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八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主要内容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1.案例与讨论:话说计划经济2.案例分析:对计划经济体制的选择与评价1.案例与讨论:话说计划经济思考:计划经济的长处与短处有一种观点认为,计划经济能够解决短缺、实现社会公平,你的观点呢?讨论①计划经济的长处与短处。②有一种观点认为,计划经济能够解决短缺、实现社会公平,你的观点呢?2.案例分析:对计划经济体制的选择与评价(1)我国为什么选择计划经济体制?(2)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1)我国为什么选择计划经济体制?①第一个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在计划经体制下曾经取得的工业化的骄人成绩,是我们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外在原因。②建国初期,贫穷落后的中国需要一种能够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体制,是我们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在原因。③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是计划经济体制能够推行的重要条件。④将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的传统认识,使我们的选择合乎理论上的逻辑。(2)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①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②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①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通过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重点建设,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增加了财政收入,抑制了通货膨胀,使广大劳动人民迅速摆脱贫困状态。②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案例呈现:伟大的创举——开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道路2.案例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阶段3.理论归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2.案例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3):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客观上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应把市场机制引入计划经济。在党的十二大上,“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被正式确立为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第二阶段(1984-1987):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在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三阶段(1987-1992):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党的十三大进一步发展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指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的多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与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应有机结合。第四阶段(1992-2003):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根本上否定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3.理论归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p182-183)①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②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他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两者也都有自己的不足和缺陷。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就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案例与讨论:意义深远五元股2.理论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案例与讨论:意义深远五元股思考:①邓小平会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时,选择中国自己发行的股票送给范尔霖,为什么说其意义非同小可?②邓小平针对证券、股票这些东西说,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这对我们有何启示?讨论①邓小平会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时,选择中国自己发行的股票送给范尔霖,为什么说其意义非同小可?②邓小平针对证券、股票这些东西说,“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这对我们有何启示?①标志着中国已经坚定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②给中国人民以信心,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大船已经起航,不容回头。2.理论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p184)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在市场中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提高,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1.案例呈现:曲折漫长的成长壮大历程2.理论归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3.理论总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的突破和创新2.理论归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p187)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基础。因此,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使之牢牢地占据主体地位。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的突破和创新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能够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初级阶段的现实要求有机统一起来,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改革开放前,即使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也只能是权宜之计;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的逐步深化,体现了党对所有制理论的与时俱进。第三,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实行怎样的基本经济制度,只能以符合“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案例呈现:公有制经济从量到质的飞跃2.案例分析: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3.理论归纳: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2.案例分析: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些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3.理论归纳: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1.案例与讨论:“傻子瓜子”年广久2.案例分析: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日理万机的邓小平三谈“傻子瓜子”问题说明了什么?它对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分析邓小平三谈“傻子瓜子”以及年广九的传奇经历,反映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三部曲:形成、发展和繁荣,展现了邓小平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支持,推动了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不断发展。2.案例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p191)①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②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③外资企业的进入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1.案例呈现:分蛋糕的启示2.理论归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2.理论归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1)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p193):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2)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①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的主体的分配原则;②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属性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决定的。(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案例呈现:丰厚收益何处来?2.案例分析: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案例呈现:丰厚收益何处来?镜头一:川大学子夫妇李锂李坦成内地新首富身家426亿镜头二:央企一把手平均年薪税前58万镜头三:关注财产性收入1.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1)案例与讨论:收入差距在扩大(2)案例分析: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需要注意的两大问题(1)案例与讨论:收入差距在扩大思考:如何看待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什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对收入差距进行合理的调节?讨论如何看待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什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对收入差距进行合理的调节?(2)案例分析: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需要注意两大问题第一,“先富”和“共富”的关系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第一,“先富”和“共富”的关系①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有其必然性,共同富裕目标只能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1)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2)实行多种所有制和多种分配方式3)市场经济下,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等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别。②“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大原则是共同富裕”(邓小平)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先富起来的条件是必须和只能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①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多种所有制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存在着两极分化的可能性。②实现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十七大报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案例与讨论: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2)案例分析: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1)案例呈现: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思考: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如何应对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讨论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本文标题:第八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98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