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第三讲 费用粘性专题研究1
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1费用粘性问题研究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2目录一、费用粘性基本理论问题二、费用粘性实证研究议题三、研究展望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3一、费用粘性基本理论问题(一)费用粘性概念成本会计上对于粘性的研究,早期称为“非对称性,而且是在研究费用时发现的。Banker等(1993)在对美国航空业的研究中发现,其费用增减并不与收入同比例变动,费用增减与销售收入的变动方向有关,虽未正式论述,却暗含费用粘性存在的可能。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4Noreen和Soderstrom(1997)在医院建立作业成本制度时,发现管理费用对成本动因进行回归时出现粘性,提出费用与业务量可能不是一种线性和对称变化关系,但没有找到这种粘性的证据。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5Cooper和Kaplan(1998)认为,许多关于管理者考虑事项的假设被用来解释费用粘性问题,费用粘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无论管理者是解除还是重新签订原来的资源供应合同,都会发生成本。在产品需求下降时,管理者通常维持原有的资源供应状况而不愿意马上采取行动、花费费用去改变现有成本费用状况。这样,在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当公司收入下降时,费用并不成比例下降。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6一、费用粘性基本理论问题(一)费用粘性概念“费用粘性”的概念是由Anderson等(2003)首次提出的,孙铮、刘浩(2004)将其引入国内,用我国资本市场数据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营业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整体上也存在粘性行为。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7具体而言,费用粘性是指费用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时,其边际变化率在不同的业务量变化方向上具有不对称性(特别是降低率低于增长率),即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费用增加的速度要高于业务量减少所对应的费用减少速度,也即业务量增加时的费用增加量大于业务量等额减少时的费用减少量。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8有甲、乙两个企业,甲企业业务量增加1%时费用增加0.9%,业务量减少1%时费用减少0.6%;乙企业业务量增加1%时费用增加0.8%,业务量减少1%费用减少0.4%,则乙企业的费用粘性0.4%大于甲企业的费用粘性0.3%。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9一、费用粘性基本理论问题(二)费用粘性特征普遍性。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费用粘性是普遍存在的。企业生产经营的下降是费用粘性产生的前提。如果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一直没有变化,就不存在费用粘性的问题。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生产、销售的下降是很难避免的,因此说费用粘性是普遍存在的。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10反转性。在企业的连续生产经营过程中,费用粘性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会出现反转,即随着时间跨度的增加,费用粘性水平会降低。随着时间的增加,信息的数量会增加、质量也会提高,也越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从而管理者就越能据此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另外,随着时间的增加和企业的发展,经营者对于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司经营状况的本质认识就会更加清楚,能够做出更加正确的决策。因此,随着时间的增加,公司经营者对于营业收入下降的原因和趋势的判断就会更加准确,决策也会更加正确,费用计划和控制就会更加完善,费用粘性就会降低。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11一、费用粘性基本理论问题(二)费用粘性特征反向性。费用粘性与业务量的下降速度成反比。当业务量大幅下降时,费用粘性反而会变小。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当企业的营业收入平稳或下降幅度较小时,管理者面临的压力也相对较小,此时更倾向于保持现状,因而费用粘性相对较大;当营业收入下降明显时,经营者面临的压力较大,一般会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消除营业收入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公司的盈利水平,因而费用粘性相对较小。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12一、费用粘性基本理论问题(三)费用粘性成因契约观(孙铮、刘浩,2004;边喜春,2005):主要是基于契约调整成本Contractadjustmentcosts与滞留成本sunkcost(契约稳定性)角度。对于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说,大量的开支不会在发生的时候临时支出,否则可能在需要服务的时候无法立刻获得。企业往往会和提供这些服务的人员或单位签订长期契约,这样来保证企业日常经营的进行。在契约理论当中,契约的调整成本直接决定着契约的稳定性。由于长期契约的调整成本更为高昂,因此一旦签订,在短期内将不会修改。但需要注意的是,契约观的提出并不是为解释费用粘性的,而主要是解释费用单向刚性——即解释费用为什么不降低。“契约观”并不能够从总体上解释为什么费用的增减与业务量的增减不对称。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13一、费用粘性基本理论问题(三)费用粘性成因效率观(孙铮、刘浩,2004;边喜春,2005):“效率观”的提出源于经济业务波动的持久性和经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由于经济运行本身处于一个动态的过程,某些微小的波动可能仅仅是暂时的,如果立刻调整企业的资源配置,可能使企业发生巨大的调整支出,从而招致不必要的损失。只有当经济业务处于持续性变化的时候,随之调整费用的支出才是有效率的。同时经理人员的能力也是对费用粘性的重要解释。如果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经理人员并非不愿意,而是没有能力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对费用做出及时的调整,这时就会使费用出现粘性行为。“效率观”对企业短期内的费用金额稳定有较好的解释作用,但是对长期的费用粘性的存在尚无良好的解释能力。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14一、费用粘性基本理论问题(三)费用粘性成因机会主义观(孙铮、刘浩,2004;边喜春,2005):主要是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由于经理人员是自利并且风险规避的,面对经济业务的波动,经理人员会从两个方面来考虑自身的利益:薪酬和自身所能控制的资源。当业务量上升时,对未来前景的看好,将使经理人员大量提高费用——增加管理层的薪酬,以及扩大自身控制的资源;当业务量下降,管理人员一方面不愿意降低自身的薪酬(或仅仅是少量减少),另一方面也要为自身保持一定量的资源,从而减少对自己今后工作的影响,特别是在预算控制型企业中更为明显。“机会主义观”可以很好地解释我们看到的大多数费用“粘性”问题,是西方目前的主流解释。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15一、费用粘性基本理论问题(三)费用粘性成因契约观、效率观和机会主义观的缺陷与不足1.这三种观点对费用粘性的解释侧重于企业经理人员的主观因素,很少甚至没有涉及客观因素的影响。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162.这三种观点强调企业经理人员对经营业务波动的反应,却忽视了要考察企业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也就说没有从源头上研究费用粘性行为产生的原因。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173.这三种观点忽视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的基本特征{即:部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是由企业管理层决策驱动的,而不是生产(或技术)驱动的}和成本的沉没性特征。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18一、费用粘性基本理论问题(三)费用粘性成因我们的观点:决策不完备观(万寿义、王红军,2010)。我们对费用粘性成因的解释侧重于企业经理人员的成本决策,企业经理人员的有限理性使得成本决策具有不完备性,即决策方案不可能完全以最优化方式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而企业的部分成本是由经理人员的决策驱动的,同时这些成本又具有沉没性,于是费用粘性行为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费用粘性的成因。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19二、费用粘性实证研究议题(一)费用粘性的存在性Anderson等(2003)使用1979-1998年在美国上市的7629家公司年度财务数据对美国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一般费用和管理费用”(SG&A)进行经验研究,发现销售收入每增加1%,费用增加0.55%,而销售收入每减少1%,费用减少0.35%。这验证了美国上市公司“销售费用、一般费用和行政费用”在变化方向上的确具有不对称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费用粘性。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20Subramaniam等(2003)通过对美国上市公司总费用的研究发现,企业销售收入每增加1%,总费用增加0.93%,而当销售收入每减少1%,总费用仅减少0.85%,于是从总费用视角进一步获得费用粘性存在的证据。MarkC.Anderson,RajivD.BankerandSuryaN.Janakiraman.2003.AreSelling,General,andAdministrativeCostsSticky?.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41(1):47~63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21Balakrishnan等(2004)在研究成本粘性影响因素时发现,成本粘性或许受到现有生产能力的制约。如果一个全负荷运转的企业,生产能力达到了最大水平,这个公司相对的成本粘性就大。当业务量增加时,这类公司成本增加的幅度更大,当业务量减少时,成本减少的相对就更少,因而粘性水平更高。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22二、费用粘性实证研究议题(二)费用粘性的部门差异Balakrishnan等(2008)通过对安大略省189家医院1986-1989年度财务数据的研究发现,与企业使命和核心能力紧密相关部门的营业成本粘性水平较高,而附属的、相对不重要的部门的营业成本粘性水平较低,并从调整成本角度对部门之间的成本粘性差异进行了解释。RamjiBalakrishnan,ThomasS.Gruca.2008.CostStickinessandCoreCompetency:ANote.ContemporaryAccountingResearch,25(4):993~1006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23二、费用粘性实证研究议题(三)费用粘性的行业差异Subramanian等(2003)对美国的制造业、金融业等四个行业“销售费用、一般费用和行政费用”和“商品销售费用”的粘性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制造业的“销售费用、一般费用和行政费用”粘性最强,而金融业的“商品销售费用”粘性最强。MarciaLynneWeidenmierandChandraSubramaniam.2003.AdditionalEvidenceontheStickyBehaviorofCosts.WorkingPaper.TexasChristianUniversity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24通过选用1998-2005年企业的年度财务数据,并建立计量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业存在较强的费用粘性行为,而房地产等行业的费用粘性相对较弱或不存在。另外,在考虑销售收入下降幅度及宏观经济增长等因素后,企业对费用粘性行为的行业差异也很显著,结果均表明对企业行为的研究不能仅从总体上把握,而应充分考虑不同行业归属之差异。2020/1/27东北财经大学万寿义25二、费用粘性实证研究议题(四)费用粘性的国别差异KennethCalleja、MichaelSteliaros和DylanC.Thomas(2006)通过对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的3500家公司的1988-2004年的样本数据分析发现营业成本相对于收入存在粘性:收入增加1%,营业成本平均增加0.97%,收入下降1%,而营业成本平均只下降0.91%;国家之间的成本粘性水平也存在着差异,他们认为由于公司治理和管理监督体制不同,美英公司的成本粘性水平明显比法德公司的要小。KennethCalleja.MichaelSteliaros.DylanC.Thomas.2006.Anoteoncoststickiness:Someinternationalcomparisons.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17:127~1402020/1/
本文标题:第三讲 费用粘性专题研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7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