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第二部分 第七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考纲展示】1.农业区位因素。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3.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情预测】1.以文字材料或模式图切入,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2.结合区域图考查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进而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3.多以区域图的形式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特点。4.以案例为信息载体,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主要自然条件(1)气候:影响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自然因素。(2)土壤:对农业的影响较大。(3)地形平原:适宜发展山地丘陵:适宜发展和农作物分布肥沃程度种植业畜牧业林业2.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决定农业生产的。(2)交通运输: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3)政策:各国政府用来调整农业生产、促进的重要手段。(4)农业生产技术:可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生产成本。(5)其他:包括劳动力、地价等。类型和规模重要农业发展降低3.变化:自然条件方面的因素变化不大,方面的因素经常变化。社会经济条件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原始迁移农业(1)分布:地区的某些原始部族。(2)生产过程:(3)影响:森林破坏―→土壤侵蚀―→肥力下降―→谷物产量低。热带雨林2.传统旱作谷物农业(1)生产特点:式的农业,耕地稳定。(2)生产方式:以种植谷类为主,精耕细作,农业区内同时饲养。(3)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的及亚热带干旱的山地,包括中国东部东北、及西北部分地区,中南半岛的山地、丘陵,印度的和西部地区,巴基斯坦、阿富汗以及尼罗河、两河流域等地区。自给自足旱作东岸华北德干高原牲畜3.现代混合农业①以生产为目的,重视与。②人力使用较少,程度高,和市场及工业联系密切。(2)生产方式:种植谷物和。具体如下图所示:营利性规模效益机械化城市放牧牲畜(3)优势①两种生产方式,形成良性循环。②时间,忙闲错开。③两种生产方式的结合可以保证农场经济收入。互惠互利互补稳定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地球面貌,产生深刻影响。过度垦殖2.不合理方式: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等。3.农业技术的负面影响: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1.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与农业生产的组合,不正确的是()A.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生产——气候B.江西泰和县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C.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市场D.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水源解析: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上,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适合水稻生产。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地处丘陵,受地形影响,发展立体农业。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则主要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主要受交通运输的变化和农产品保鲜技术的发展的影响。答案:D2.有关农业地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地域是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为划定的B.在同一农业地域内只能进行一种作物的种植C.同一农业地域内,经营方式和产品完全相同D.农业地域的形成体现了农业的因地制宜发展和土地的合理利用解析: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在多种条件作用下形成的,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但并不是说只进行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或者产品完全相同。答案:D由于各地自然和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农业地域类型。回答3~4题。3.乳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等农业地域类型所具有的共同点是()A.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其发展的优势条件B.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是其发展的基础C.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是其生产的保证D.投入多、商品率高的商品性密集农业解析:这几种农业都属于商品农业,一般都实施大规模集中经营,投入较多。答案:D4.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①温带大陆性气候②地中海气候③热带草原气候④温带海洋性气候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分布的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答案:A1.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自然条件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地形坡度大于15°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自然条件土壤土壤的酸碱性、肥力、土层的厚度、土壤的质地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影响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酸性土壤适宜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宜种甜菜、沙棘、枸杞)水源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在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地区,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交通运输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此类农业必须有快捷便利的交通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政府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社会经济条件机械机械代替人力和畜力,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影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化肥促进了农业的产出良种使单产量提高冷藏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与限制性因素的区别与联系分项概念说明举例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条件)。要求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即要求完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山区适合林业、牧业)、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如政策、科技、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等分项概念说明举例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因为该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最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可能有该种农业类型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是在特有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如果没有这种地势低洼的地形,而是地形平坦,当地的农业生产可能就是水稻种植业。因此,地形是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分项概念说明举例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这个缺少的条件就成为该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我国西北地区光照、热量等条件优越,但缺少水,因此,水源就成为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当这个限制性因素得到满足时,该因素就变成当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注意:我国不同农业区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农业生产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气温低南疆的长绒棉的生产光热条件好水源不足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温低,热量不足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热充足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灾害严重南方地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优越水旱灾害较为严重;丘陵地区土质较差1.(2008•全国卷Ⅰ)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当地1月平均气温3℃。据此完成(1)~(2)题。(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解析:第(1)题,由题意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1月平均气温为3℃,应位于我国南方,排除C、D;而珠三角的1月平均气温约在10℃以上,所以排除A。同时该地又有油菜的种植,所以选B。第(2)题,由图可知,该地的种植结构由原来的以水稻为主转变为以蔬菜、花卉为主。在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中,决定作物种类和规模的是市场需求量的变化。答案:(1)B(2)A地域类型原始迁移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主要区位因素地广人稀,森林茂盛光热充足,降水较少,人均耕地少,劳动力丰富,历史悠久优越的自然条件,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特点另选新地重复“刀耕火种”以种植旱作谷类为主,同时饲养家畜,精耕细作①农场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两种生产方式互利互惠;②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生产活动;③农场主可根据政府政策及市场需求决定种植小麦和放牧规模,经济收入较稳定地域类型原始迁移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为例)主要问题森林资源破坏、土壤侵蚀、物种灭绝、气候恶化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灌溉不当引起土壤盐渍化水源和灌溉问题发展措施控制人口,有意识地投入农业科技,提高产出的同时,保持土壤肥力控制人口,适度开垦,合理灌溉,保护生态环境东水西调农业地域类型的判别不同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别是学习和掌握的难点。因为农业地域类型不同,其经营方式、主要产品、生产模式等方面的特点不同,因此可按下列思路解决这一难点:建立一种从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下表:判断依据判断结论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水稻自给小农经营水稻种植业牛、羊面向市场大牧场大牧场放牧业小麦、玉米面向市场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谷物农业谷物、牲畜主要面向市场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混合农业单一热带经济作物面向国际市场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种植园农业2.(2010•合肥检测)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下图为商品谷物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①农业科技先进②人均耕地面积大③机械化水平高④市场广阔A.a—①、b—②、c—③、d—④B.a—②、b—①、c—④、d—③C.a—①、b—③、c—④、d—②D.a—②、b—④、c—③、d—①(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A.水热条件优越B.人均耕地面积大C.市场广阔D.农业科技先进解析:第(1)题,首先“单产高”应该是“农业科技先进”的结果;其次,“生产率高”应该是“机械化水平高”的结果,而“机械化水平高”必须以“人均耕地面积大”为前提,通常“人少地多”的地区,因劳动力不足,才实行机械化生产;同时,“市场广阔”会导致“商品率高”。第(2)题,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在水热条件、市场条件及科技水平方面不存在优势,但东北地区人多地少,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答案:(1)C(2)B(2009•宁夏高考)下图示意的甲、乙两国分别为传统、新兴的鲜切花生产国。读下图,完成(1)~(2)题。(1)与甲国相比,乙国发展鲜切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③地形平坦④水源丰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与乙国相比,甲国维持其在世界鲜切花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切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技术含量高,鲜切花质量较优[课堂笔记]本题组主要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根据轮廓形状、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甲国为荷兰,乙国为肯尼亚。第(1)题,地处热带地区的肯尼亚发展鲜切花的优势自然条件可从光、热角度分析(高原地形、草原气候不能成为对比后的优势),即肯尼亚属于热带草原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第(2)题,荷兰属发达国家,是传统的鲜切花生产国,其维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是技术优势。[答案](1)A(2)D分析区位优势时,要首先明确该种生产类型的特点,如题中的鲜切花:①需要一定的光热等气候条件;②需水量大,要有充足的水源;③鲜切花需要保鲜,对交通运输的迫切性要求高,由于单位面积产值高,可以通过快捷的航空运输运送;④要考虑其消费市场,分布在城镇附近或交通便捷的地方;⑤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同时也受国家政策以及种植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第二,从所给
本文标题:第二部分 第七章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9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