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件讲解
[考纲]1.1840-1900年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课标]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第8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原因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②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民族矛盾(2)兴起①准备:为准备起义,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②起义:1851年,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不久,攻克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攻克,正式建立同清王朝对峙的政权。(3)发展:1853—1856年,经过北伐、西征,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南京粤省历史:洪秀全,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他领导发动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革命,强烈地冲击了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入侵。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①时间:1853年颁布。②内容:涉及土地和产品分配。③意义和局限: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但它体现的思想根本无法实现。(2)《资政新篇》①提出:1859年洪仁玕提出。②目的:为了改革内政、建设国家。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方面。④意义: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的设想。绝对平均主义资本主义3.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转折:1856年____________(事件)。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2)重建领导核心:为重振国威,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让洪仁玕总理朝政。(3)防御战:1858年,在三河镇全歼湘军精锐部队,局势暂时稳定。1860年,安庆陷落,天京失去屏障。(4)天京陷落:1864年,湘军攻破________,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天京变乱天京【思维拓展】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①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没有长远眼光,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②政治上,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③思想上,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④组织上,农民带有严重的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二、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的酝酿和爆发(1)背景①经济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进行了所谓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的发展。②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心在中国的和日本的东京。③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在国内相继建立。其中,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是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资本主义上海中国同盟会(1)背景④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时机逐渐成熟。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⑤1911年5月,清政府发布“铁路国有”法令,引起保路风潮,四川同盟会会员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12日,占领武汉三镇。2.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_____________成立,定都南京。(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①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各种民主权利。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②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责任内阁制封建专制制度【巧学巧记】三个词语概括《临时约法》的内容(1)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2)①主权在民即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自由平等包括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国民享有基本的权利。③三权分立包括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责任内阁制。3.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①原因清廷任命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替袁世凯撑腰。革命营垒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孙中山被迫妥协。②过程年2月,宣统帝退位。孙中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粤省历史: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人孙中山不愧为高举“政治革命”旗帜、推翻中国漫长帝制的反封建斗士,为中国描绘出一幅任何人、任何权力都受到制约,都处在公民真正有效监督之下的民主共和政治的理想蓝图。(2)辛亥革命的意义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③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观念深入人心。④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君主专制民主共和(1)根本原因:封建统治者的沉重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2)外部原因:列强的商品倾销使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变动,手工业者破产,激化了阶级矛盾。(3)直接原因:广西灾荒,人民起义不断。主题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一太平天国运动(1)金田起义——运动开始的标志。(2)定都天京——初步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3)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4)北伐、西征——达到了全盛时期。(5)天京变乱——由盛转衰的转折点。(6)《资政新篇》——中国最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7)天京陷落——失败标志。主题2应记忆的重大历史事件主题3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项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颁布时间1853年1859年经济主张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消灭私有)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发展私有)性质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群众基础拥有群众基础缺乏群众基础特点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1)新特点①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③担负任务新——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④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⑤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⑥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主题4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及太平天国运动与民主革命的关系(2)与民主革命的关系民主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民主革命肩负着双重使命,即反抗列强的侵略和推翻本国的封建统治。从这一意义上说,农民起义不应归属民主革命的范畴。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40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之后,不可避免地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史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如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政权,无法保持内部团结,客观原因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史料一李秀成论“天朝十误”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之大误。五、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六、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而忌,翼起狈(猜)心,将合朝将兵带去。主题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八、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九、误国不用贤才。十、误立政无章。——《李秀成自述》,《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史料反映出李秀成认为:战略失误,领导集团内讧、分裂;不能发掘人才,提不出科学纲领等是失败因素,但未认识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失败根源。史料二(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至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伪天王舁夫(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舁夫四十八人,以次递减,到两司马舁夫八人而止。洪逆从不出行。惟杨逆每出行必盛阵仪仗。——《贼情汇纂》史料表明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丧失进取心,大兴土木,奢侈享乐,严格等级特权,失去了民心是其失败的又一因素。(1)制定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2)主要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人民拥有民主自由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确立民主共和制度;实行责任内阁制——防止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主题1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二辛亥革命(3)评价: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4)《临时约法》体现了启蒙思想的主张:如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等。史料一“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节选自《临时约法》史料体现了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给了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从法律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史料二“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均节选自《临时约法》史料内容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代议制的一些特点。表解主题2对辛亥革命成败的认识对比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失败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制度“有名无实”,社会性质未变短暂的“春天”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史料一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史料反映出民主、民权、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史料二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询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史料表明辛亥革命在城乡的宣传、影响不均衡,缺乏群众基础。1.表现(1)组织形式:从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2)领导阶级:从旧式的农民阶级发展到近代民族资产阶级。(3)革命纲领:从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4)斗争目标: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发展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新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2.原因(1)经济方面: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2)阶级力量方面: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3)民族危机方面:《辛丑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华进入新阶段,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4)思想方面:20世纪初,资产阶级启蒙思想、革命思想已在中国广为传播。例1(2014·海南单科·13)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答案B审题突破依据所学可知,清政府当时财政主要来源于税收,故排除A项;依据题干时间1862年以及“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财政调度”说明当时的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行政的正常运转,故选B项;依据所学洋务运动知识可知,官僚办理的洋务,不可能控制国家金融体系,故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的信息,故排除D项。例2(2014·广东文综
本文标题: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讲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课件讲解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0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