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百家争鸣”和思想儒家的形成“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一、“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二、“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三、百家争鸣的代表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儒家学派(1)孔子孔子的思想①政治思想:“仁”(核心)、“礼”、“德”•子曰:“仁者爱人。”•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孔子出身于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家庭,其身世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贵族的身份决定了他希望恢复周朝的“礼”;家族的“没落”,地位的下降,则促使他希望以“仁”作为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的原则。思考:孔子的思想产生的原因。思考: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3)在阶级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2)具有进步性:•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②教育思想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此外:在教学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方面孔子都提出许多对后世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主张信息:①教学不受地点限制,说明在孔子看来,教育应融入生活当中②学生年龄相差悬殊,说明孔子遵循“有教无类”的原则③孔子与对面的学生进行交流,反映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④孔子坐于席,弟子跪围于四周,说明孔子在以自己的行为向学生传授“礼”③文学贡献:其言论《论语》,编订整理出《诗经》、《尚书》、《春秋》等“六经”。C、孔子思想的影响开创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孟子的思想(3)荀子的思想“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论仁为政以德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2、道家学派(1)老子的思想A、哲学思想:“道”为世界的根本;事物是不断运动的,矛盾的双方会互相转化。B、政治思想:“无为而治”C、伦理观:顺其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2)庄子A、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B、放弃差别观念3、法家学派韩非子的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4、墨家学派(2)主张:(1)创始人:墨翟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2010·上海历史卷,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B(2010·山东卷,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BA(2010年浙江卷,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壁。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010年海南卷,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C
本文标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399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