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山东理工大学制作2007年5月案例1:致富典型王廷江王廷江从一个拉车工、到一名企业家;从一个普通村民成长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十五大党代表,1989年9月,他把自己600多万元资产的白次厂捐献给了村集体,带领全村人民致富。案例2:收入差距拉大的现状2004年,国家发改委就业与收入分配司一位负责人撰文认为:“收入分配领域开始出现利益关系失衡现象,其中有些问题已经十分突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六个方面:一是总收入差距扩大。基尼系数已由1988年的0.341扩大为2003年的0.448。二是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居民的真实收入差距已扩大到5.6倍。三是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最高的上海是最低的宁夏的2.28倍,农村居民最高的上海是最低的贵州的4.25倍。四是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2003年19个行业门类中,最高的行业,其平均工资是最低收入行业的4.63倍。五是城乡居民财产总量增加,但分布差距较大。2002年6月末,10%的最高收入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而10%的最低收入家庭的相应比例仅为1.4%。六是城乡弱势人群,生活艰难。以家庭人均年收入869元为标准,初步解决温饱但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有5825万人。城市有2000多万贫困人口依靠最低保障生活。思考并回答:(1)新时期、新阶段,我党实行的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政策的必要性以及意义。(2)当前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1.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2.社会主义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3.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客观要求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而不参加社会劳动的人,没有权利向社会领取报酬。(二)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资料:宝钢岗效薪级工资制宝钢将企业的整体效益和岗位的劳动要素、劳动贡献作为工资分配的基本要素,建立起以岗效薪级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工资制度,将企业的整体效益和岗位的劳动贡献作为工资分配的基本要素。岗效薪级工资由岗位薪级工资、年功工资、业绩工资(即奖金)3个工资单元组成。资料:宝钢岗效薪级工资制宝钢将企业的整体效益和岗位的劳动要素、劳动贡献作为工资分配的基本要素,建立起以岗效薪级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工资制度,将企业的整体效益和岗位的劳动贡献作为工资分配的基本要素。岗效薪级工资由岗位薪级工资、年功工资、业绩工资(即奖金)3个工资单元组成。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十分重视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的问题。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三)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必须克服平均主义分配倾向。(四)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才能保证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前进。当然,也只有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实现。1.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社会生产要素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以及生产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必然的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分配形式,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资料:高薪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按有关规定,可达到公司或企业注册资本的35%,只要双方同意,还可以超过这个比例。在科研成果的转化过程中,有关单位可以从转化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0%或不低于科技成果入股作价金额20%的股份,以此奖励成果完成和成果转化的有功人员。资料: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演变(1)1949-1957年。1952年第一次工资改革,统一以“工资分”为计算单位,确定职工、工人的工资等级制度,1957年,全国实行了以工资制取代供给制的工资改革措施,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平均工资比1952年增长42.8%。(2)1958-1978年。在工资政策上,1958年起对工资制度作了改革,取消了计件工资,一律实行计时工资,超额奖改为综合奖。加上文化大革命,职工货币工资大幅度下降,加上物价上涨,职工实际工资逐年下降。(3)1978年底--1986年。为打破平均主义,坚持按劳分配。1978年从农村兴起的联产承包制以“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分配方式,否定了长期以“工分”为标准的平均主义分配,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多劳多得原则。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验适用于城市”,企业工资和奖金同经济效益挂钩,企业内部分配扩大工资差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工资收入与本人责任、劳绩相联系;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依靠勤奋劳动先富起来。(4)1987-1992年为突破单一化分配方式,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阶段。随着改革的发展,出现承包、租赁按经营成果分配与外资、私营、股份制企业按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等多种形式。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分式不可能是单一的,应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分式为补充。”十四大强调允许资金收入、经营收入。(5)1993-1996年,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阶段。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定,推动市场经济与非公有经济发展,引起收入分配结构的更大变化。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总结提出: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6)1997年至今,为推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阶段。十五大不仅提出个人分配制度实行“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起来”,并强调“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党的十六大再次明确要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必须注意的两个问题: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1.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1)平均主义分配不能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前,虽强调按劳分配,但基本上实行的是“大体平均,略有差别”的分配政策,“大锅饭”现象严重,严重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背景资料:大锅饭的由来。1958年,全国开始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之前,农民的口粮是分到一家一户的。而进入大跃进、人民公社后,口粮就由公社、生产队掌管了--这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办“食堂”、“大锅饭”。当时“大锅饭”是相对于口粮分配到一家一户小锅做饭的。“大锅饭”是对分配方面存在的平均主义现象的一种形象比喻。(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先富带后富”的政策。(3)在实现共富的过程中,存在富裕程度差别的客观必然性。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市场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别(4)允许一部分人先富是途径,实现共同富裕是目标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和“共富”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发展到一定时期,实现“共富”是重点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1)先富带后富政策不能导致两极分化邓小平:“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正走上邪路了。”(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存在产生两极分化的可能性。收入分配领域出现的利益关系失衡主要表现六个方面:总收入差距扩大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居民财产总量增加,但分布差距较大。城乡弱势人群,生活艰难。AB资料: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国际上惯用的判断国民收入差距程度的一个指标,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发明。如下图所示,图中横坐标为人口百分比,纵坐标为收入百分比,斜线为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曲线为实际收入分配曲线,斜线和曲线之间的面积A与斜线下部的全部面积(A+B)的比值被称为基尼系数。一般地说,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差距也越小。反之,弧度越大,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差距也越大。(3)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党的十四大以来,相继提出了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人,规范分配秩序。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适度,就是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使因收入差距扩大而形成的社会矛盾发展到尖锐对立的地步。合法,就是来自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而产生的收入差距为此必须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对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坚决依法惩处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纠正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的新税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江泽民:建立健全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播放视频:《新闻调查—农民看病现状调查》思考: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2.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3.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
本文标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6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