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九讲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013)
第九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讲授内容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社会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1956底今民主革命时期(过渡时期)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两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前局部地区建立(各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性质: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要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首先,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双重性体现了它的过渡性。•在民主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之后,中国存在着两种基本矛盾(1949年—1956年):两种基本矛盾国内: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国际:中国同帝国主义其次,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成份的多样性体现了它的过渡性。•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营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五种经济成份)•公有制经济虽掌握了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但在国民经济中还没有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要在个体经济的汪洋大海中逐步寻求自己的主体地位和领导作用。第三,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政权组成的复杂性也体现了它的过渡性。•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权形态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联合专政。•社会主义的前途决定这种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形态不是最终的政权形态,而是一种过渡的政权形态。第四,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文化的多元性也体现了它的过渡性。•由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革命和建设不能离开无产阶级的领导,因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也不能离开无产阶级思想文化即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然而,新民主主义经济成份的多样性和政权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多元性,但建立社会主义文化的目的必然使得其也是一种过渡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特点——过渡性: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两种因素不断地碰撞、冲突和较量,其发展的总趋势是,社会主义因素日益发展壮大,资本主义因素不断被削弱、被限制。最终,在条件具备时,新民主主义将过渡到社会主义。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一)实际步骤(1949-1952)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全国领土基本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没收官僚资本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前提条件物质基础准备了条件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恢复发展国民经济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的工作即在全国范围展开。到1950年初,人民政府共接管官僚资本的工矿企业2800余家,金融企业2400余家,这些企业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没收官僚资本的两重性质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看,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从反对大资产阶级意义看,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新中国在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对它进行适当的限制,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引上了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1952年,私营工业产值的56%,已属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部分。私营经济中不利于国计民生的部分被削弱以至淘汰。私营经济在数量上是明显上升的,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下降了。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1952年,全国已有40%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少数农户还参加了半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讨论:我国为什么一定要搞工业化?完成两大历史任务的要求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几代中国人的追求从世界历史上看,有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两条,而且都走通了。从我国近代历史来看,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因为无法保证政治、经济上的独立性。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最好的选择。我国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1952年底,开始酝酿;1953年,正式提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表述: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体)社会主义改造(两翼)农业改造手工业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强大,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与私营工业相比,国营工业规模大,技术设备先进,不仅有轻工业,而且有重工业。在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国营企业也优于私营企业。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客观地说,中国当时依然不具备资本主义的发展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可避免地要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没有经过资本原始积累的全过程,所以起点低,基础薄弱。一般来说,资本主义的产生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货币资本的积累、商品市场的形成、自由劳动力的出现等。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不仅起点低,而且起点保守,它刚刚产生就依赖和受制于外国侵略势力。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大体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产业革命三个发展阶段。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头脚倒立、逆向发展的。英、法等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是先思想、再制度、后器物,而中国恰恰相反,是先器物、再制度、后思想。3、对个体农业进行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通过实行农业合作化来增产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的需要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外交上和军事上的严密封锁和遏制。当时只有苏联能够援助中国。这种国际环境,也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之一。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二、个体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一、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互相关联不可分离推动保证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容1952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编制1953年计划及长期计划纲要的指示》1952年1957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6791068财政收入(亿元)183.7310.2粮食产量(亿吨)1.63921.9505钢产量(万吨)135535发电量(亿度)73193货运量(亿吨)3.5168.0365“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社会主义改造围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任务进行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的实际步骤总是力求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以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不允许对生产力造成破坏。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改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直接的推动力量。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到1957年应达到的指标,在1956年底就提前达到了。二、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土地改革后,农村的生产迅速发展了,农民的生活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许多农民尤其是贫农、下中农由于缺少农具、耕畜和资金,生产经营困难较大,而且由于小农经济的不稳定性,农村中的贫富分化也开始了。针对这种情况,党和人民政府决定采取积极引导的方针,教育、推动和帮助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这样,在土改后,互助组很快就在农村中相当普遍地发展起来。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1953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几户或十几户土地、耕畜等属农民私有互帮互助临时性、季节性、常年性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农民在进行互帮互助初级社土地入股、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和土地入股分红相结合,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既保留了部分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又产生了部分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有了较多的公有财产,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图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分配粮食高级社废除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私有,完全根据社员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实行分配,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全部转变成为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欢庆高级社成立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和基本完成1949年-1953年:发展互助组,试办初级社。到1954年底,互助组发展到近1000万个。1954年-1955年6月:大办初级社,发展高级社。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运动加速发展,出现了农业合作化高潮。1955年7月-1956年底:大办高级社。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达到87.8%。从1953年—1956年期间,全国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在发展稳定中,中国农村完成了从几千年的分散个体劳动向集体所有、集体经营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进步。但不能否认,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由于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以致遗留了一些问题。如何评价我国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合作化的实现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步骤和形式:供销小组第一步供销合作社第二步生产合作社第三步稳步稳步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入社手工业产值93%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实施赎买政策什么是赎买?为什么能赎买?怎样赎买?对人又是怎样改造的?严格区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界限对官僚资本采取剥夺、没收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最终实现和平赎买。利用,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对国计民生有利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继续存在,并有一些发展。限制,就是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改造,就是把资本家的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什么是赎买?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赎买不是购买:因为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是工人无偿劳动的积累,所以赎买的代价不由生产资料的价值决定,而由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过程和实际需要决定。既然是赎买,就是和平的而非暴力的。怎样赎买?用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初级形式:由资本家经营,它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通过订立合同等办法,在企业外部建立这样那样的联系。具体表现: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高级形式:原来的资本主义企业同社会主义经济的联系已经不仅限于流通领域,而是深入到了企业内部,深入到了生产领域。社会主义经济在企业中已经具有决定意义的作用了。具体表现:个别企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实行“四马分肥”全行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实行“定息制度”初级形式赎买办法
本文标题:第九讲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201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87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