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咬定青山不放松--高考作文回顾与作文展望安吉高级中学郭吉成2005.3.5浙江教育学院一、2001-2004年高考作文的发展轨迹:2001年:诚信:主要涉及道德问题2002年:心灵的选择:体现的是心灵、行为问题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指向情感与理性2004年:(1)人文素养与人的发展(浙江卷)引导学生关心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2)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全国卷1)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全国卷2)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全国卷3)幸福快乐与人的思维方式(全国卷4)让考生立足于自身的调整,从内因上寻找根据,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顺境与逆境。(3)自己的认识与他人的期望(重庆卷)直接抓住“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启发人们像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认识你自己”。(4)家庭教育(湖南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与交人的关系,自己在家庭教学中的真实感受。(5)买镜(湖北卷)让考生选择思想行为上的标准或准则,内省自身是昏昧还是明正。(6)平凡与自豪(辽宁卷)引领考生在面对平凡与伟大的时候,要拥有正确的态度,认识到“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与充实也让人自豪”。(7)包容(北京卷)明白地叫人们摒弃狭隘的气量、专制的立场,做到严于律人,宽于待人。(8)语言与沟通(广东)引导考生留意社会上比比皆是的语言沟通现象,融入社会。(9)以“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为话题作文(福建)引导考生品评历史上的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或当代的外国科学家,感受古今中外的典型人物的形象。2005年总体印象:指向人的素质与发展潜力;人的价值观与认识观;注重内省能力(题材取向)的强化。总结:四年话题作文的大致流程为:品质——行动——判断-认识即:内在的——外显的——内外交叠的。1.提供的材料都是具体的,不是空泛抽象的;2.话题的核心都是人,而非“事”与“物”;引向人的生存状态,引导学生对人的关注;3.材料和话题均未直接切入到政治热点,但涉及到了社会热点,一脉相承,本质贯通;引导学生从狭隘的应试教学中跳出来,从更广泛的角度去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处处闪耀着时代的色彩,折射着当今人生理念,而且一年比一年更深入内心世界,注视外在世界,将学生的眼光引向复杂的现实社会和真实的日常生活,越来越沉稳和理性。5.体现稳中求新的意向,命题不会只停留在一个角度上,总是在不断地变换角度,这样的角度大致上有三个:情理、义理、哲理。(教)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比例仅为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该调查认为: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质,体现了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请以“人文素养与人的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二、04年高考作文题剖析(浙江卷):作文题的得分:60分。平均得分40.37分(2003年抽样平均得分42.58分),难度系数67。题号考查内容赋分平均分难度值15文言句子翻译8分4·230·5316古诗鉴赏6分4·130·6917名句名篇默写4分1·770·44文言文翻译、古诗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三部分考核内容组成,共18分,3个小题。抽样得分情况如下:第四大题平均分10.13,与2003年抽样分(8.12分)相比,提高了2.01分;难度值0.56(2003年为0.54)。第五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共18分,4小题,抽样得分情况如下:题号考查内容赋分平均分难度值18信息筛选4分2.830.7019文意概括4分3.390.8520对关键句子的赏析6分3.180.5321文章赏析4分3.030.75第五大题平均分12.43分,与2003年抽样分(11.22分)相比,提高了1.21分;难度值为0.69(2003年为0.62)第六大题总分12分,3个小题。抽样得分情况如下:题号考查内容赋分平均分难度值22语言重组31.910.6423信息整合41.800.4524句子仿写52.770.55第六大题的平均分6.47分,与2003抽样分(8.05分)相比,降低了1.58分;难度值为0.54(2003为0.67)。今年我省的作文题至少有如下四大特色:1.关注时代。2.张扬人文。3.强化思辨。3Y4.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与写作空间。扫描一下今年其他省市高考语文试卷中的部分作文题目:“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全国·山东等)、“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全国·吉林等)、“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全国·广西等)、“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全国·甘肃等),“包容”(北京)、“忙”(上海),“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重庆)、“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江苏)、“买镜”(湖北)、“平凡与自豪”(全国·辽宁)、“材与非材”(天津)、“家庭教育”(湖南)等。1.关注时代这些话题显示的信息:(1)主题多样,重点各异,非常生活化、体验化。(2)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表现时代和社会,但是话题大多指向个体或自我。(3)材料有的是若干名言、谚语,有的是古代寓言故事,有的是虚构材料,除少数外(如湖南省关于教育孩子的材料),多数未能体现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明显标志。浙江卷与其它卷的比较:(1)话题那样直接切入时代,将基点稳稳地定位在时代坐标系之上,从而引导考生们将思维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当今时代.(2)在切入时代的平台上寻找话题的结合点和生发点,通过对话题的“诠释”、“演绎”、“求证”和“创新”等多种方式,借助语言文字这种特殊的工具去审视、洞察和穿透时代,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3)以具体的调查数据和非常理性的简要分析,在相当宏观的背景上明确提出“人文素养”的重要概念。(4)话题的外延虽然宽泛却又界限明朗,考生只有根据命题的要求,在熟悉时代生活、了解人文概念和认识发展意义等基本前提之下,才可能写出理想的作文。2.张扬人文。就形式而言,04年我省的作文话题与由国家考试中心命题的几份试卷以及天津、重庆等试卷完全吻合,但在内容的重心定位上却大相径庭。(1)不象“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等那样平等对称,彼此作用,而是不对称的,单向的。浙江卷话题的材料信息表明,命题的意图在于让考生阐述“人文素养”对“发展”的重要作用,即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促进和推动“发展”,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就会影响和阻碍“发展”等,而几乎不必去讨论“发展”对“人文素养”有什么作用。(材料指向)明显倾斜的、偏重的――前者才是关键性的,是话题的核心。(2)话题不仅在形式上而且更是在本质上倡导和张扬“人文”,凸现和放大了人文理念。张扬“人文”因素便是命题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比例仅为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毫不含糊的数据表明了人们“人文素养”的相对不足,意在点明经济的“发展”对“人文素养”的提高没有什么必然的促进作用。“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这其实也从另一侧面强调了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而非各种“发展”的重要性。3.强化思辨。(1)“人文素养与发展”并不是编写一个故事便可以敷衍的感性话题,它是理性的,需要考生发挥自己的思辨能力去思索和阐述。理由很简单,无论我们从什么角度去把握和切入话题,都必须揭示或表现出“人文素养”、“发展”以及内在联系等有关要素,对“人文素养”的理解,对“发展”的认识,为什么“人文素养”之于“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至少需要注意哪些因素,等等。(2)既要科学地界定概念,又要灵活地运用概念,还要客观地阐述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紧紧围绕话题中“人文素养”这个核心,灵活地表达出自己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倾向,若要达成这一系列的写作目标,没有足够的思辨能力肯定是不行的。由于考生思辨能力缺乏:(1)无法从容驾驭话题,出现离题、跑题、偏题、文不对题、勉强拼凑等现象较普遍,致使失分惨重。(2)虽然也还在话题的有效范围内运作,但就是未能对“人文素养”和“发展”等关系作深层次的思考、辨析和阐明,表明自己的独到见解,导致观点肤浅,内容空泛,影响了作文的质量,许多有望进入一类二类卷的也只能徘徊在三类卷的得分行列。4.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与写作空间写作的内容宽泛;(大、熟、热)化大为小。三、2004年我省考生高考作文中存在的问题1.认识模糊说理不清(2Y)例一一篇题为《重拾人文素养》的文章,其中举例子说:“歌手大赛,有歌手不知李政道为何人,脱口而出是韩国影星。”文中分析造成人文素养低下的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物质匮乏,这种状态使得人们过分关注物质方面的追求,而忽略人文素养的培养,以为这无关紧要,其实这种结果大错特错了。就拿歌手来说,如果其缺少人文素养,就无法理解歌词。”歌手不知李政道,无法理解歌词,是人文素养低下,还是知识贫乏,视野狭窄?造成人文素养低下的原因是100多年前鸦片战争时物质匮乏,那么物质丰富就一定人文素养高了?现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为何人文素养仍旧不高呢?文中认识模糊,概念混淆,说理不清。例二“美伊战争最后以美国的胜利告终,那是因美国的科技发达、军备完善,更重要的是他们注重人文素养。”把美国进军伊拉克获取胜利说成是人文素养高,把科技发达、技术发达等同于人文素养高。概念模糊混淆,这种认识实在令人大跌眼镜。例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如主食与副食,物是主,精是副。”这一比喻竟将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分出主次的关系,并将其比作主食与副食。真让人哭笑不得。例四“人文素养的‘文’表现在一个人所具有的文化即文凭,‘素’表现在一个人的自身素养,‘养’表现在一个人的修养。可从‘养’放在最后,这也显示修养是最重要的。”文句不通暂且不论,按这一解释,“人文素养”岂不成了“文凭”“修养”?糊涂到何等程度。原因诊断:思辨能力,高雅的审美能力缺乏正确的,2.偏离话题套用内容(2Y)例一:一篇题为《另一个世界》的文章,请看其概要。开头:我们生活的世界,不仅仅是物质的世界,还有另一个世界,就是精神世界。与人的精神世界直接相关的,就是一个人的科学、人文素养的高低。如果我们的民族人文素养普遍不高,必然要阻碍社会的发展。中间:所举事例:①公交车上拥挤,街头被撞,就口角相加,互不谦让。②“三尺巷”的谦让。③海纳百川,蔺相如的谦让。然后两段议论,强调要谦让。结尾:当然谦让只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但也是重要直接的体现。谦让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让我们学会谦让,让全世界和平相处。可以看出此文的核心内容是“谦让”,文章的开头还扣住了作文的话题,但因为是套作,这位学生无法脱离原来“谦让”的话题中心,处处留下了原文的痕迹。例二:文题《人文素养与发展》因此,当我们在注重物质文明生活的今天,也更应该重视我们的精神文明。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回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在今天,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冷漠和自私。人与自然也相处的不再那么和谐了,人也不能十分容恰(融洽)的融之社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其实都是由于人文素养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所造成的。我们中国实行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因此,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了人文素养,更不能不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应该奉行人文素养与社会发展共存。也许,我们在过去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建设,但是,我们必须得把这一可补上。我们在生活在吃穿不愁的社会里,追求的是一种高品质,(、)高质量的生活,当我们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别忘了精神文明。更不能忽略了人文素养,应该与社会发展俱进。拼凑成文,且构文能力很差。病例诊断:。一是的确不会审题,看不懂题目(这类考生极少),自说一套;二是面对话题无话可写,便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写一套;三是将原来写过的其他话题下的作文拿来,头尾稍作修改,临时套用
本文标题:咬定青山不放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26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