梁,最上面梁上立脊柱,构成一组木构架。在平行的两组木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连络柱的上端,并在各层梁头和脊柱上安置若干与构架成直角的檩,檀子上排列椽子,承托屋顶重量。如此的梁、枋、柱、檀,受力明确,脉络清晰,每一个构件目的明确。►围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地基为石砌,凡受风雨面的墙是三合土夯土墙。三合土用石灰、黄泥和沙和合以外,传说还放人适量的糯米、红糖掺在一起搅拌。基础建筑相当严格,即夯土墙并非一次夯到顶,而是风干一层再夯一层,因此,要建筑一座大屋,往往需要有几年的时间。不过,这种墙体非常坚固,其耐久程度并不亚于现代建筑材料之水泥。不受风雨的墙则用泥砖砌筑。建筑材料三合土地面,粘土,石灰砂浆批挡及其他结构用的木桁条,木阁板、瓦屋面、木门窗等,都是就地取材而建。宗族文化每一座围屋都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室内公共空间,那就是“祠堂”,祠堂是围屋居民的圣殿,比位于中轴线上,这是人们举行重要礼仪活动的公共场所,也是维系宗族血缘关系的纽带,每年都要定时在此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此外祠堂前还有个围门厅,用于围民平时的娱乐和日常感情交流。围屋的艺术防御虽然是围屋的主要特征,但是,客家人也是懂得享受生活的,对自己的围屋,还是会考虑怎么才能建的更加气派和富丽堂皇。因此,围屋里往往藏有许多艺术珍品。图片介绍
本文标题:客家围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84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