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高中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家教原则
高中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家教原则凤凰能翱翔当孩子进入高中以后是否注意到他们产生了变化?有没有明显感到与从前不同的地方?作为高中生,他们具有自己的心理特征。十六至十八九岁,这是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要做好这一阶段的家庭教育工作,必须了解孩子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才能确保家教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专家总结了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共有以下几点。一、高中孩子心理的基本特点(一)自主性与不稳定性高中孩子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自主支配的愿望明显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管教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渴望显示自己力量和才能。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他们已不满足于父母、老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现成结论,对成年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人。对许多事物都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并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争论不休。高中孩子在发展方面也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他们意志品质中的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混同起来;他们的行为举止,有明显的冲动性,对家长、老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二)进取性与脆弱性生理上的迅速成熟和心理上的迅速发展,使高中孩子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上进心强,不安于现状,富于进取,颇具“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对发展与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这种面对未来的前瞻性引发高中孩子迫切追求自我实现。但高中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常给他们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考试焦虑、厌学及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不稳定等,是高中孩子的常见问题。有些青少年承受不了这些心理压力,有时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抵触情绪,极个别的甚至走向极端。这些都是脆弱性的表现。(三)闭锁性与社会性高中孩子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他们非常希望有单独住宿的房间,有个人的抽屉,并喜欢把抽屉锁起来,好像有什么秘密的东西不愿让别人知道,其实里面并没有什么要紧的东西。他们不爱对长辈讲话了,在长辈而前显得寡言。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孩子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找“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对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内心秘密。高中孩子的心理还呈现出比较明显的社会性。他们对社会现实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很想像大人一样对周围的问题做出褒贬的评论,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思考问题已远远超出学校的范围,做集体、国家主人翁的思想开始萌发并日益强烈,尤其对未来生活道路的选择,成为他们中的重要倾向。(四)性发育与性困惑高中孩子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惑”。他们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还未达到成熟的程度,正处在独立人格形成的过程中。高中孩子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对社会认识的程度是不同步的,因而在心理方面就产生了性烦恼与性困惑。性困惑的由来是高中孩子对自身性发育、性成熟的生理变化产生神秘感及探索心理。他们常认为“性是不好的”、“对异性出现性幻想是可耻的”、“手淫对身体是有害的”等,出现对性的消极评价和过度的性压抑。男孩子对手淫、遗精、性梦容易产生错误认识,女孩对来月经、性幻想等不理解,是孩子在高中时期较为突出的性心理行为问题。二、家教工作的原则(一)平等尊重的原则在亲子关系中,首要的是平等和尊重。平等是指孩子与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家长的附属物,孩子享有国家法律赋予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家长有抚养子女并让孩子接受教育的义务。尊重是指我们家长要从人格平等的角度,对孩子说话,要平和而不是训斥;对孩子的意见要重视而不是简单的否定;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是善意的帮助而不是冷言恶语的挖苦……家长要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倾听他们的意见,并和他们谈心,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从平等的角度上信任孩子、尊重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由于家长的过度严厉不敢向家长反映自己的内心想法,妨碍了相互的思想沟通,削弱了家庭教育的作用。这里着重谈一谈我们家长对待孩子“早恋”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家长只要一见到孩子与异性在一起,就会大发其火,一天24小时全面监视,“地对空”式的彻底检查,包括日记本、抽屉、书包、信件、电话……本来学习压力就很重的孩子突然受到了如此强大的“重视”,自由受到了如此程度的侵犯,人格受到了如此程度的污辱,其反抗力度可想而知。实际情况是,与异性孩子在一起并不是家长想象的那种“亲密接触”。如果说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有一些朦朦胧胧感觉的话,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接受自己身体的变化,帮助孩子和异性正常交往,尤其是鼓励孩子和同学们广泛接触,共同成长。平等尊重是正确了解孩子并与孩子交流沟通的前提,是我们家长必须做到的首要原则。(二)信任沟通的原则孩子喜欢对家长说话,是对家长的信任,这很可贵。只要可能,家长千万不要打断孩子的话,或者表示厌烦,因为这么一来,孩子比较脆弱的自尊心就会遭到伤害,弄不好,还会从此向你关闭敞开的心扉,实行自我封闭。孩子在校内外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回到家里向家长倾诉,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不满的情绪获得充分的宣泄,使身心恢复到常态;二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良策。对于前者,家长自然不必多话,只需坐下来热情关注即可。对于后者家长应认真用自己比较丰富的人生经验去指导孩子如何解决问题。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什么事情都和爸爸妈妈说,但交流是人类的本性,我们只是说孩子较少年期有了更强的独立意识,并不是说孩子拒绝和父母交流沟通。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还是愿意把生活、学习中的快乐和兴奋告诉父母,可有的家长,对孩子一腔热情却报之以猜疑、训斥、泼冷水,甚至是讥笑。这些不正确的反应,让孩子稍稍开放的心灵迅速地收紧了起来,既然这们,孩子只好从此沉默,不再招惹家长。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使得孩子们不愿和父母说说知心话。怀疑:孩子说了别人劣迹,家长就申明大义,婆婆妈妈,啰啰嗦嗦,使孩子觉得很烦,干脆不说,不说为妙。训斥:孩子说了和自己的学习没什么关系的事情,家长就认为孩子一天到晚在学校不务正业,把孩子训了一顿,搞得孩子很没趣,感到还不如不说。讥笑:孩子说了不太准确的词,家长就会说:别异想天开了;孩子说了幼稚的话,家长又会说:这你也不懂,学是怎么上的?家长这些不信任、不尊重孩子的言行,就使得孩子与家长难以沟通了。(三)理解宽容的原则理解,就是家长要理解孩子在这一时期特有的心理特点,理解孩子在这一事情上的心理感觉,对孩子所想、所作给予充分的谅解,对于孩子的一些“出格”的言行给予必要的宽容。高中孩子身体的迅速发育和心理的不断发展,不断提醒着孩子该做个大人了。他们开始摆脱儿童的幼稚,开始想从父母的信赖和从属关系中解脱出来,开始自己判断、解决自己的问题。他们希望父母也重新认识他们,不要再把自己当成无知的孩子看待,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平等的、朋友般的地位,这种心理是正常发育的表现。可是许多父母依然把子女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来看待,引起了子女的反感。孩子对父母的一些行为开始不满,开始反抗。儿女的反抗招致父母的极大不满,他们对孩子说:“我养了你这么大,供你吃供你穿,如今你倒学会气人了!”父母认为,孩子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一定要好好地教训教训他,维护自己的权威,捍卫父母的尊严。孩子也不示弱,拿出大人的姿态、语气对付父母,任何事都要争个输赢。这种紧张的家庭关系还造成了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甚至离家出走。有的孩子宁愿露宿街头,也不愿回到家里再见到父母。面对孩子青春期的反抗心理,一个合格的父母应持理解、宽容的态度。要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处在这个时期的孩子,面对身体的一系列快速的变化常会感到焦虑、急躁、不安、烦恼和孤独。父母对他们穿衣戴帽的选择,伙伴的选择,自由时间的支配等要给以尊重,对孩子的一些事情要给他们留有自主的余地,不能事事插手。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思想、观点。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再把父母看得至高无上,他们对事物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对父母也会既看到优点的一面,又看出不足的一面。父母要允许子女有自己的观点、意见。父母对自己的不足,也要加以改正。家里的一些决定,特别是与孩子有关的决定也要征求孩子的意见。(四)宽严相济的原则孩子由于年幼无知说了错话或做了错事,连他们自己也不知为啥错了,如果只是倾盆大雨式的批评甚至棍棒相加,孩子吃了苦头也不会明白什么。留下的只能是不解和怨恨。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家长应满怀激情地开导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一步一步提高他们的认识,一点一点的为他们营造改正的环境和时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去阅读有关画册和书报,让他们逐步感知到自己的不足或错误,逐步认识到家长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这样,认识提高之后,他们不仅不会再犯同类的错误,而且对家长会更加尊敬、更加信赖。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女成龙成凤心切,故娇生惯养,关怀备至。孩子想要什么就能要什么,很少尝到困难、挫折的滋味,养成了怯懦、吃不得苦、经不起挫折等不良品性。因此,家长对孩子要既能理解宽容,又能有意识地从严要求,培养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战胜困难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增长孩子的才干。1.羁放纵,设疑置难过于宠爱,会导致孩子自私放纵,弱不禁风,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困难,使孩子在与困难斗争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长智慧,提高勇气,磨练意志。当然家长在孩子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应适时地加以指导和启发,防止孩子由于缺乏耐挫折力面失掉成功的机会,敷衍了事,半途而废。2.抑任性,处事明理孩子的任性,如不适时得到矫正,就会成为不良“顽疾”,后果不堪设想。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矫正孩子的这种任性心理,使孩子懂得:做事不能由着性子,只有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抑制任性,听取不同意见,才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3.勿迁就,循路入境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耐挫心理。当孩子落后时,切忌姑息迁就,同情心过于外露。因为这些孩子多在表扬声中成长,已经滋生一定的虚荣心,接受不了挫折。这时如果采用“冷处理”的方法,让孩子静静地反省自律,吸取教训,扬长避短,对于培养孩子耐挫的心理品质则是十分有益的。4.长才干,储能蓄势当前,不少父母在家庭教育问题上陷入误区:有的父母“忘我奉献”,从牙缝里抠出钱满足子女的非份要求;有的父母“心灵施暴”,当子女偶尔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便骂声开道,棍棒交加,使孩子没有勇气面对困难挫折。家长一定要纠正这些错误做法,运用故事激励法,让孩子增强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如张海迪身体瘫痪,但仍以毅力的大锤敲开了生活大门的铁锁,用意志和犁铧开垦了知识的沃土等故事,运用故事中主人公对待困难的积极精神、乐观态度及处理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孩子今后再遇到困难挫折,都会有所准备而不致于惊慌失措,在心理上增强抵抗力。
本文标题:高中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家教原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02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