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2月25日荆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根据中共荆州市委第二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一、“十一五”面临的形势及主要目标(一)“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十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战胜“非典”和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过去五年,是荆州综合实力提升较快、城乡面貌变化较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国有企业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迈出重大步伐,长期以来制约我市发展的防汛任务重、农民负担重等问题有了较大缓解。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国民经济稳步增长。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93.0亿元,年均增长8.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扶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种植业板块、畜牧小区、水产基地建设规模扩大。2005年全市农业增加2值完成116.9亿元,年均增长3.1%。工业发展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72家,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11家,汽车零部件、家电、纺织、化工、食品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初具规模。200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105.9亿元,年均增长11.1%。商贸流通日益活跃。200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1.6亿元,年均增长10.7%。财政收入质量提高。2005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24.4亿元,年均可比增长9.6%,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75.9%。2、改革开放逐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及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卓有成效,农场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工业企业改革和粮食、棉花、供销、商贸、物资等系统改革基本完成,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初步建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部门预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收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2005年出口总额达到23979万美元,年均增长23.4%;实际利用外资达到6900万美元,年均增长10.9%。3、基础建设步伐加快。荆江大堤整险加固工程全面实施,荆州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一大批水利、交通、电力、通信以及教育、文化、卫生等重大项目相继完工。中心城区建设力度加大,东方大道及配套工程全面建成,江津路、207国道小北门收费站至东门段路面铺黑升级工程,太岳南路、人民路、红门路及部分小街巷改造顺利完成,尤其是建成玉桥泵站和豉湖渠泵站,困扰多年的渍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3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8亿元,年均增长7.5%,其中民间投资达到8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5.3%。县域经济“一主三化”进程加快,民营经济主体地位加强,经济实力和活力明显增强。4、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达到3个。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建立,“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加大,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快推进,文物保护与利用得到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社会救助工作水平提高。就业再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市县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初步建立。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1‰以内。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08元,年均分别增长9.1%和7.3%。4专栏1“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完成情况指标“十五”计划目标2005年实际完成“十五”年均增长(%)全市生产总值(亿元)年增10%393.08.5#第一产业(亿)年增3%116.93.1第二产业(亿元)年增13%124.410.9第三产业(亿元)年增12.1%151.710.1三次产业比例24.3:35.8:39.929.8:31.6:38.6人均生产总值年增9.8%6158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55(600)116.8(512.5)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35221.610.7财政收入(亿元)3224.49.6(可比)出口总额(万美元)130002397923.4利用外资(万美元)(40000)(25000)1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9203108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768080949.1人口自然增长率(‰)4.53.1森林覆盖率(%)1814.7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531城市污水处理达标率(%)7042城市垃圾集中处理率(%)9592注:带()的为五年累计数5(二)“十一五”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未来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施“工业兴市”战略,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外部看,受资源、成本和市场的影响,世界发达国家和沿海发达地区的部分产业正在进行转移和扩张,有利于我们引进资金、承接技术、吸纳项目,加快工业化进程。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优惠政策的逐步实施,也将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重大政策机遇。从自身看,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我市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成功经验。尤其是近年来,“工业兴市”战略稳步实施,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为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体制改革、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的工作仍很繁重,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业基础较为脆弱,工业经济总量不大,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够等问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约束明显,就业压力加大,社会事业发展较为滞后,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开拓创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推动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三)“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战略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6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着力加快“新荆州、古荆州、美荆州、大荆州”建设步伐,全面增强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区域竞争力,把荆州建设成为江汉平原的中心城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全市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协调共进。“十一五”时期,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力争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到2020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翻两番,达到24700元左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98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00万人,步入特大城市行列。——努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业。坚持“突出重点、适度超前、统筹兼顾”原则,加快发展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与基础产业。到“十一五”期末,三次产业结构由29.8:31.6:38.6调整到22:35.8:42.2。——努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推进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开发(园)区管理体制创新,转变招商引资方式方法,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7快科技体制改革,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到“十一五”期末,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一主三化”方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积极推进农村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探索和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新机制,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到“十一五”期末,城镇化率由35%提高到42%,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全面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巩固和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教育。到“十一五”期末,力争全市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在城市和具备条件的农村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实现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的转变,努力提高文化生产力。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努力构建“和谐荆州”。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动8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就医、就学等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一五”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左右。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达到95%以上,基本建成覆盖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9专栏2荆州市“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指标单位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指标属性全市生产总值(2005年价)亿元393.063310预期性#第一产业增加值(2005年价)亿元116.91393.5预期性第二产业增加值(2005年价)亿元124.422712.8预期性其中:工业增加值(2005年价)亿元105.919513预期性第三产业增加值(2005年价)亿元151.726712预期性三次产业比例29.8:31.6:38.622:35.8:42.2预期性人均生产总值(2005年价)元615896649.4预期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16.8267(986)18预期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21.640813预期性出口总额万美元239794827215预期性利用外资万美元690013878(53500)15预期性财政收入亿元24.437.59预期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12.117.88预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4.44.5预期性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8.2(37.5)预期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5102.5预期性转移农村劳动力万人10(50)预期性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8.59预期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8094118938预期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310841596预期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2.4100约束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8295约束性耕地保有量万公顷42.544.3约束性森林覆盖率%14.716预期性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590约束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4250约束性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2770约束性城镇化率%3542预期性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1.341.07约束性总人口万人638.28655约束性注:带()的为5年累计数10专栏3规划指标的属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凝聚了广大人民意愿的全市战略意图,体现了人民的
本文标题: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