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全)
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西汉初的经济状况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思考:西汉初为什么采用黄老之学?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背景: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吸取秦亡教训2.盛行时间:3.地位:政治上的指导思想,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老”:老子的学说(治国)黄老之学“黄”:黄帝的学说(治身)4.内容※特点:强调“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的哲学观5.影响: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解释: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随”。萧规曹随6.衰落原因:主观:不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客观:儒学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体系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⑵政治:政治稳定,但臣下与君主、地方与中央的矛盾尖锐1、背景⑴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2、汉代儒学/董仲舒新儒学《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⑴来源:战国时期兴起的将金、木、水、火、土五行思想社会化、神秘化的一种思想流派。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并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阴阳家学说2.董仲舒新儒学体系(2)内容※①核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②基础:“天人感应”A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君权神授”(人君受命于天,统治天下)B君权的有限性:如果人君无道,天将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③政治:施政以德,以刑辅德④“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社会规范)“仁、义、礼、智、信”(个人品质)(3)特点:带有明显的神学色彩,神化君权(被汉武帝采纳的根本原因)3、影响积极⑴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⑵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1、政治:儒家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察标准,确立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2、思想:儒学的独尊束缚了人民的思想,有碍于人们认识自然和社会,不利于后世科技文化的发展。消极先秦之儒董仲舒之儒著作理论基础思想来源与统治者关系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区别《论语》《春秋繁露》仁天人感应儒学儒学、阴阳、黄老、法家批判时政维护专制集权政治主要内容目的和作用“春秋大一统”(核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以思想的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天人感应”(基础)“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和抑制暴政“三纲五常”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常”(个人品德)“仁”:人二也。与别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义”: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有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礼”: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礼之精要在于曲。“智”:智通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信”:人言也。说到做到为信。公元前二世纪中叶,中国衰弱的情势改善后,就转而反击,夺取了匈奴汗国最大的可供耕种的土地河西走廊,控制西域,跟更多的外国接触。于是西汉王朝和中国成为同义语,中国人被称为汉人、汉民族,中国字被称为汉字,中国语被称为汉语。汉武大帝时期的军队汉代军队里普遍装备了“环首铁刀”1、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约70年间,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的是:A、黄老思想B、法家思想C、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A2、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是:A、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要B、儒学思想已经过时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D、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AC、黄老之学包括“养身”、“治国”两个方面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黄老之学不仅包括道家思想还有儒、墨、法家等思想B、黄老之学对西汉恢复元气起了推动作用D、黄老之学适应了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D4、到汉武帝时,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的主要原因是: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B、儒家思想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理论体系C、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社会大伤了元气D、汉武帝本人的素质勤于治国A5、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A、向汉武帝谋取高官厚禄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C、提醒当前者要实行仁政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D6、汉武帝接受新儒学的根本原因在于:A、其“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B、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C、吸收了各家思想,适应了不同阶级的要求D、汉武帝对先秦之儒的不满B7、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A人定胜天B君权神授C无为而治D仁政思想B8、董仲舒新儒学有限制君主权力过渡膨胀目的的内容是: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君权神授”说D、“制天命而用之”A9、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民贵君轻C、性善论D、大一统D10、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关系的确切理解是:A、政治统一确保思想统一B、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C、思想统一与政治统一相互对应D、政治统一从属于思想统一B11、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b思想控制的加强c大一统的形成d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A、bdB、abdC、acdD、abc10、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关系的确切理解是:A、政治统一确保思想统一B、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C、思想统一与政治统一相互对应D、政治统一从属于思想统一BD12、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①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②倡导“待时而动”③倡导“因时制宜”④强调“无为而无不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对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A.要求统治者以“清静无为”的方式稳定统治B.要求统治者不要统治人民C.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享受荣华D.要求统治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
本文标题: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80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