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跨文化交际_第八章_第二节_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
第八章性别差异、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第二节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一女权运动与语言性别歧视研究二性别歧视现象在语言中的表现三语言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看,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的各种语言性别歧视现象,不仅仅是一种符号表达,而且是一种政治化语言、一种文化定势、一种权势观念、一种话语结构、一种社会心态、一种认知模式。语言性别歧视现象的研究不单纯是语言学的问题。我们应该透过这种表面现象,结合文化学、社会学、认知科学的研究,采用一种崭新的观察视野,揭示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亚文化现象。“语言性别歧视”可以界定为:不论男女任何一方,一性别对他性别在语言使用上所表现出的一种偏见和态度。一女权运动与语言性别歧视研究(一)“语言性别歧视”与“性别歧视语言”“性别歧视语言”指以下四个方面中的任何一种表现形式:(1)偏袒一性别,损害另一性别的语言现象;(2)诋毁一性别,抬高另一性别的语言现象;(3)无视一性别存在,凸显另一性别的语言现象;(4)刻意掩盖,极力粉饰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二)语言性别歧视研究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语料搜集与身份验证阶段。本阶段主要是唤醒公众意识,充分认识歧视危害性。现象分析缺乏专业性指导,以偏概全;改革措施忽视语言发展历史,易走极端。观察角度:基本上是采用女权主义的观察视野。研究方法:内省式研究和民俗语言学方法,以书面材料为对象。考察内容:现代英语中含有显性性别歧视的习惯用法和表达方式。参与群体:媒体的积极介入,广大民众踊跃参与。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形式批判与缺省配对阶段。采用形式分析的方法,从构词形式上找出有“男尊女卑”倾向的词语与用法,采用不同的措施,减少或消除英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措施与方法:互补配对;替换植入;改换说法;表明禁忌;回避方法;标新立异。这一阶段的研究体现了一种“男女共生”的改革原则,因此语言性别歧视研究在语言改革方面,产生了许多的积极成果。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结构改良与语义分析阶段。这一阶段,结构形式上的分析已经逐步让位于语义的研究;语义研究中又特别注重语言社会意义的研究。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改革反思与认知研究阶段。一个重要变化:在语言认知研究同语言性别歧视研究之间建立了一种关联。这一阶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对前一阶段研究内容的认真反思,加强了实证研究;二是结合语言发展、心理表象、社会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扩展了认知探索的视野。由于语言性别歧视研究源于美国,所以对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在英语中研究得较为充分。因此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英语中关于语言性别歧视研究的成果,并适当论及汉语中的类似现象。二性别歧视现象在语言中的表现在所指对象性别不明的情况下,或者在所指兼指男女两性时,英语中有两种表示通称的说法:一是名词用法,即采用man一词兼指男女双方;一是代词用法,即采用第三人称代词he的形式泛指男女。(一)通称名词和第三人称代词这并非语法系统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社会使然的人为产物。以man作为非标记形式兼指男女双方的用法,从约定俗成角度而言,也未尝说不过去;但是倘若细究起来,这种变化结果就值得反思。因为从生物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男女两性均为彼此独立的个体而发生、发育、成长,不存在相互替代或包蕴的可能性。在古英语中,“man”只有一个意思:humanbeing(人类)。而它现在的意思指的是成年男人(anadultmaleperson),而并不含女人、人类的意思。但是在英语中存在大量的词,不管做工作的人是男是女,一律用“man”来表示。例如:•congressman(国会议员),spokesman(发言人),chairman(主席),draftsman(起草人),salesman,stockman(仓库管理员),tradesman,groundman(球场管理员),milkman,postman,repairman,businessman,marksman(射手;神枪手),spaceman,cameraman,fireman,newsman,policeman,mankind,manmade,manpower,manhours(一个人在一小时内完成的工作量),themaninthestreet(普通人,一般人)。•尽量不用通性代词he,除了明确地指代一个男性人物时,都要设法避免使用之。可以根据语境需要,选用下列替换方式:•1)采用复数形式Sexist:Whenbathingababy,neverleavehimunattended.Revised:Whenbathingbabies,neverleavethemunattended.给婴儿洗澡时,一定不能让他们无人照料。2)用we/us/our改写原句Sexist:Fromeachaccordingtohisabilities,toeachaccordingtohisneeds.Revised:Fromeachofusaccordingtoourabilities,toeachofusaccordingtoourneeds.各尽所能,按需分配。3)改用第二人称、Sexist:Nomanknowshistruecharacteruntilhehasrunoutofgas,purchasedsomethingontheinstallmentplanandraisedanadolescent.Revised:Youdon'tknowwhatyourtruecharacterisuntilyouhaverunoutofgas,purchasedsomethingontheinstallmentplanandraisedanadolescent.只有当汽车大的油用光了,按分规付款方式购物和抚养大一个孩子时,人的本来品性才会显露出来。4)改用被动语态Sexist:Onewho,whenhehasthechoiceoftwoevils,choosesboth.Revised:Onewho,whengiventhechoiceoftwoevils,choosesboth.一个在两种恶行之中要作出选择就两者都选的人。5)完全省略代词Sexist:Whatapersonthinksofafterhebecomesadepartee?Revised:Whatapersonthinksofafterbecomingadepartee?一个人离去后,会作何感想呢?6)用冠词替代Sexist:Canacriticgivehisopinionofanomeletwithoutbeingaskedtomakeone?Revised:Canacriticgiveanopinionof...?评论家议论煎蛋时难道到非要他去自己煎鸡蛋吗?•7)用someone,one,theone,noone等替代Sexist:Hewhocantakeadviceissometimessuperiortohimwhocangiveit.Revised:Someonewhocantakeadviceissometimessuperiortotheonewhocangiveit.•接受忠告者有时胜过发出忠告者。•8)使用heandshe或hisandher,但使用的次数不宜太多。s/he仅可用于备忘录(memos),便条(notes),或者非正式的交谈之中。•9)用名词或上下文中用过的同义词替换Sexist:Tofindafriendonemustcloseoneeye-tokeephim,two.Revised:Tofindafriend,onemustcloseoneeye-tokeepafriend,two.想找朋友;就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留住朋友,就得双眼都闭上。从历时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明确规定第三人称代词he作为英语泛指通称形式,是规定语法学派崇尚拉丁语法的结果,将拉丁语法中语法属性意义的“阳性为先”的含义,篡改为生物学或社会学意义的“男性优越”的解释。这种用法隐含“无视一性别存在、凸显另一性别”的嫌疑,显然是一种性别歧视语言现象。从语言政治学的观点来说,长期以来广泛存在于教材编写、辞书编撰、语法条例制定以及习惯用法讨论中的规定主义学风和大男子主义思潮,同这这种用法的流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民族的情况也一样。古代汉语中用于表示第三人称代词单数的语言形式不少,但却没有一个单独用来指代女性的。从标记理论来看,古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系统中,阳性代词表现为非标记形式,所以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泛指的通称形式;如果要特别指明所指对象为女性,有必要在上下文中采用其他形式标记,才能使得回指照应的意义落到实处。许多英语词语仅有表示男性的用法,没有体现女性存在的形式。WordofManWordofWomanWordofManWordofWomanchairman——seminal——ManoftheYear——virile————shrew——bitchy——virago——wanton(二)词语形式上的不对称现象比较表中各词条的内容和语义即可发现,所有相应的男性所指词条的内容均含褒义,所有相应的女性所指词条的语义均为贬义。•theweakersex(vessel)指“女性”在英语中,常出现对女性带有歧视的描述或称谓。女人经常被表示动物、食物以及个别物体之类的词来称呼,而男人则特少。试看下面这些词,常在男人口中指女人:•vixen(雌狐;悍妇,泼妇,刁妇),•女人在世界各国都一样,她们在操持家务方面要比男人干得多,不幸的是,由此而引出许多事物的名称去指代女人:cookie(小甜饼),dish(菜碟),tomato,sugar(糖果),crumpet(烤饼),tart(果馅饼)。•请欣赏外国人对爱人的昵称: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爱人有着不同的称谓。•法国人把自己心爱的人称为“小卷心菜”;阿拉伯人则称“我的黄瓜”;浪漫的维也纳人用“我的小蜗牛”来称呼心爱的人;立陶宛人则用“啤酒”来比喻。•芬兰人思念情人时,会称之为“温柔的小树叶”;日本人则会称“美丽的山花”;波兰人把情人比作“饼干”;希腊姑娘则喜欢被人称作“像黄金虫一样”。•美国人把恋人称为“蜜”;列塔尼亚人把恋人称作“我的小青鱼”;捷克伯希米亚人称爱人为“我母亲的灵魂”;前南斯拉夫的加尔纽拉人则称恋人为“我的小草”。•在英语中,有些词可以去形容、表示男人,对女人则不行;有一些专门的词去修饰女人,而它们无不带有歧视性意义。在西方社会里,男人要有“阳刚”,女人要有“阴柔”,对男女表示称赞是所用的词也不一样,男人是great,terrific,cool,neat,女人是adorable,charming,sweet,lovely。固执的男人用的是strong-willed(意志坚强的),固执的女人则用stubborn(执拗的)。又如:•prudent(深谋远虑的)——细心的男人•calculating(专为自己打算的)——细心的女人•absent-minded(心不在焉的)——易忘的男人•scatter-brained(轻率的)——易忘的女人•curious(好奇的)——对事事有兴趣的男人•nosy(爱管闲事的)——对事事有兴趣的女人汉语中也存在类似情况。在日常语言使用中,“大”多数形容男人,如“大丈夫、大男人、大兄弟、大老爷们”;而“小”往往修饰女人,如“小妞、小丫头、小姑娘、小媳妇、小女人、小寡妇”。一般而言,不同语言中都存在着姓氏称谓上的性别歧视现象。(三)称谓形式中的歧视现象英美文化中的这种歧视现象,集中体现在女性称谓形式涉及个人隐私方面的信息,以及含有消极社会语义这两个方面。语言性别歧视在英语称谓系统中最为集中的表现莫过于Mr和Mrs、Miss这种对立形式所包含的不同社会语义。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女权运动和语言改革浪潮的推动下,Ms出现了,其语义表现如同Mr。汉语中的情况也很相似。比如“先生”和“女士”
本文标题:跨文化交际_第八章_第二节_性别歧视与跨文化交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29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