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杂阿含经卷现代译文版卷一
全文标题推荐阅读:[大藏经][佛教辞典]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繁體版][基础][汉地][藏地][南传][古印度][白话经典][标签][大藏经·大正藏][乾隆大藏经][大藏经全文检索][英文佛典][佛教辞典]显密文库-站内搜索全文标题佛教辞典专题推荐六字大明微妙心印诸佛名号功德海不动如来妙喜愿海大愿地藏王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金刚萨埵如意宝珠佛母大孔雀明王不生不灭莲花生大士多罗菩萨绿度母弥勒菩萨大慈尊大忿怒普巴金刚德行圆满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一、无常经:本经叙述观察五阴为无常,为空,为非我,则能灭尽喜贪,而解决生死的问题。像如是的经教,乃阿难我,和诸大德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闻物城。乔萨罗国的首都,属今之北印度,近于尼泊尔)的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之事(由祇陀太子所捐献的树木,和给孤独长者,也就是须达多长者向太子买地捐建而成的寺院,通常都为祇园精舍)。那时,世尊(佛陀)告诉诸比丘们说:「你们应当观察色是无常(看到的,听到的等,天地宇宙万事万物,所有一切的一切,均为迁流不住而不常在,故为无常)。像如是的观察,就为之正观。能正观的人,就会生起厌离无常之心,能厌离的人,就会将其喜贪灭尽,喜贪灭尽后,就叫做心解脱。同时也应该像这样的去观察受、想、行、识(此四阴均为精神的作用。受为领受一切,如感觉是苦、是乐、不苦不乐等之感受作用。想为对于万事万物之印象,如这就是这样,那就是那样,是取像作用。行就是各种的业作,也就是心思作用,当然是使身心活动的根本的力量。识即为了别一切,也就是识别作用,所谓意识是。连同上面之色,为之五阴,新译为五蕴),都是有变易,并无常住。像这样的观察,就为之正观。正观的人,就会生起厌离,会厌离的人,即其喜贪之心会灭尽,喜贪灭尽的话,就叫做心解脱。像如是的,比丘们!心解脱的人,如果想要自证的话,就能自证!所谓证悟:我生已尽(生死已灭尽。由于生的种子之灭,即存在的业缚就会穷尽,已不免再生,是阿罗汉果之谓),梵行已立(离爱欲,而得清净的梵行),所作已作(所应作的一切,均已完毕,也就是一切学佛的功行均已毕竟之义),自知不受后有(自知道自己已脱离生死轮回之圣者,已没有未来之生死)。像这样的观察五阴为无常那样,也应观察「五阴是苦,是空,是非我」。(依后面之摄颂看来,即苦为『苦经』,空为『空经』,非我为『非我经』。观察五阴是苦,是无常,会变坏老病,有死灭去来,故均为是苦。所谓四苦八苦等是。五阴因为是无常变易,故不实在,故为空。五阴为众物众缘所生之法,是无常,是空,故知不是唯一,不是自在主宰,不是独存实在之我,故为非我。阴为旧译,是荫覆,色心之法荫覆真理之义。新译为蕴,积集之义。所谓色心之法,大小前后等积集而成自体。五阴可说就是肉体与精神的综合,是指吾人自身。色阴为肉体,受想行识等四阴为精神作用。又色阴除了肉体之外,也包括天地宇宙万物)。这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纳受,而愿意奉行!二、正思惟经:本经叙述正确的观察五阴之无常、苦、空、非我,由之而可得自由自在。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这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对于色,应当要作正确思惟,要认为色是无常的,要这样的如实而知道。所以的缘故为何呢?(为甚么呢?)因为比丘能对于色正确的思惟,而观察色为无常,这样的如实而知道的话,则对于色而起的欲贪,定会消灭。欲贪断灭的人,就是所谓心之解脱。像这样的对于受、想、行、识,也同样的应有正确的思惟,而观察识等为无常,而如实而知道。所以的缘故为何呢?因为对于识等能作正确的思惟,而观察识等为无常的话,则对于识等而起的欲贪定会断灭。欲贪断灭的人,就是所谓心的解脱。像这样的心解脱的人,如果想要自证的话,就能自证。所谓:我的生死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成立,所应作的也已作完,自己知道自己已经不会再受后有之生死之身了。照这样的正思惟五阴为无常那样,也应正思惟五阴为苦,为空,为无我,也就是观察色阴等均为是苦,是空,是非我等事,就像在观察色阴等为无那样!」这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的启示后,都欢喜纳受,都誓愿奉行!三、无知经:本经叙述如对于五阴无知的话,就会不自由。假如正知五阴的话,就不会有忧苦。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正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之事。这时,世尊告诉诸位比丘们说:「对于色,如果不能了知,不能明白其真象,而不断灭,而不离开对于色阴而起的欲贪的话,就不能断灭苦恼!像如是的如果对于受、想、行、识也是不知、不明,而不断灭,而不离开贪欲之念的话,就同样的不能断灭苦恼。诸比丘们:如果对于色能正知,能明白,能了解其真象,能断灭而离开由于色阴而起的贪欲的话,就能真正的断灭苦恼!像如是的,如果对于受、想、行、识,能了知,能明白,能断灭而能离开由于受、想、行、识而起的贪欲之念的话,就能堪任断除苦恼!这时诸比丘们,听佛之启示后,都欢喜奉行!四、无知经:本经乃重述如果对于五阴无知的话,就不能得到自由,而会有生死的苦恼恐怖。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正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这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对于色,如果不知道,不明了,不断灭其诱引的因缘,不离开对于色而起的欲贪,而心不解脱的话,则不能超越生老病死等苦恼的怖畏。像如是的,对于那些受、想、行、识,如果不知道,不明了,不断灭,而不离开对于识等而起的欲贪,而心不解脱的话,就不能超越生老病死等苦恼的怖畏。当比丘的人,如能对于色,彻知、明了,断离对于色的欲贪的话,就能超越生老病死等苦恼的怖畏。诸比丘们!如果能彻知、明了、断离欲贪,心而解脱的话,就能超越生死病死的怖畏。像这样的,如能对于那些受、想、行、识,能彻知、明了、断灭、离开欲贪,而得心解脱的话,就能超越生老病死等苦恼的怖畏一。这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后,都欢喜奉行!五、无知经:本经叙述对于五阴无知,而爱喜的话,就会被缚,如实而知的话,就得解脱。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这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对于色,会生爱喜的话,则等于是爱喜苦恼。如爱喜苦恼的话,则对于苦恼之事不能得到解脱,不能明了,不能离欲!像这样的对于受、想、行、识,也会起爱喜的话,就会爱喜苦恼的了。爱喜苦恼的话,则对于苦恼不得解脱。诸比丘们!如果对于色,能够不喜爱的话,就会不喜爱苦恼。不喜爱苦恼的话,就对于苦恼会得解脱。像这样的,如对于受、想、行、识,也不爱喜的话,就不会爱喜苦恼。不喜爱苦恼的话,则对于苦恼会得解脱!诸比丘们!如果对于色,不彻知、不明了,不断离对于它之欲贪的话,则心就不得解脱。有贪欲而心不解脱的话,就不能断除苦恼。像这样的,如果对于受、想、行、识,也不彻知、不明了、不离欲,而贪心不解脱的话,就不能断除苦恼。如果对于色,能彻知、明了,而断离欲贪,而心得解脱的话,则能断除苦恼!像这样的,如对于受、想、行、识,也能彻知、明了,也能离开欲贪,而心得解脱的话,就能断灭一切的苦恼!」这时,诸比丘们,听佛的教示后,都欢喜而奉行!六、无知经:本经也是重述对于五阴无知的话,就会有生死之缚,有知的话,就是解脱。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这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果对于色,不知、不明,不离欲贪,而心不得解脱的话,则不能超越生死病死等怖畏。像这样的,对于受、想、行、识,也不知、不明、不离欲贪,而心不得解脱的话,就不能超越生老病死等怖畏。诸比丘们!如果对于色,能彻知、明了,能离开欲贪,而得心解脱的话,就能超越生老病死等怖畏。像如是的,如果对于受、想、行、识,也能彻知、明了、离开欲贪,而得心解脱的话,则能超越生老病死等怖畏」。这时,诸比丘们,听佛的教示后,都欢喜而愿奉行。七、于色喜乐经:本经叙述,如有爱着,就不得解脱,不爱着,就能解脱。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这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如对于色,生起爱喜的话,则等于就是对于苦恼也会爱喜那样。对于苦恼会爱喜的话,则对于苦恼就不得解脱。像这样的,如果对于受、想、行、识,也会爱喜的话,则等于是爱喜苦恼。爱喜苦恼的话,则对于苦恼就不得解脱。诸比丘们!如果对于色,不爱喜的话,则不会喜爱苦恼。不喜爱苦恼的话,则对于苦恼会得解脱。像这样的,如果对于受、想、行、识,能不喜爱的话,则不会喜爱苦恼。不喜爱苦恼的话,则对于苦恼会得解脱」。这时,诸比丘们,听佛的教示后,即欢喜而奉行。摄颂如下:下面之偈颂,乃为古时集经之结颂。录十经为一偈,乃恐将来诵习之人忘误之故。无常及苦空非我正思惟无知等四种及于色喜乐(上面诸经,可皈摄其启示为1.无常,2.苦,3.空,4.非我,5.正思惟,以及6.7.8.9.四种无知,和10.对于色阴等之喜乐的问题)。一、乃包括第一之无常经,第二之苦经,第三之空经,第四之非我经。二、为第五之正思惟经。三、为第六之无知经。四、为第七无知经。五、是第八无知经。六、是第九无知经。七、为第十之于色喜乐经。八、过去无常经:本经叙述观察过去、未来、现在等三世诸法之无常。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这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过去、未来之色,乃为无常,何况是现在之色,怎么不是无常呢?圣弟子们!如能作如是的观察的话,就会不回顾过去之色,也不会欣乐于未来之色,对于现在之色,会讨厌而欲离,会正向于灭尽之道。像这样的,那些过去、未来的受、想、行、识,也是无常,何况现在的识呢?(识为精神的综合作用,故包括受、想、行、识等之作用。以下同)。圣弟子们!能作如是观察的话,就能不回顾过去之识,也会不欣乐未来之识,对于现在之识,会讨厌,会离欲,会正向于灭尽之道。如是这般,观察三世诸法为无常、苦、空、非我,也是同样!(依摄颂看,即苦为『过去苦经』,空为『过去空经』,非我为『过去非我经』。)九、厌离经:本经叙述如正观五阴,就能厌离五阴,由之而至于果证。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色为无常,无常即会苦,苦即是非我。既为非我,即一切也就非我所有。能作如是的观察的话,就名叫做真实的正观。像如是,那些受、想、行、识,也是无常,无常即会为苦,既会苦,即非我,非我的话,就非我所有。像这样的观察,名叫真实观。圣弟子们!如能作如是的观察的话,就能厌离色,也能厌离受、想、行、识。由于厌离,就不会喜乐,由于不喜乐之故,就能得解脱。既解脱后,即真实之智会产生。所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自己已绝对不会再受后有之身」。(解如前,以下同)这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后,欢喜奉行!十、解脱经:本经乃叙述正观者之解脱自在,由之而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色为无常。无常即是苦,苦的就非我,非我即非我所有。像这样的观察,名叫真实之观。也像如是的观察那些受、想、行、识,也是无常。无常之故,就是苦,苦的就非我,非我之故,即非我所有。作如是的观察的话,就名叫真实的正观。圣弟子们:能作如是之观察的话,即对于色阴会得解脱,对于受、想、行、识等阴,也会得解脱。我会证说:你们如能作这种观察的话,必定会得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这时,诸比丘们,听佛所说,都欢喜,而去奉行!十一、因缘经:本经叙述观察因缘,与因缘所生之法,均为是无常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时,世尊告诉诸比丘们说:「色为无常。不管是因,或者是缘,能生诸色的那些因与缘,均为是无常(因乃对于特别之果而有力者,缘为其它一切条件。所谓正因、助缘是。诸色就是由于因与缘而生的物体)。由于无常之因,与无常之缘所生的诸色,怎么会有常呢?像这样的,那些由于因缘所生的受、想、行、识,也是无常的。不管是因,不论是缘,
本文标题:杂阿含经卷现代译文版卷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9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