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来自出土的汉代石刻画像。文翁以儒家学说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传播浸润“德治”和“孝道”思想。此图反映了汉代崇尚儒学,经术成为入仕之途,不少家族世代治经,形成家学传统。而汉代崇尚儒学的这一局面是怎么形成的?下面我们来了解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想一想:汉朝初年为什么要用黄老之学来治国?(1)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2)黄老之学适应了当时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3)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老”:老子的学说黄老之学内容:治身(养生)、治国。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学说。“黄”:黄帝的学说核心:“无为而无不为”“待时而动、积极无为”。萧规曹随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随”。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摈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汉书·食货志》结合材料分析,黄老政治的实施对西汉初的社会经济起了什么作用?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国力增强。汉初的“无为”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打下了坚实基础。既然黄老政治的实施对西汉初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汉武帝时,黄老之学会被新儒学所取代呢?想一想黄老之学的兴衰与儒学地位的确立兴盛的背后往往潜伏着危机。汉初的无为政治,使中央的丞相、地方的郡守及诸侯王的权力日益膨胀,且匈奴为患,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威胁着西汉王朝的稳定。因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了时代的需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董仲舒的新儒学“‘鸿儒’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尝乘马不觉牝(pìn畜母)牡(mǔ畜父),志在经传也。”——《太平御览》“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汉书》董仲舒的新儒学(1)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2)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3)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春秋繁露》请比较: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与传统儒学有何异同?同:都主张统治者实施“仁政”。异:(1)来源:新儒学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2)天人观:传统儒学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而新儒学持肯定态度,提出“天人感应”学说。(3)政治主张:传统的“仁政”建立在民本思想上;而新儒学的“仁政”建立在“天人感应”学说上。(4)地位:传统儒学不被重视;而新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内容中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是今天应该摈弃的?(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宣扬国家统一应该充分肯定,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具有文化专制色彩是不可取的。(2)“天人感应”是唯心主义思想,是不可取的;对限制君主的行为有一定作用。(3)发挥仁政思想,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经济发展,是积极可取的。(4)三纲五常中的封建糟粕是不可取的,但其中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的精华,如“信”等是应该肯定的。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对于巩固君权,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汉朝的统治秩序十分有利,因此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产生了什么影响?(1)巩固国家的统一,打击地方割据势力。(2)限制君主的行为,使君主实行“仁政”。(3)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4)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统治地位。西汉初年经济残破休养生息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武帝时国力渐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了大一统促进经济发展不甘无为1.“萧规曹随”为古代著名典故,当时歌谣盛赞:“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这一典故也反映了西汉初年盛行()A.墨家学说B.法家学说C.黄老之学D.大一统思想C2.《大儒董仲舒》以翔实的史料、流畅的笔锋,有血有肉地向读者展现了中国著名思想家“大儒”董仲舒的曲折人生。该书认为“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的进程”。这主要是基于()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仁政,以德治国D.民贵君轻,曲君伸民B3.右图是20世纪90年代出版并多次重印的《中华文化史》书影,书中认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这一观点()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C4.某历史探究课上,同学们在谈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产生了以下几种观点,最为准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C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就难以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也难以闻到花朵的芬芳。点亮一盏心灯,不仅照亮自己也能照亮别人。
本文标题: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80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