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选修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第2课时民事权利和义务
选修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第2课时民事权利和义务基础梳理一、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1.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民事法律关系包含三个要素:主体(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客体(物、行为、人格利益等)、内容(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2.民事权利的实现人们必须自觉运用法律来协调和解决这些在生活中产生的冲突。所有社会成员既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使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权利人在实现自己的权利,向他人追究法律责任的过程中,要注意民法规定的诉讼时效制度。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后,应当及时提出相关请求。在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后再来起诉的,法院不再支持其要求保护权利的主张。二、人身权的维护1.生命健康权是一个人最基础的权利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身体和健康是每个人从事一切活动必不可缺的物质条件。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2.肖像权是人们对其外部形象所享有的人格利益公民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和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中进一步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广告、商标、装饰橱窗等,应当认定为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3.隐私权隐私,不一定是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法律对隐私的保护,是针对私人生活中不愿意让人知道的信息,是为了保障人们私人生活的安宁,使其不受干扰。我国对公民隐私的保护,是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如通讯自由、住宅不受侵犯等的具体体现。我国民法对于公民的隐私,是与名誉权一并保护的。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司法解释中进一步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传他人的隐私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三、依法行使财产权1.把握所有权所有权是权利人可以支配其所有物,依照自己的意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享有其利益的权利。我国的所有权按主体划分为三类:国有(全民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除法律特别规定某些财产只能归国家或者集体所有外,其余财产(包括生产资料)可以由各类主体享有所有权。所有权的取得方式,因财产属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对于动产,一般是按照交付的方式取得所有权。所有人按照转让其财产所有权的意图,直接把财产交给对方占有,对方就取得了该财产的所有权。对于房屋等不动产,则必须到相关部门办理产权登记,才能取得所有权。机动车、航空器、船舶虽然属于动产,但由于价值重大,其产权的取得、变更,也需要依法办理产权登记。2.理解用益物权用益物权,就是以财产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物权。在我国,用益物权主要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国有自然资源使用权、地役权等。3.了解担保物权财产的所有人可以将其财产(例如房屋、汽车、电脑、股票等)设定抵押或者质押,一旦债务不能得到清偿,债权人就可以将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这种以担保债权的实现为目的而产生的一类财产权,就是担保物权。四、切实保护知识产权1.著作权著作权分为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前者包括了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后者则按照作品的不同使用方式,相应地分为复制权、发行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表演权、出租权、展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电影权、广播权、放映权等。著作权人对上述权利可以自己行使,也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并获得报酬。著作权人还可以将著作财产权转让他人。除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外,著作权的其余权利是有保护期限的。保护期一般是作者的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如果著作权属于法人,则保护期为作品发表后50年;电影作品和摄影作品的保护期是作品发表后50年。保护期一旦届满,则该作品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2.专利权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完成发明创造后,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申请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局经过审查,认为该申请符合条件的,则颁发专利证书,授予专利权。他人未经专利权人同意,不得实施其享有专利的发明创造。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有三种: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我国专利法规定了专利的保护期:发明专利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10年,均从申请日开始起算。保护期满以后,这些发明创造就进入公共领域,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3.商标权在市场经济中,经营者也需要采用适当的文字或者图形标记,来标明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来源,并以此与他人的产品或者服务相区别。这样的标记就是商标。如果经营者向国家商标局申请并且获得注册,该标记就成为注册商标。权利人可以在相应的产品或者包装上使用“注册商标”字样或者“R”标记。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未经许可,他人不得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也不得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如果该商标属于驰名商标,则将获得更大范围的法律保护。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有效期届满,注册人可以申请续展注册,每次续展注册的有效期也是10年,续展的次数不受限制。所以,注册人只要按期申请续展,就可以长久地获得注册商标权的保护。五、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1.民事权利的行使民事活动要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诚信既是道德要求,也是一项法律原则。它要求人们讲究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有时,当法律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但又必须对某种行为作出调整时,法官可以依据诚信原则来处理。民事活动要合法、遵守国家政策、尊重社会公德。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人们的行为都要遵守法律的规定,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在法律没有规定的情况下,也要遵守国家政策、尊重社会公德。否则,即使出于善意而侵犯他人权利,也要承担法律责任。民事活动不得滥用权利。说到权利,通常意味着人们有实施某一行为的自由。但是,人们在行使民事权利时,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否则,就属于滥用权利。2.公民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注意的界限问题不动产权利人在行使权利时,应当注意到相邻不动产权利人的利益,否则就可能侵犯他人的正当权益。这就是法律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还对有关人身权的保护作出限制。这主要是为了解决人身权与公众知情权、消费者批评监督权等之间的冲突。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在就自然人、法人名誉权纠纷案件所作的司法解释中指出,消费者对生产者、经营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不应当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但借机诽谤、诋毁,损害其名誉的,应当认定侵害名誉权。法律对于知识产权也规定了一定的限制。那些享有知识产权的作品、发明等知识财产,未经权利人同意,他人不得使用。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使用作品、发明创造等都必须经过权利人同意,都必须付费。点击此处进入作业手册
本文标题:选修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第2课时民事权利和义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26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