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分解
1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重点内容记诵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考点1)1、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2、天体系统的层次:(如图)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如图)1)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原因是质量巨大2)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3)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4)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考点2)(一)普通性:1.从运动特征来看,它与其它7大行星具有三大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2.从结构特征来看,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它与类地行星有许多共同之处。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3)(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巨大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22.太阳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生长繁衍,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矿物燃料是太阳能长期积累的结果。3.太阳能的特点有稳定、清洁、可再生。4.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太阳能最贫乏的地区是四川盆地。5.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正午太阳高度角;地形起伏;天气状况;日照时间等(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人们肉眼见到的太阳的光亮表面,即为光球层。2.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发生的变化。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耀斑和黑子往往同时出现,并且具有相同的变化周期。(大约11年)3.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地球磁场和地球大气状况均有影响。1)扰动电离层,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2)干扰磁场,发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夜里欣赏)现象。3)影响地球大气状况,可能导致气候异常(黑子的相对数与年平均降水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四、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考点4)1、地球运动的一般特征:运动形式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1个恒星日:23时56分4秒除南北极点外其余地点都相等:约为15°∕小时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太阳自西向东1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速度:近日点(1月初):较快远日点(7月初):较慢作图: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公转方向,标出近日点、远日点及其对应的时间3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会判断晨昏线):①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②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地球的自转。③晨昏线的特点:过地心的大圆,与太阳光线永远垂直,平分赤道,平分地球;只有在春秋分日,与经线圈重合;冬、夏至时,与极圈相切。作图:请用图示意昼夜半球、晨昏线、太阳光线。2)产生时差(理解地方时产生的原因,能进行简单的区时计算)①地方时产生的原因:地球自转。②地方时概念:因经度不同产生的不同时刻。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③区时的计算: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求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东边的时刻总比西边的时刻早。求东边的时刻加时差,求西边的时刻减时差)。④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的区时,东经120°的地方时。美国纽约在西五区,英国伦敦在中时区。⑤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加一天。3)产生了地转偏向力,使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3.理解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1)赤道平面指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黄道平面指地球公转轨道平面。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黄赤交角,目前为23°26′。2)请在下图中注出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并注出南北极点、黄赤交角的度43)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请在下图中注出二分二至及日期、地球公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二分二至如何判断?(1)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判断二至日;(2)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判断春秋分日。请用图示意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的轨迹图,注出二分二至及日期。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②夏至日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③太阳直射点朝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朝南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④昼长的计算公式:昼长=昼弧度数/15=昼弧所占比例×24=(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⑤昼夜变化幅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昼长与12小时差距越大,纬度越高)52)正午太阳高度①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②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③计算公式H=90°-(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④应用: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如图)倾角α=90°--H=90°-(90°-纬度差)=纬度差楼距:理论上讲,我国北方楼距应该大于南方楼距(原因是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与日影长短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正午影长越短。(例:图是甲、乙、丙三地房屋冬、夏至阳光照射情况,图中都画出了当地冬至和夏至两个节气的正午阳光,分别用A或B表示,则可以判断甲位于赤道附近,A为冬至日太阳光线,B为夏至日太阳光线;乙图为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的地区,A为冬至日(日影长)太阳光线,B为夏至日(日影短)太阳光线;丙地为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的地区,A为冬至日(日影短)太阳光线,B为夏至日(日影长)太阳光线)3)四季和五带的形成①四季和五带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②四季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五带划分的依据是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③天文意义上的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相反④气候四季的划分:3、4、5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⑤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若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6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1、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①纵波(P)传播速度快,横波(S)传播速度慢;纵波可以通过气、固、液三态,而横波只能通过固态。②以莫霍界面(SP过,V加快)和古登堡界面(S消失,P下降)为界,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与地核。③地壳是由坚硬岩石组成的薄薄外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平均厚度17㎞④岩浆的发源地是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故合称为岩石圈。2、地球的外部圈层:①水圈是由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②生物圈是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③厚度最薄的外部圈层是:A、水圈B、生物圈C、大气圈D、岩石圈二、了解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了解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1.岩浆岩:岩浆上升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包括侵入岩(花岗岩)和喷出岩(玄武岩)。2.沉积岩:已成岩石经外力作用形成。常见的沉积岩有页岩、砂岩、砾岩、煤、石灰岩。沉积岩的特征有: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岩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3.变质岩:已成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可变质成大理岩,页岩可变质成板岩、花岗岩可变片麻岩、石英砂岩可变质成石英岩。4.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从各类岩石到新的岩浆的物质循环过程。(各类变式图)75.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实现圈层间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三、了解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质作用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地震、褶皱、断层)岩浆活动(火山)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和重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2、了解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的影响①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最常见的有褶皱和断层②褶皱:地壳运动产生的巨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在地貌上常常形成山岭,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常常形成谷地。背斜成谷的原因是,向斜成山的原因是③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使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错动、位移。上升岩块(地垒):常形成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下沉岩块(地堑):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断层构造地带: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沟谷和河流,有地下水出露,泉水出露。④研究地质构造对找矿、找水和大型工程建设的指导意义:背斜-------石油和天然气(背斜岩层封闭,利于储油、储气),向斜-------地下水(向斜底部下凹,利于地下水汇集),背斜------隧道(天然拱形,结构稳定,利于排水)8水库、铁路等工程建设应尽量避开断层(断层地带,地壳不稳定,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典型例题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M处的地质构造是向斜,地貌是山岭,此处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原因是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受侵蚀,反而成为山岭(2)N处岩石主要是由岩浆活动(地质作用)形成的,在其影响下,附近的岩石可能转变为变质岩。(3)有人提议在P处河流上修建水库,你认为合理吗?不合理请说明理由。P处为断层构造,地壳不稳定,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图,图中箭头为夏季风风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处的地质构造是_背斜,这里形成山岭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岩层向上拱起形成(2)B、C两处都是谷地,在地质构造上有什么不同?B处是断层构造,C处是向斜构造(3)岩层a在成因上属于沉积岩(岩石),b岩层在A处缺失的原因是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9四、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特别注意:黄土高原的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也很大影响。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流水作用侵蚀作用〔黄土地貌(千沟万壑)、喀斯特地貌(石灰岩溶洞、石笋、石柱、钟乳石)、丹霞地貌〕堆积作用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干旱半干旱区)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洼地、雅丹地貌)堆积作用沙丘、黄土高原土的来源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形谷海浪侵蚀海蚀崖、海蚀洞10五、大气受热过程。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如图)①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原因是云层的反射作用。②多云的夜晚气温较高,原因是云层的大气逆辐射强。2、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原理:一方面:绝大部分地面辐射被对流层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另一方面,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3、结合实例,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①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②练习1)给右图中线条加上箭头,表示气流运动方向2)在右图中的括号里写上高压或低压3)画出高空和低空的等压面4)比较A、B、C、D气压的大小③气压比较⑴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受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⑵同一水平面上冷却: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凸起的地方为高压,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在下图中
本文标题: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分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65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