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人的民族凝聚力20095599凝聚力的定义及分析•群体的凝聚力乃是群体所有成员发生作用的所有力量的汇合。•表现在:认同感•归属感•力量感•总的来说,群体凝聚力表现在知、情、意三个方面。群体凝聚力产生的条件•一个群体是否具有凝聚力,及凝聚力有多大,取决于群体本身以及它所处的情景•一、目标整合•二、志趣相投•三、心理相容•四、互补•五、外界的压力与威胁凝聚力的作用•群体凝聚力对群体及其成员发生作用,表现为:群体对成员的控制力增强•群体成员的自信心与安全感增强•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协调一致中国人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是指一种观念的形态(感情、愿望、理想、价值观)蕴藏在每一个民族成员之中。它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一样,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灵魂和精神支柱,起着核心的作用。•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的人民热爱自己祖国的表现,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古往今来,世界各国都注重培养自己民族的凝聚力,有凝聚力则民族兴。近代中国百年史,既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苦难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团结奋斗、抵御侵略的英雄史。我们正是依靠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最终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使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就是统一战线,就是团结和凝聚了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去争取独立、解放和富强。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我们就一定能提高民族总体素质和民族凝聚力,真正达到包括国内各兄弟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繁荣、大发展、大一统。•有一种说法,中国人“一人是龙,三人是虫”,说中国人有“一盘散沙”的劣根性。的确,在某些历史时期,在某些人身上,可能会有一些“内耗”的问题,有一些相互拆台的现象,有一些卖国行径和分裂主义。但也不能言过其实,说中国人存在多么严重的劣根性。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大一统的向心力,有精忠报国的典范,有爱国主义的传统,而且这是主流,占主导地位。•读过萧乾《枣核》的人都知道,文章主人翁是位美籍华人,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改变了国籍并不等于就改变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因为境地不同,大概没有这样的体会。但是,对于这位海外华人依恋故土的情感,却没有不认同的。确实,一个民族的民族凝聚力,首先就表现在情感方面。但民族凝聚力又不完全为情感所包容,如果把民族凝聚力做个定义,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观念形态(感情、•理想、价值观),它蕴藏在每一个民族成员之中,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民族凝聚力是一种合力,包括了民族整体(通过执政党、中央政府等民族领导核心)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和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民族凝聚力是这三种力的有机统一,其中民族整体对民族成员的吸引力处于主导地位,它经常制约和影响着民族向心力和民族亲和力的状况。”•一般地说,民族凝聚力的产生有两个特别显著的时间条件:第一,当一个民族的生存受到极大威胁而面临着灭亡的危险时刻,它容易产生内部的凝聚力量,这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曾经发生过的民族自我保护的必然反应;第二,当一个民族正处于上升而走上振兴道路的时候,民族整体与民族成员的利益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一致,在它的内部,离心力将被向心力所取代,而产生出巨大的凝聚力。•近年来,每当我们面临重大困境与,中国人民总能表现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与藏独、疆独、台独势力斗争•与汶川、青海地震斗争•应对金融危机•在面临重大发展时,中国人民也会团结一致,如2008年的奥运会、2010年的世博会等。•中华民族凝聚力是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维系整个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内在力量,因而它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今天的中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但是作为历史的经验,我们仍然可以说,民族凝聚力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条件。现在,中国已经不再直接面对民族生存的巨大威胁,并且它正以重新崛起的面目出现在世界民族之林。因此,中国人民的任务已经不再是挽救民族生存,而是使民族振兴,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强则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谢谢!
本文标题:中国人的民族凝聚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63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