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西樵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1西樵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十一五”时期是西樵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和谐”的总目标,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推进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31亿元,比2006年翻一番,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1.1%;地方财政收入实现6.5亿元,是2006年的1.9倍,年均增长18%;工商税收实现14.9亿元,是2006年的1.82倍,年均增长16.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4亿元,年均增长37.4%;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营业额实现85亿元,是2006年的2.81倍,年均增长36.7%。(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工业经济加速发展,主导产业不断壮大,预计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07亿元,是2006年的2.49倍,年均增长29.9%。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新项目185多个,引资总额109.37亿元。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无公害种养比重不断增大。传统服务业持续升级,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工业布局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传统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整治成2效显著,产业发展的后劲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宽,文化、旅游成为引导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的新动力。(三)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大力推进“雄鹰计划”,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引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实施“简政强镇”改革,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持续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强化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主动承接上级事权下放,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整合行政执法和协税护税队伍,组建综合执法大队。健全农林服务体系,成立农林服务中心。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财务第三方管理。深化社区管理改革,调整社区管辖范围,逐步推进“政社分离”改革。创新政府机关人员招聘、管理和培训手段,机关效能得到持续提升,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例上升至78.5%。(四)城乡面貌显著改观。五年累计投入47.8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治理。累积植树96万多棵,建设生态林3个,城乡新增绿地面积1300多亩,完成西樵山林相改造3105亩。扩建、新建3座污水处理厂和1个大型垃圾中转站,截污管网总里程超100公里,日处理污水13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内河涌治理160多公里,整治成效显著。关停高污染企业40家,整治提升37家,取缔无证照经营单位1585家,淘汰高能耗锅炉60个。(五)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5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00元,年均分别增长7.8%和9.4%。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消费档次不断提升,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正在形成。居民出行等与百姓利益直接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困难群体得到有效帮扶,发放低保、定保、救济和慈善金4500万元。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累计推荐3就业3.36万人。(六)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投入1.3亿元推动中小学校的撤并改薄和设施建设。特色教学成效显著,教学质量逐年提升。西樵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文化事业取得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完成西樵人民医院股权回购改革,全面撤并乡医卫生站,建成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城乡居民门诊医保全覆盖。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七)社会维稳全面加强。大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事项咨询、听证和协商制度,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程序化水平明显提高。基层民主建设扎实推进。普法工作不断加强,依法治镇取得新进展。构建应急管理体系,推进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镇村两级“大综治”格局基本形成,平安村居建设取得重要成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有效化解一批突出信访问题,社会稳定局面得到保持。“十一五”时期的实践,积累了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将上级精神与西樵实际紧密结合,用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走具有西樵特色的创新之路。二是坚持加快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紧扣“发展,和谐”目标,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在发展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持续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更加注重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的统筹发展,积极化解发展中的矛盾,促进发展的良性互动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四是坚持富民优先,执政为民。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为民谋利作为最高目标,扎4实有效推进富民工程,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五是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化干部队伍,努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些基本经验对西樵未来的发展将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十二五”时期,我镇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世界经济将保持适度增长;国内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平稳较快增长;广佛同城、珠三角一体化快速推进,粤港澳台经济合作不断深化,区域经济发展将进入全新时期,有利于我镇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城市转型。龙湾大桥、南九复线的建设,使我镇地缘优势进一步凸显,有利于加强区域协作,拓展发展空间。省委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市委“四化融合,智慧佛山”战略部署以及区委打造“‘文翰樵山’岭南旅游文化高地”的战略构想,为我镇旅游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将引领我镇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环境再造。(二)面临挑战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国内城市和地区之间竞相发展,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将给我镇加快发展带来较大的压力。特别是我们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镇域经济总量不大,经济发展方式有待于进一步转变,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较突出,镇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5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欠账较多,环境整治仍任重道远;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要求还有差距,城市化进程有待加快。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必须切实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三、“十二五”时期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是我镇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西樵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必须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加快深化改革开放,加快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加快营造宜商宜居的城市环境,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开创“山水新城、文化高地、纺织强镇”的新局面。(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建设“山水新城、文化高地、纺织强镇”为总目标,以推动“产业升级、城镇转型、环境整治、民生改善”为主线,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建设区位优势突出、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社会祥和稳定的新西樵。(二)发展目标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全镇生产总值(GDP)年均长12%以上,到2015年达到22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经济结构显著优化。产业集群向链条化和高端化转型,技术创新的驱动力明显增强,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60%。6生态建设迈出新步伐。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保持在4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重点污染行业得到有效治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源消耗比“十一五”期末降低20%。节约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城市标准。城市功能全面提升。“青山、秀水、丽城”的生态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布局进一步优化。新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1.2平方公里。新城区的辐射力和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全面提升,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环境优美、宜商宜居的现代化生态城市。文化高地流光溢彩。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文化成为重要生产力,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新的核心经济支柱;历史文化精华得到传承与弘扬,现代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的竞争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和市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高品位的城市形象基本形成。文化体育设施日益完善。成为古今相承、中西融汇的文化名城。社会事业更加进步。科技、教育、卫生、精神文明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特色教育进一步做强。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健康素质切实得到提高,全民的信用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显著增强,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0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7600元,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50.2平方米,城乡居民生活更加殷实。城乡就业和再就业岗位持续增7加,困难群众居住、教育、医疗等方面得到基本保障,社会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切实得到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以及食品安全状况明显好转。防灾减灾、社会应急机制更加健全。实现社会持续安定文明、和谐稳定。四、“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文翰樵山”岭南旅游文化高地的目标,按照“旅游立镇”指导思想和“抓住重点,有所舍弃”工作原则,把西樵的产业规划置于广佛同城和珠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中进行布局,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一个核心新城。打造“一核多元、协调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以官山新城为核心,形成与一般村(居)共同组成的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层次分明、规模适度的城市体系。官山新城建成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综合服务中心。规划面积21.2平方公里,到2015年人口规模达10万人以上。重点发展以商贸、房地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建成多座功能性、标志性建筑,着力打造“山水名城”金名片。三个核心旅游区。按照不同区域的区位、交通、资源、环境等条件,依托现有发展基础,构建新型的旅游发展格局。锦湖片区,以樵园旅游接待区、岭南陶瓷厂、樵南陶瓷厂改造为抓手,打造为西樵山旅游的形象窗口和核心配套区;山南片区,以南海博物馆、“樵山梦工场”主题公园为载体,打造为影视文化体验旅游区;西岸片区,以广东中旅西岸旅游产业园为龙头,打造为国家4A级旅游度假区。五个都市型产业集聚区:坚持把引进和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作为8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和提高经济内生力的中心环节来抓,加快引进和培植一批大企业,形成以大企业、大集团为支撑,以中小企业集群为补充的发展新格局。以广东西樵纺织产业基地为核心的现代纺织产业集聚区,利用“三统一”优势,优化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拓展服装产业园,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打造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园区。崇民路企业现代办公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设立总部及研发、营销等中心,建设企业总部集聚地。樵高路都市型产业带,利用发电一厂蒸汽资源,重点布局纺织、服装、食品饮品、电子电器等产业。平沙岛生态旅游农业区,打造成“无公害农业基地、原生态旅游岛”。大同堡五金产业集聚区,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打造好家具五金、生活五金和电器五金三大主导产业。(二)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着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我镇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水产养殖、无公害蔬菜瓜果两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努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型农业转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推进鱼塘和农田连片整治,“十二五”期间,完成鱼塘整治1万亩、农田整治1.
本文标题:西樵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3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