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整合提升课专题五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1.由空想到科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2.由理论到实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蓬勃发展起来,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到实践。3.由理想到现实:《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二战后,东欧出现了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亚洲也出现了中国、朝鲜、越南、蒙古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1.(2016·豫晋冀三省高三调研)1916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可能是资产阶级的国家。列宁得出以上结论的基本依据是()A.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的论述B.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C.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D.社会主义运动自身的发展规律C解析:材料中列宁已认识到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故A项错误;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与“1916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可能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故C项正确;D项表述空泛,难以作为直接的基本依据,故排除。二、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认识阶段世界格局主要表现认识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工业革命至二战期间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1)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是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阶段世界格局主要表现认识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两极格局下,表现出多极化趋势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加强。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欧盟、日本成鼎立之势;俄罗斯走出低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3)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4)多极化趋势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2.(2016·昆明高三摸底调研)20世纪发生许多特有的政治事件: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人们第一次组建了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以十月革命为开端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以上政治事件最能印证20世纪()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B.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C.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D.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C解析: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说明和平与发展并不是20世纪的时代主题,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信息,故B项错误;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都体现出了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的信息,故D项错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同点方式基础指导思想结果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与本国国情密切结合被压迫人民获得了解放,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点斗争对象性质道路影响资产阶级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城市为中心,再到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建立了新中国,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C解析:俄国二月革命后,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但俄国的资本主义力量薄弱,作为与苏维埃政权并立的政权,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无力解散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手中还掌握着强大的工人武装;而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证明了反动势力的强大,尤其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建立后,大城市更是反动势力的重心所在,这就决定了中俄革命道路的不同。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动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项目国际格局特征中国国际地位第一次变动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制”。原因: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制”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作为战胜国未得到尊重,说明弱国无外交;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说明中国仍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下项目国际格局特征中国国际地位第二次变动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原因: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壮大,成为世界上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势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人民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政权,成立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项目国际格局特征中国国际地位第三次变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两极格局随之结束。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2.(2015·高考安徽卷)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特征准确理解材料。根据“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可以判断,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故D项符合题意。“冷战”政策是由美国发起的针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仅针对中国,中国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能体现西方“冷战”政策的彻底破产,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在1979年,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绝对化,不符合史实,排除。二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对抗政治局面反映出的政治、经济特征1.从政治角度看:二战后初期,以冷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形成,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两极格局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冷战格局下导致了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也造成了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的爆发,这种国际局势可以折射出该时期经济发展变化的特征。2.从经济角度看:反映两极格局下,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对峙格局;美国抛出了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战后经济复兴,从经济上增强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形成,虽然《关贸总协定》的签订体现了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但是缺少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世界经济体系是不完整的,世界各国贸易的壁垒和关税仍然阻挡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1.(2014·高考福建卷)如果要给下图设置一个主题,准确的是()A.北约与华约的对峙B.从欧共体到欧盟C.马歇尔计划与二战后欧洲格局D.布雷顿森林体系蓝图的构建C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认真观察、把握图片信息。图片中“$”是美元符号,“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反映了二战后欧洲各国遭受重创,而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西欧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图片中“镰刀锤子旗”代表苏联,体现了二战后的欧洲格局,故选C项;A、B、D三项在图片中无法体现,排除。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折射出的经济发展趋势及特征1.从政治格局的演变看:自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体,列强进行殖民扩张与争夺,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历程。具体表现为:15、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西欧主要国家开始殖民扩张、争霸时期,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18世纪中至20世纪初,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成为世界的主角,随后美德崛起冲击英国的霸主地位,但欧洲仍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东方从属于西方;20世纪40年代至六七十年代,西欧衰落,美苏两极格局对峙局面形成,以美苏冷战对抗为主体;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欧洲联合、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力量壮大及中国崛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20世纪八十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2.从经济发展趋势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开始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反映了世界经济由分散化逐渐走向一体化。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主体,经历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初步形成、最终形成及二战后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科技革命的进步、西欧与日本经济发展与崛起、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源于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世界多极化趋势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全球化问题,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2.(2016•广东肇庆模拟)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C1957年3月25日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11月14日-16日12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12月19日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C.“冷战”格局中孕育着新的力量D.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开始出现解析: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北约和华约是美苏“冷战”在军事上的对抗,双方并未真正进入战争状态,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1957年3月25日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可知,在美苏两极格局中孕育着新的力量,即欧洲的联合,故C项正确;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已经开始出现,与表格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国家利益、意识形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5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及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整合提升课课件 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0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