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南关学校王桂兰教材分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眼睛”中的一篇夹叙夹议的散文,向我们介绍了一张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照片展示了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学习条件极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下的城市孩子极富教育意义。教学目标:1.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作者由此联想到的内容。2.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入感悟,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3.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教学重点: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愿望,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感受贫困地区儿童对读书的强烈渴望,激起学生的爱心,鼓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我,激励孩子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教学方法:视频和图片导入法,媒体辅助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探究。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入情入境,动情朗读,深入感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课件播放贫困山区的孩子学习生活的视频。学生谈感受,介绍“希望工程。”2.出示照片,观察照片,引出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揭示课题。3.下面咱们就一同走近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解读它的特点和魅力。二、熟悉背景:1.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第一部分,了解照片的来历。2.汇报交流,你了解到了些什么?3.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通过对“跋涉”“蜿蜒的山路”及三十里路程的实际感知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1)“跋涉”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换成一个四字词语吗?说明什么?(2)孩子们上学的路是什么样的?理解“蜿蜒”,并换个词语。(3)30里路有多远?要走多长时间?三、感受“大眼睛”的魅力这张照片只是许许多多濒临失学儿童的缩影,却有着无穷的魅力。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内容填空,朗读思考:1.这张照片发表后在社会引起了哪些关注?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些具体的数字说明了什么?2.看到“大眼睛”这张照片在社会上引起的关注,你有什么想法?3.走进希望小学。山区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享受着同等的教育权利,健康快乐地成长着。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四、重点品读,引发感动1.这双大眼睛具有如此大的魅力,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双大眼睛?这双眼睛让你联想到了什么?2.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这双大眼睛的段落,并在前面标上“▲”。3.快速找出最能体现大眼睛特点的词语并在词的下面点上“●”。4.反馈交流,教师板书。5.默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用“——”画出作者联想到的内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你还联想到了什么?在文中作批注,同桌相互交流。6.理解“专注”,从课文中的两个“生怕”你体会到了什么?省略号表示什么?请补写。7.“忧郁”是什么意思?它忧郁什么?从文中的两个“虽然”和一个“可是”你又体会到了什么?8.你看着这双大眼睛还联想到了什么?仿写一段。9.这双“大眼睛”还在讲述着什么?唤起什么?10.山区的孩子和你的学习环境相比,你有何感触?写几句读后感。指名交流。五、深情朗读,唤起同情和关爱1.山区孩子的求学精神让我们感动。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课文的第二部分,读出感动,读出渴望。2.师生合作,引读第二部分。3.深刻挖掘深情地引读:凝视这双大眼睛,我们仿佛听到她在诉说什么,我又仿佛听到了她内心深处一声声的呼唤,她在真切的呼唤着“我要读书!”透过这双大眼睛,我们仿佛听到千千万万濒临失学的孩子都在呼唤着“我要读书!”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呼唤吧:“我要读书!”六、总结,升华主题:“知识改变命运,爱心构建和谐。”1.引读课文最后一段,完成板书。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更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2.介绍大眼睛的近况。出示苏明娟近照。她是谁?还认识吗?她还忧郁吗?展示搜集到的资料,介绍苏明娟的近况。3.是啊,“知识改变命运”,在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下,苏明娟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快乐地成长了起来。可是还有许多像童年的苏明娟一样的孩子,眼里仍然充满了读书的渴望。希望同学们能够努力学习,为希望工程做出应有的贡献。“爱心构建和谐”,让我们共同唱响《爱的奉献》,结束本课的学习。七、作业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完成摘录笔记,背诵精彩段落。2.结合课本56页“笔下生花”,练习写作。板书设计:专注讲述渴望读书识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渴望激励忧郁唤起渴望求知
本文标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06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