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育心理学教研训中心孙金娥1第一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五种要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三种活动过程: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绪论、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一般学习心理、分类学习心理2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一)教学:科学,还是艺术(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理论意义(1)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2)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2.教育实践意义(1)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案例1:一位教师在开学初的自我介绍例2:当学生反复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应该怎么办?(2)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案例:语文课文讲解的授课方式的改变3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诞生于20世纪初期1.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总结了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他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3.杜威“从做中学”4.廖世承,1924年,教育心理学5.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法4.教育经验总结法4第二章学生心理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一、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低级高级认知发展简单复杂情感发展量变质变个性与社会化发展二、学生心理发展: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有顺序的变化过程。三、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连续性与阶段性、顺序性与定向性、不平衡性、差异性2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教育,生理成熟5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所有生物包括人在与周围环境的作用中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其认知结构受到刺激影响而发生改变。同化: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新刺激原有图式=同化顺应: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新刺激新的图式=顺应(质的变化)6(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思维萌芽阶段)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和外界取得平衡。2.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式形象思维阶段)感觉运动图式内化为表象,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思维受直觉表象的束缚。只能向前推,不能后推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思维的片面性)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初步的逻辑思维阶段)凭借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体运算。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人,抽象逻辑思维阶段)能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对命题进行逻辑推演。思维灵活。思考:小学生也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可逆性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7(三)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1.不主张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教师应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的认知发展。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一)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二)心理发展观(三)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学启示:1.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2.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81.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2.一般认为,小学四年级是由形象过渡到抽象的关键期。3.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4.自我中心是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典型特点。5.一般认为,小学四年级是由形象过渡到抽象的关键期。6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7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9第三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一、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与不信任儿童早期(1.5-3岁)自主对羞耻、怀疑学前期(3-6、7岁)主动感与内疚感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中期(25岁-50岁)繁殖期对停滞感成年晚期(50岁-死亡)自我调整与绝望冲突二、艾里克森理论对教学的启示:1.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很多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教师应允许学生在学校的功课上尽量自己做决定,以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肯定。2.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成功的注意和表扬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3.中学教师应通过举出那些正常寻找同一性的例子来鼓励学生,消除自己和学生的疑虑。10第四节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什么是个别差异?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或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二、个别差异的表现:1.学习方式的差异2.智力差异3.男女生的差异三、什么是认知方式:认知方式就是描述学生加工信息时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一)认知方式差异1.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问题空间线索(威特金)2.冲动型与沉思型(杰罗姆.凯根)3.辐合型和发散型(二)智力差异:是最一般的综合能力。1.智力水平差异:大多数在70-1302.智力类型差异3.表现早晚差异4.性别差异:总体相同、结构有差异11思考题:1如何根据学生认知差异进行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要做到:①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②采取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③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2.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12四、特殊儿童由于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会的障碍,使其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中获得良好适应与学习效果,而需要借助教育上的特殊扶助来充分发展其潜能的儿童。想一想:特殊儿童不包括智力超常儿童,仅指弱智和学习困难学生。智力超常(130)智力低常(70)学习障碍特殊儿童思考:1.在认知风格中沉思型比冲动型好。2.场独立性学生比场依存型学生解决问题水平高。131.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都有哪些?对教学的启示?2.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概念及意义3.认知方式差异表现有几种?对教学的意义14第三章教师心理一、教师的角色:设计者、指导者和信息源、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伙伴、帮助者、反思者与研究者二、教师的四种信念322-3231.教学效能感: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2.情感投入(是成为好教师的关键):对学生的责任感;为人师表、不断自我提高;与学生间的友好信赖关系。三、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认知能力(基础);教学操作能力(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学监控能力(关键)。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1516案例:开学的第一天,刘老师点了一下名。忽然,他看到了一个与他原先教过的学生那个长得很像的学生。“你是不是王成的弟弟?”“是的”。“我记得你哥哥,他学习成绩很糟糕,还总捣乱!”刘老师还没有点完名的时候,教室后排有几个学生在窃窃私语。“王硕!我点名的时候,教室要保持安静。你不知道吗?你以后要注意点啦。”这个学生会有什么感觉?差距拉开以后在初一两个班进行期中考试后,一班与二班的英语成绩拉开了距离,平均分一班比二班高出8分。刘老师纳闷:“为什么入学考试是同样的成绩,同样的教学,却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刘老师进行了认真思考与分析,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自己是一班的班主任。刘老师对一班更亲切些,感情更深些,交往距离也近些,当然对学生的期待更高些。刘老师考虑了几天后,在她的教后日记上写着:不再在二班讲一班怎么比二班好;在二班巡堂时,要走到教室后排才返回;以后在二班说话时,要经常说:“我很高兴你们班……”;上课时,把二班想像成是在一班上课。期末考试结束后,刘老师发现两班的平均分接近了。1.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2.学生对教师的影响17五、教师的成长:从新手到专家的过程1.教师成长的历程:(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2)关注情境阶段: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3)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2.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1)课时计划的差异。(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①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②吸引学生注意力;③教材的呈现;④课堂练习;⑤家庭作业的检查;⑥教学策略的运用。(3)课后评价的差异。183.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2)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一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3)进行专门训练。关键程序有:每天进行回顾;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布置家庭作业;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4)反思教学经验。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布鲁巴奇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①反思日记;②详细描述;③交流讨论;④行动研究。案例:小王是一个有三年教龄的新教师。他工作积极,对学生有高度责任心,自己也很努力。但教学成绩不理想。于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教师工作。19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一、学习的定义: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二、人类学习的特点:人类学习的社会性(间接性)-间接经验为主,以语言为中介,积极主动性。三、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接受前人所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四、学习的分类(一)加涅学习分类:按学习水平分8类;按学习结果5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辨别-概念-规则-解决问题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的学习:5.运动技能的学习2021(二)布卢姆的学习分类: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三大领域。认知:1)知识:对知识的简单回忆2)理解:能解释所学的知识3)应用: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概念和规则4)分析:区别和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5)综合:把思想重新整合为一种新的完整的思想,产生新的结构6)评价:根据内部的证据或外部的标准作出判断(三)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1.有意义的学习: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听导师精心设计的指导,科学研究;听讲演或看材料,实验室实验2.机械学习:记乘法表,运用公式解题,尝试与错误迷宫问题3.接受学习4.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四)国内学者对学习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学习3.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一、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巴普洛夫(1)泛化: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2)辨别:指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3)消退:指刺激出现但反应不再出现或消失的过程。二、桑代克的学习律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有准备且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烦恼,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
本文标题:当代教育心理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86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