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创办分校是一项英明决策2一封镌刻在分校历史上的建议信3.赵朴初先生题写校名4.分校历任领导班子情况5.历史图片6、历史人物7、筹建先贤林始末商学院二零零九级经济一班姜文25年前,在玛珈山下、金海湾畔,美丽而富有朝气的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正式建立。25年的风雨历程,铸造了一批又一批如山般坚强隐忍、似海般博大精深的山威人。回首昨日匆匆而过的脚步,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已然从一棵稚嫩的小树长成参天大树。在这里,你可以击浪学海,博览群书,知晓天下;在这里,你可以亲临百家讲坛,品位大家风范;在这里,你可以挥汗球场,尽显青春,展现飒爽英姿;在这里,你可以融入学生团体,拓展能力,实现自我…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这里是山与海交融的奇葩,有着巍峨厚重之山的底蕴和听涛枕浪之海的情愫。山魂海韵塑筋骨,桃李天涯报春晖。在这片青春的热土上,让我们在“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指引下,勇于探索,不畏登攀,用淡泊的襟怀和炽热的情感,让梦想之花嫣红开遍!1.创办分校是一项英明决策2.一封镌刻在分校历史上的建议信3.赵朴初先生为分校题写校名4.分校历任领导班子情况5.历史图片6.历史名人7.筹建先贤林始末改革开放后,山东大学的领导开始思考学校新的发展前景和思路。当时的校长吴富恒教授提出,山东大学要重新搬回青岛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在青岛、烟台或者潍坊等这样一些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建一所分校,为山东大学开创一个对外教学和交流的窗口。与此同时,威海分校的创办也是威海市的需要。当时威海是个县级市,但具有战略眼光的威海市领导为了威海市的长足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威海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层次,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非常想创办一所高校。因此他们引进了山东大学这所国内著名的高校创办分校,这是很不简单的,也是很有战略眼光的。1984年11月1日,山东大学和威海市正式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标志着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正式宣告成立。创办分校可以说汇聚了三个方面的积极性,一是山东大学需要在沿海开放城市建立自己的窗口;二是威海市领导对高校的重视和远见;三是教育部领导对山东大学这一创举的支持。现在看,山东大学在威海创办分校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威海市领导引进高校也是很有战略眼光的;教育部领导对创办分校的支持也很有促进意义。实际上山东大学在威海创办分校是开了全国高校与地方联合办学、双方共建的先河,具有积极的开创性意义。近几年,许多著名高校纷纷在异地办分校,山东大学是早就走在了前面。因此说,威海分校的创办是一项非常英明的决策。1999年,我国高校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但是,威海分校却因为体制的关系又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问题。在这个关键时期,曾担任过分校主要领导的许玉琪、马长义,为建设分校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威海市老领导门兆英以及学校专家教授代表梁一儒联名给山东大学党政领导写信,要求保留分校,进一步把分校建好。信的原文如下:尊敬的张乐岭书记、曾繁仁校长以及其他校领导:最近,国家教育部正在考虑山东大学今后的发展问题。这是关乎每一个山大人的一件大事。我们几个对山东大学有着深厚感情的老同志,想对此谈几点建议,以供校领导参考。一、山大分校改为山东大学的一个校区,对山东大学今后的发展将能发挥积极的作用。1.能使山东大学保持和增加5——6亿元的资产(其中,1540亩土地价值约4亿多,9万平方米的建筑约1•35亿元,其他基础建设、树木、设备、图书资料等约几千万元)。这是山东大学15年来的积累。这些宝贵财富将对山东大学今后的发展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2.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大约每年要新增加招生名额10%作左右。现在国家规定一般不新建高校,只有在原建高校的基础上扩大招生规模。据此预测,到2010年,山东大学的在校生规模应达到15000——20000人左右。要适应这一发展,山东大学就必须扩大校域,在济南是很难寻求到一片理想的地区以应对扩建。而山大分校经过15年的建设和积累却为山东一封镌刻在分校历史上的建议信大学扩大规模、扩大招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威海虽然距离济南稍微远了一些,但是在高速公路和信息高速公路日趋完善的今天和今后,这段距离将会大大缩短,使交通和联系更为便利。3.21世纪,人们将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生态,这也将决定人们的居住选择行为。威海市是全国第一个卫生城、环保模范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最适合人类居住的范例城市之一。同时,又是山东省率先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沿海开放城市。分校三面环海,一面靠山,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全年空气质量为1、2级(济南一般为3、4级,另外两个冬月为5级)。有些来分校参观、访问的友人说,就自然条件来说,这里是国内少有、世界不多的办大学的好地方。如果充分利用这块宝地,俟21世纪山东大学经费充足之际,能在这里建设一批高质量的专业、学科,将会吸引许多优秀专家学者来山东大学工作,这将决定学校的命运。4.由于分校的自然环境优美,全年,尤其是夏季,这里便于召开各种国内外学术会议,以提高山东大学在国内外的声望;同时也可请国内外名人来这里疗养、避暑或进行学术交流,进而促进山东大学的学术发展。二、分校变为山东大学的一个校区,与山大融为一体,可采取四种办法:1.威海校区以目前分校现有基础比较好的学科,或今后在威海和胶东较有发展前途的专业为基础,建几个学院:(1)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目前,分校有电子系、计算机系、控制系及电子系统实验所、智能仪表实验所,共有博士6人,硕士50多人,教授4人,副教授20多人。这些系所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2)艺术学院。分校山清水秀,威海经济和社会发展又比较快,尤其是近几年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渐广泛。“山水辉映弦歌地”,办艺术学院,培养艺术人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分校确是比较合适的地方。(3)海洋生物工程学院。威海的海岸线是全国最长的。山东省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目标,威海市也提出了建设“海上威海”的目标。海洋开发将是新世纪经济新的增长点。不久前,邵桂芳副省长来分校视察时也着重指出:“海洋生物工程系应该发展,应该突破一下。”分校现已有水产系和海洋生物工程方面的专家教授,这些都为建立海洋生物工程学院奠定了基础。(4)应用外语学院。威海校区可与济南校区各有侧重。威海校区可侧重应用外语教学,如经贸外语等。尤其是威海距离韩国最近,大力发展韩语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且分校现已有中韩语言培训中心、韩国经济文化研究所和韩语专业,在韩国已有一定的影响。2.学院设在济南校区,而在威海校区择有特点、师资力量比较强的专业作为该学院的一个系或专业,如中文系、经济系、法律系等。3.可以在威海校区设几个研究所,人员不多,层次要高,在国内外造成一定影响,便于吸引国内外高素质人才。4.个别学院或系可采取一、二年级在威海校区学习,三、四年级在济南校区学习的办法。这样做的原因,是山大与分校有些专业设置重复,而且两地都有一定基础和力量,一时又不便合二而一,只有采取这种形式,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山东大学扩大招生,充分发挥山东大学的作用。以上建议是经过我们慎重考虑的,供校领导在规划山东大学发展蓝图参考之用。如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许玉琪马长义门兆英梁一儒1999年4月6日——赵朴初先生为山大分校题写校名那是1987年,也就是创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第三个年头,全校上下都为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筹备开学等项工作忙碌着。我当时在校长办公室任行政科长,也和大伙一样争分夺秒地干着分内分外的工作。6月初的一天,时任分校副校长的刘玉柱同志对我说,:“开学前的筹备工作进展的很顺利。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我们的校牌要请名人题写。学校研究决定派你到北京去请赵朴初先生题写校名。如果赵朴初先生不给题写,就去请舒同同志题写。如果舒同同志也不给题写,你就回来,咱们另做打算。”这件事使我感到很突然,也很为难。因为对赵朴初和舒同两位前辈,我从未接触过,亲朋好友也都帮不上忙。在这种情况下,请他们题字谈何容易。但既然是学校定下来的事,就不能推辞,我只好硬着头皮去碰碰运气了。出发前,我通过有关部门打听到赵朴初先生和舒同同志在北京办公的地方,并从学校和威海市人民政府分别开了介绍信。这样,我于6月12日动身去了北京。到京后,住在西四大街一个离中国佛教协会较近的小旅馆里。赵朴初先生当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和西泠印社社长等多种职务,工作特别繁忙。因此,连续四天我都是空手而归。不过也算有点收获,通过几天的接触,我和传达室、办公室的同志都混熟了。他们不像开始那样冷淡、那样厌烦了,说我的“全天候”精神挺感动人,愿意尽力帮助我。6月17日,办公室主任告诉我:“你的信我已经交给赵朴老了,你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我也向赵朴老汇报了,赵朴老答应抽时间给你们写,你就静候佳音吧!”6月18日,我和往常一样,早早就来到中国佛教协会。大约8点多钟,主任把我叫进屋。他一边把赵朴老的题字交给我,一边说:“这是赵朴老昨天夜里写的。这几年各行各业请他老人家题字的很多,除了佛教界和一些外国友人,一般都被拒绝了。像赵朴老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工作十分繁忙的八旬高龄老人,为一所大学的分校题写校名,是前所未有的。看来你们学校的运气确实不错。”听了主任的这番话,我激动地说:“谢谢赵朴老和你们各位的关照,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员工永远忘不了赵朴老的期望,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回报赵朴老的厚爱。”(一)1986年7月党委书记:刘清前(兼)校长:陈立行(兼)副校长:刘玉柱门兆英(兼)(二)1988年6月党委书记:刘清前(兼)校长:刘玉柱副校长:张建琪(三)1991年2月党委书记:许玉琪校长:许玉琪(兼)副校长:张建琪陈忠云昌钦(四)1993年3月党委书记:许玉琪校长:马长义(兼)副校长:张建琪陈忠云昌钦(五)1994年2月党委书记:许玉琪校长:马长义(兼)(六)1997年7月党委书记:李建军校长:鹿玉理(兼)(七)1998年3月党委书记:李建军校长:鹿玉理(兼)(八)2002年1月,分校调整新的领导班子,成员如下:党委书记:李建军党委委员:李建军王吉法刘玉殿陈金钊韩建新柴月禄谷源秘副书记:王吉法刘玉殿校长:韩金远副校长:王吉法(常务)韩圣浩陈金钊韩建新纪委书记:柴月禄——分校历任领导班子情况1984年11月1日,山东大学校长邓从豪和威海市市长李同轩签订《关于建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协议书》。1987年9月9日,学校领导刘玉柱、李福太等欢迎分校的第一批新生入学。1987年9月28日,山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姜春云,山东大学校长潘承洞,威海市委书记李太启为新落成的文学楼剪彩并参加首届开学典礼。1994年6月3日,威海市和高技区的领导和学校领导马长义、李福太、李建军等与邀请的各方面专家对学校的校园调整规划进行评审。2001年是山东大学百年校庆之年,正值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在新山大的支持下蒸蒸日上,分校领导决定在校庆之际在校园内建设一批人文景点,山东大学先贤林就是其中之一。先贤林里的碑石有两块比较特殊,一块是辜鸿铭校长的那块,字刻在背向围墙的一面,这是因为这位先生一生经历特别,而且为人处世公认的“古怪”,所以就对他来了一个“恶作剧”。还有就是成仿吾校长,他碑石上的字最多,这是因为本人在山大上学读书时正值他老人家任校长,弟子今朝掌握撰写碑文大权,当然不忘“徇私”一番。先贤林建成后确实提高了校园的文化品位,发挥了它的教育功能。中文系2001级一个叫焦爱的学生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报2001年12月5日一期第四版上发表一篇不到200字的短文,很可以说明这一点。那文章题目叫“先贤林的小路”,正文是:校园西北角有一片林子叫先贤林。林子里有一条砖砌的小路。小路弯弯曲曲,曲径通幽。幽静处有奇石林立。林子因先贤有了灵气,小路因行人有了生气。曲折的小路终有岔道,曲折的故事结局不同。先贤无言默默地注视着一切。朋友,你走的是那条小路。文章短小,似诗一般,读来令人深思,令人舒心。“先贤无言,默默地注视着一切。”这不正是领导决意修建先贤林的初衷吗。筹建先贤林始末梁实秋,1903年1月生于北京,祖籍浙江余杭.191
本文标题:山大分校校庆姜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91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