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3.3劳动者权益的 法律保障
第三节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障一、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1、含义:——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一)劳动者的权利我国的《劳动法》依据《宪法》对劳动者享有的权利作了具体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2、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以下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获得劳动保护接受职业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第十二条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第十三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我国劳动法对劳动者加班应取得的劳动报酬也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取得劳动报酬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女工在生育期间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为了使以上劳动者休息、休假的权利能得以充分实现,国家还提供了种种物质保证。如增设疗养院、休养所、公共文化设施、游乐场所、旅游景点等。***休息休假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声音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对危害生命和身体健康的行业,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劳动法还规定:对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不得安排其从事矿山井下、有害有毒、军事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用人单位应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劳动法还规定:对经期、孕期的女工,不得安排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组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不得安排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获得劳动保护***接受职业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我国劳动法的第九章第七十条:国家发展社会保险事业,建立社会保险制度,设立社会保险基金,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获得帮助和补偿。***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我国劳动法第十章: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都被纳入了法制管理和保护体系中,劳动者在尽职尽责履行义务的前提下,其各项权益都应得到切实的维护。***提请劳动争议处理****如劳动者有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工会代表有权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劳动者有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还有检举控告违法行为的权利等。1、含义——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二)劳动者的义务2、我国劳动者依法履行以下义务:完成劳动任务——劳动者最基本的义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遵守职业道德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两者是统一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三)权利与义务的联系二、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使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书面合同形式确定下来。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经过劳动行政部门鉴证的劳动合同生效后,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均不能毁约。1、劳动合同制度1)目的:2)原则:3)作用:2、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四种。协商、调解协商、调解方式不具有法律强制力。仲裁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实行一裁终裁。诉讼劳动争议的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劳动法》规定的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程序,是劳动者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基本操作程序。认真学习《劳动法》,不断增强劳动法律意识,劳动者才会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温馨提示(一)填上令人满意的答案1.物质资料服务有形及无形2.科学技术下降下降大幅度上升3.新亮点主导力量4.社会的需要精神的追求自身的主观条件5.责任劳动任务职业道德6.劳动关系法律约束力(二)你能选出最有说服力的一项吗1.C2.A3.C4.D5.C6.D7.C8.D(三)有哪几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BCD2.ABD3.ABCD4.ABCD5.ABC6.ABD7.ABCD8.ABC(四)你能准确、简明地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吗1.(1)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当代世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发达国家都是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2)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劳动者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已成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3)政府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更加突出位置,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为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提供了根本保证。3.(1)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是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加强道德修养,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自觉学习新技术,提高职业技能;自强自立,开拓进取,提高创新创业能力。(2)略三、经济观察(一)辨一辨对错,再说说理由1.(1)不赞同。就业是个人进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新起点,正确选择职业将为个人一生顺利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正确解决择业问题,既要考虑个人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需要;既要考虑经济待遇,更要有精神追求;既要了解职业岗位要求,又要考虑自身主观条件。过分看重单位名气、过分追求经济待遇,是择业中的认识误区。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劳动者要自强自立、开拓进取,脚踏实地,开创未来。(2)谈启示。(略)2.这种观点不正确。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两者是统一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二)观察下列图片或图表,结合课本知识,回答问题(1)我国技术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师仅占5%,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占35%的水平相差甚远。(2)“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种职业各自承担着特定的职责,从而保证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选择职业既要考虑个人职业志向,又要考虑社会需要;既要了解职业岗位要求,又要考虑自身条件。(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谈谈你的看法1.2020年前后,上海将拥有金融人才约170万人;在未来10余年内,平均每年增加金融人才约10万人以上。作为金融人才除了应具备专业素质外,还应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能力素质等。2.(1)政府制定和实施的就业方针政策,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劳动就业体制指出了正确的方向,也为解决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提供了根本保证。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必须提高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是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国家制定并实施对农民工培训规划,必将提高全国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2)可从以下方面提出建议: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用人单位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质;提高农民工自身依法维权的意识,等等。3.(1)政府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有力措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素质,是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加大教育发展力度对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重要意义。
本文标题:3.3劳动者权益的 法律保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43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