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甩手运动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咱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做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计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K.R.波普这段文字说明什么问题?哲学家柏拉图对西方哲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卡尔·波普,20世纪最著名的学术理论家、哲学家之一一、柏拉图的生平1、出生名门2、追随名师(苏格拉底)3、周游四方(叙拉古)4、创办学校(雅典学园)(阿卡德米学园)柏拉图雕像二、影响深远的哲学家1、哲学思想:唯心主义的理念论2、政治学说《理想国》(《国家篇》)(1)产生的背景对政治的关注对雅典民主政体弊端的认识多年游历考查(2)主要观点哲学王(3)实践:三去叙拉古(4)评价:是空想;但有启示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对后世影响很大。他富有政治理想并亲身加以实践,但未获成功。他创立了一所学校,使它成为思想的“聚散地”。他提出了理念论,在人类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苏格拉底(Socrates,前470-前399)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专心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重点研究人的伦理道德问题。其言行大抵见于柏拉图的一些对话录,如《自辩篇》、《克里多篇》、《斐多篇》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柏拉图称苏格拉底是“我曾知道的所有的人中最聪明、最正派、最优秀的人”。苏格拉底的死使柏拉图长期厌恶民主政体,他因此离开雅典,在随后的10到12年之间一直四处漫游。希腊雅典学院的柏拉图(左)雕像,右侧坐立者为苏格拉底,背景高处耸立的雕像分别为阿波罗(右)、雅典娜(左)。柏拉图学园的集会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到雅典后,开办了一所学园。柏拉图学院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它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他的学园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不懂几何学者免进”。这个学园成为古希腊重要的哲学研究机构,开设四门课程:数学、天文、音乐、哲学。在学院里,男女生平等对待。学院采用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轻松自由的学术空气有助于对各种问题的自由讨论。柏拉图学院成为当时求学青年向往的地方,培养了许多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就是其中的代表。哲学观点——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世界由两个部分组成: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理性世界真实、完美,感性世界虚假、残缺“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知识是先天固有的,人们的学习过程是回忆理念论的主要观点材料一:“有许多美丽的事物以及善的事物存在者;……另一方面我们又说有一个美自身、善自身,相应于每一组我们认为是众多的事物都有一个单一的理念,它是一个统一体,我们把它称为真正的存在。”──《国家篇》理念先于物质存在,是真实、完美、永恒的。材料二:“万物的本性是相近的,灵魂又已经知道了一切,也就没有理由认为我们我们不能通过回忆某一件事情──这个活动一般叫学习──发现其他的一切,只要我们有勇气,并不倦地研究。由此可见,所有的学习不过只是回忆而已。”─《曼诺篇》知识是先天固有的,人们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苏格拉底是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这种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深受苏格拉底的影响,以至于他一生创作的绝大部分对话,都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发言人。另一方面,苏格拉底因不能见容于雅典的民主政体而被判处死刑,这一事件改变了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态度,他开始寻找自己的心目中的理想国。“一切现成的国家都治理得不好,它们的政制,没有剧烈的处置和很大的运气是不能改革的。实际上,我被迫相信,为社会和个人寻找正义的唯一希望是在真正的哲学中,否则人类的烦恼不能得到缓解,直到,要么真正的哲学家们掌握政权,或者由于得到某种奇迹,政治家们成了真正的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十三封信札》•构成: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责任和义务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的目的:和谐•统治者:“哲学王”—最有智慧、正义感和理性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各做各的事情。——柏拉图《理想国》是柏拉图重要的对话体著作,篇幅较长,共计10卷。它有一个副标题——“论正义”。书中的人物对话层层推进,不时穿插着优美的神话和格言警语,既给人美的享受,也给人智慧的启发。在中西文化史上,孔子和柏拉图是东西方的文化巨人。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的异同。相同之处:1)时代背景:两人都处在天下大乱时代,面临相同的问题。从各自角度提出“仁学”和“理念论”2)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3)两者都较重视统治者作用,且都倾向人治4)二人的思想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不同之处:1)孔子的仁最根本标准是天下和国家的利益,面对分裂要求建立一个统一开明的贵族政体;而柏拉图只立足于雅典城邦而非整个希腊国家的统一,孔子的视野要比柏拉图的宽泛得多。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克己复礼,是要维护旧的秩序、制度;柏拉图则是要建立理想国以改革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3)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孔子的主张主要侧重于伦理道德。思考:柏拉图在世界政治和文化史上有何地位?⑴受到人们尊敬,在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自然科学史上是奠基者,世界影响巨大。⑵思想存在争议,其理念论、知识论、理想国存在局限;但其一生追求真理、崇尚美德的境界令人佩服。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故事1•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觉得很容易,充满信心地出去。•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去,最后,他垂头丧气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株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故事2•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叫他到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大最好的树,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柏拉图与苏格拉底的故事3•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地出去。•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么?•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柏拉图回答老师: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本文标题:柏拉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35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