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民族音乐(第八章 荆楚武陵支脉)
中国民族音乐荆楚武陵支脉概况荆楚武陵支脉指的是长江中游与汉江流域一带所传承和流布的音乐楚文化是周代的一种区域文化荆楚音乐是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地表现了楚文化浪漫奇诡、自由开放的性格曾侯乙编钟荆楚支脉的主要音乐体裁形式1、民歌:山歌、田歌、小调、灯调、船工号子等2、曲艺曲种: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汉滩小曲、湖南丝弦、长沙弹词等3、戏曲曲种:汉剧、楚剧、应山花鼓戏、黄梅采茶戏、柳子戏等4、民间器乐:吹打牌子、锣鼓牌子等湖北民歌按湖北人的习惯,湖北民歌分为号子、山歌、田歌、灯歌、小调、风俗歌、儿歌七个类别,另外还有生活音调湖北民歌按各地的方言音调、民歌旋律音调、体裁形式、歌词文学特点,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区,即:鄂东北区、鄂东南区、鄂中南区、鄂西南区、鄂西北区1、鄂东北:今黄岗与孝感两地区,受江南文化影响较多,音乐风格偏于婉转优美2、鄂东南:今咸宁地区,以窄声韵音调sol、la、do和la、do、re分布最多,旋法常作小六度、纯四度的跳进3、鄂中南:今荆州地区,音调以“大宫声韵”为主,声腔华丽优美4、鄂西南:今宜昌与恩施两地区,音调“窄羽”声韵la、do、re的旋律为典型样式5、鄂西北:今襄阳和郧阳两地区,民歌旋法强调四度跳进,曲风较活泼开朗,有北音风味《嗺咚嗺》1、潜江一带农民在打麦子劳动中传唱的号子,因衬词使用“嗺咚嗺”得名2、全曲以do、mi、sol三音为骨干3、全曲分为两个部分,第1—8小节为第一部分,第9—18小节是第二部分《喜庆丰收好热闹》1、湖北江陵的田歌2、乐曲采用“梗子”与“叶子”相互穿插的形式来歌唱,称为“穿号子”3、全曲共分为三段,一、三两段均为“叶子”,第二段是“梗子”和“叶子”的穿插4、全曲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音乐情绪乐观风趣《绣荷包》1、唱词采用月序,每段只唱三句,每句七字,为了求得音乐结构的均衡,将第一句唱词扩充为两个乐句,形成一个完整的四个乐句的单乐段,并从第三乐句后半部分进行重复,从而圆满结束全曲2、全曲旋律音调表现出与西北民歌的联系,又具有湖北特点《幸福歌》1、流传于湖北天门的一首民间小调2、旋律音调具有综合楚徵体系(以sol—高音do—re为特点)和楚宫体系(以do—mi—sol为特点)的特征湖南民歌可以分为劳动号子、田歌、山歌、渔歌、小调、灯调、风俗礼仪歌和儿歌等音乐体裁形式从风格特征上,湖南民歌可分为湘中民歌、湘西民歌、湘北民歌、湘南民歌和湘东民歌《洗菜心》1、流传于湖南长沙和醴陵的一首民间小调2、旋律具有“特性羽调式”(湘羽调式)的特征3、音列为:mi、sol、la、高音do、mi、sol4、旋律中“羽—宫—角”三音之间的连接占主导地位《思情鬼歌》1、一首醴陵人耳熟能详的本土民歌,是醴陵本土文化的一种生动表达,充分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爱情、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2、旋律音调有两种因素,一是由do、mi、sol、高音do、mi组成的“大声韵”;一是由la、高音do、mi组成的“小声韵”湖南丝弦一种以唱为主、以说为辅的曲艺形式,因用扬琴、琵琶、月琴、三弦、京胡、二胡等丝弦乐器伴奏而得名来源于江浙一带的民歌和时调小曲。明末清初传入湖南,并与当地的民间音乐相结合,不断演变、发展而成常德丝弦最为盛行曲目分为长篇、单段、小品3种传统演奏方式为坐唱,表演者一人充当多个角色,自拉自唱,由一至六人表演演唱讲究咬字吐字和字正腔圆音乐结构有曲牌体、板腔体和综合体湖北小曲俗称汉滩丝弦、外江小曲曾受明清俗曲的影响,并从楚地俚歌、俗曲、方言及其他艺术汲取养分唱腔包括:南曲、文词、西腔、滩簧、杂牌小调等五类演唱形式有:一人自拉自唱,二人坐唱,多人坐唱、站唱、走唱湘剧以长沙、湘潭为活动中心兼唱有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四种声腔1、高腔:源于江西弋阳腔,湘剧早期的唱腔2、低牌子:多为南曲,也有相当数量的北曲,还有部分民歌和佛曲3、昆腔:源于昆山腔,现已逐渐衰弱4、弹腔:属皮黄系统的板腔体音乐湖南花鼓戏是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吸收民歌、走场牌子和戏曲音乐发展起来的唱腔主要有川调、锣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音乐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曲调活泼轻快,适于歌舞戏楚剧哦呵腔与黄陂、孝感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题材广泛,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乡土气息浓厚传统唱腔分为正调、小调两大类演唱形式初为锣鼓伴奏,人声帮腔,20世纪30年代后形成四大件定制湖北花鼓戏题材来源于农村生活,剧情简洁明快,曲调活泼流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在高跷、竹马、采莲船等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属打锣腔类,朴实清新,原由锣鼓伴奏,人声帮腔唱腔分为正腔、彩调两部分湖南湖北汉族民间器乐曲湖南的汉族民间器乐曲大致有如下四类:吹打乐、吹奏乐、丝竹乐、锣鼓乐湖北的汉族民间器乐曲有三大类:吹打乐、丝弦乐、锣鼓乐武陵分支概况包括苗、瑶、畲、土家、仡佬等五个民族民族民间音乐主要包括民歌、器乐、歌舞三类体裁,器乐和舞蹈结合的跳乐是主要的歌舞形式各民族都拥有成套的对唱情歌谭盾作曲家,1958年出生,湖南人“新潮音乐”、“先锋派音乐”、“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新形式、新体裁的音乐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1988年在美国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地图—寻找消失中的根籁》为大提琴、声像记录和乐队所作的协奏曲2003年2月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世界首演古典大提琴协奏曲与湘西民间音乐的一种多媒体结合,通过科技与传统的融合,寻求一种新的对位观念根籁:音乐的根脉,天籁之音傩戏与哭唱吹木叶打溜子苗唢呐飞歌间奏曲石鼓舌歌芦笙畲族民歌畲族有本民族自己的习俗和语言,唱山歌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山歌是畲族民众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各种社会知识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畲族民歌的艺术特色1、按其内容分类,大致有神话传说歌、小说歌、杂歌、仪式歌2、畲族民歌的曲调大致可分为山歌调和师公调两大类3、畲族山歌多用假声歌唱,按唱法的不同,有平讲调、假声唱、放高音等三种变化4、有一种“双音”的歌唱形式5、讲究畲语押韵,不少人能即兴编唱,唱歌的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很少伴有动作与器乐6、传承方式主要有:一是歌场传承;二是祖辈家庭代代传承;三是师承;四是手抄歌本传承;五是创作传承;六是祭祀仪式或活动中传承《龙船调》土家族花灯调歌词通俗又洗炼音乐特色在于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节奏较自由,腔调高亢婉转,有很强的抒情性,感染力强音乐结构属于有再现的小型三段体结构旋律音调结构楚徵体系1、以徵音为中心,由商徵宫以连续四度进行排列而形成的音调体系2、特性旋律音程是大二度、小七度、纯四度3、连续四度的旋律进行是楚徵体系的特殊标记楚宫体系1、以宫音为核心,由宫角徵三音为骨干形成的音调体系2、特性旋律音程是大三度、小三度、大六度、小六度、纯五度3、连续三度的旋律进行是楚宫体系的特殊标记特性羽调式1、流行在湖南许多地方的民歌、戏曲中所运用的一种特性调式2、音列为:mi—#sol—la—do—高音#re—mi—sol3、自下而上的角、羽、宫、角、徵是骨干音4、商、徵两音有着特殊的作用,并影响着调式的特色傩戏傩戏广泛地流传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起源于古代的“傩祭”到了商代,发展为“傩舞”傩戏则是在傩舞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戏剧形式
本文标题:中国民族音乐(第八章 荆楚武陵支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40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