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从景德镇出土永乐瓷片看永乐官窑器
从景德镇出土永乐瓷片看永乐官窑器(组图)从景德镇出土永乐瓷片看永乐官窑器(组图)日期:2008-5-2216:36:34文章来源:收藏家李兵点击数:8987上传者:5196景德镇是元、明、清三朝的官窑生产地。元世祖忽必烈于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专为元皇室烧造瓷器。其后,朱元璋推翻了元蒙帝国,建立了大明王朝。在瓷器的烧制上,几乎全盘承袭了元代“匠籍制度”,在瓷局内设有行政机构和监狱等,并于开国之初在原“浮梁磁局”的基础上建立了御器厂,世称洪武官窑。明成祖朱棣(1403-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在位时,景德镇瓷器生产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是我国瓷器烧制承上启下、内外交流的重要阶段,上承宋元,下启康乾,并广泛与外国交流学习。能工巧匠除了继承前辈的精巧工艺、仿制元代的典型器物外,还大胆进行创新改良,烧制了永乐甜白、青花、釉里红等极具时代特色的新瓷器。珠山御窑厂出土的一些残片复原件为什么也会那样精美,这就和明代的制瓷制度有关。当时烧制出的废品和落选的御品都不能流人民间,防止民间使用和民窑仿制,均要打碎填埋。其落选的原因,一是有缺陷,如变形、釉色不纯正、釉面瑕疵、彩色或深或浅不稳定、彩绘花纹模糊不清楚、花纹画错等。二是烧多了,比如下达的指标是5个,匠人怕出现缺陷就多烧了2个,出窑之后发现个个都很精美,多出的2个就必需打碎填埋。所以,这些残片复原件大都十分精美,没有缺陷,与进贡的瓷器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永乐朝的青花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这与它所用的青料是分不开的。永乐青花瓷器具有呈色浓艳及银黑色结晶特征,呈凹凸不平状,这是使用的钴料的结果。《中国陶瓷史》说苏麻离青:“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由于锰量低,就可减少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能烧成像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调。但由于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这就是俗称的“铁锈斑”,也是进口青料与国产青料的重大差别。永乐朝御窑青花的铁锈斑又与永乐民窑及后仿铁质斑点不同。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官民窑都有类似宣青的晕散和黑褐斑的效果,但这种色泽大多是人为重笔点染而成,均无沉人胎体的特征。”国产青料有时也出铁质斑点,孙瀛洲《我对早期青花原料的初步看法》说:“这种铁质斑点与苏泥勃青料不同,它不深入胎骨而浮于釉上,呈黑褐色。”永乐朝青花的釉面肥厚、莹润、平净,无桔皮纹。从永乐朝典型器看,由于烧成温度较高,釉内气泡较宣德器少,釉面有肥亮感,但有很大一部分永乐器也有很多气泡。永乐青花器的釉,基本上为白中泛青色,少数器有开片。青花有晕散现象。永乐朝青花的器型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常见的器型有梅瓶、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双系扁瓶、深腹洗、大盘、大碗、碟、罐、高足杯、小型竹节柄壶及各式碗、各式盘、压手杯等。有些器型是从永乐朝才开始出现的,如大型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扁瓶(抱月瓶)、扁瓶、花浇、鸡心碗以及双系、三系或四系盖罐或多系把壶、多棱烛台、筒形器座、波斯型执壶、带盖瓷豆、高足盏托、鸡心瓶等。整体风格是雄伟浑厚、庄重古朴,大件器增多,均为分段粘接而成。胎体厚,制作非常规整,比例协调,没有变形现象,说明成型技术和烧成技术都十分成熟。小件器物精致细巧,厚薄适度,具有典雅、秀美的艺术风采。永乐器胎土淘炼精细,尤以白砂底之温润细腻而著称。《明清瓷器鉴定》言“大件器物多为沙底,有名的永乐、宣德大盘,均为质地细腻、光滑温润的白沙底。”可见,大件器底一般都色白而细,抚摸时有如糯米粉的感觉。这种细砂底的出现,是划时代的。有的细砂底也有出现小块铁斑。永乐青花器,除大盘大都沙底外,其它多为釉底。永乐器底面刷釉均匀,呈色接近器身。有的永乐器底釉亦呈波浪纹,偶尔有圆器未烧成熟,则器底釉面呈开片。TOP梦琴太师小师傅UID213帖子6555精华0积分43701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633小时注册时间2008-8-122楼大中小发表于2010-7-1315:51只看该作者珠山御窑厂出土的大量明代瓷片(图),证实永乐器的器底及器身较洪武、宣德轻薄。如洪武青花花卉纹盘残片HW6的器底胎厚0.8厘米,永乐青花折枝花纹折沿盘Y25残片器底胎厚0.4厘米,宣德青花龙纹盘X11残片器底胎厚0.5厘米。从这三个时代的青花盘的器底比较来看,永乐器器底的胎体比洪武、宣德器都轻。又如洪武青花花卉纹罐HW4残片器身胎厚0.7厘米,永乐青花花卉纹罐Y13残片器身胎厚0.4厘米,宣德青花龙纹发消息加好友离线罐X17残片器身胎厚0.5厘米。从这三个时代的青花罐的器也身比较来看,永乐器器身的胎体比洪武、宣德器也都轻。“永乐篆款确领先,印刻暗款凸凹全。压杯青篆在内心,不是确知不胡言。”这是孙瀛洲先生将永乐官窑瓷器年款编成的附件2008522164137803.jpg(28.98KB)2010-7-1315:522008522164213569.jpg(18.61KB)2010-7-1315:522008522164223669.jpg(16.16KB)2010-7-1315:522008522164233829.jpg(12.92KB)2010-7-1315:522008522164254443.jpg(18KB)2010-7-1315:522008522164315554.jpg(14.66KB)2010-7-1315:522008522164331102.jpg(18.89KB)2010-7-1315:52TOP梦琴太师小师傅UID2133楼大中小发表于2010-7-1315:53只看该作者从景德镇出土永乐瓷片看永乐官窑器(组图)日期:2008-5-22帖子6555精华0积分43701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633小时注册时间2008-8-12发消息加好友离线16:36:34文章来源:收藏家李兵点击数:8992上传者:5196歌谣。也就是说在官窑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款识,始于明代永乐,阴刻、阳刻的款识都有,多为四字篆书,青花料书写。一般青花器上多为书写刻,单色釉器上多为锥刻款和模印款。压手杯的款识在内心。永乐瓷中,只有极少数有“永乐年制”款,绝大部分是没有年款的,所以没有看到款识不能乱说。其笔法折角处浑圆,起落笔触尖细,字体结构紧凑。永乐青花瓷的主题图案往往以缠枝四季花(梅花、牡丹、莲花、菊花)为主,并以蕉叶、如意云、回纹、波涛等为辅纹,显得有疏朗感,永乐器多以花卉、瓜果为装饰图案,但亦有少数花鸟及人物图案。此外,也有少数龙、凤纹的器物,但不见洪武朝盛行的以扁菊为主题纹饰的图案。永乐青花绘画笔法的主要特征是图案花纹多为双勾填色,往往出现深浅不一的笔触,这也是从永乐开始到成化前期明代青花瓷最具共同性的一个特征。青花缠枝菊纹小碗(图1)高5.8、口径11.3、底径4.5厘米,重108.6克。1994年出土于珠山。撇口、弧腹,矮圈足。里外均以青花为饰,外壁绘四朵缠枝菊花,内口沿饰卷草纹一圈。碗心青花双圈内绘一把莲纹。菊花纹饰构图清丽疏朗,与元代及洪武的风格不尽相同,典型特征是较少有清晰的双层菊瓣。外层菊瓣细长而尖,勾勒填色,笔痕明显;内层不见有留的花心,但为细长勾线填色的菊瓣,且勾勒不留白,层次不清晰,黑色结晶斑明显。花叶双向开叉,变化较多。花心为网格状,花形较圆。胎质轻薄,釉色浓重、釉面为亮青色。青花折枝花卉纹盖皿(图2)高14.8、口径21.7、腹径25.8、底径17厘米,重2116.7克。1994年出土于珠山。唇口、鼓腹、矮圈足。宝珠形钮盖,子母口。盖面及器腹部各绘折枝花卉六朵。采用勾边填色,花叶变形夸张,花朵层次饱满。构图舒展大方,线条流畅生动。青花色泽清丽淡雅。青花缠枝莲纹双系小罐(图3)高6、口径3、底径5.5厘米,重135.2克。1994年出土于珠山。小口、丰肩、撇足、平底。肩部有两小系,罐身绘四方连续的缠枝莲.永乐缠枝莲纹饰布局较前朝疏朗,构图为横带式,有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花朵,注重留白的装饰效果。花朵饱满,为变形的麦粒状,上有芒,有较为写实的花叶。其画法为双勾填色,留有细小笔痕,画工较前精湛。青花莲瓣纹鸡心碗(图4)高10.5,口径21.5、底径7.1厘米,重462.1克。1994年出土于珠山。碗底如鸡心,腹深足小。侈口,深弧壁,圈足矮小。胎轻体薄,青花呈色浓艳。鸡心碗,流行于明永乐、宣德时期。直口深腹,内底下凹,青花湖石鸡冠花纹大窝盘(图19)高10.3、口径68.3、底径54.5厘米,重10790克。1994年出土于珠山。敛口,浅弧壁,矮圈足,白砂底。胎较厚。器内壁绘折枝菊花、山茶、萱草、枇杷、石榴、桃及柿等纹饰,盘心绘湖石、鸡冠花与各式花草,构成田园小景。外壁绘松、竹、梅。器底无釉,略呈红色。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第6页第7页[本帖最后由梦情于2010-7-1316:06编辑]附件200852216380692.jpg(17.61KB)2010-7-1315:592008522163813324.jpg(18.75KB)2010-7-1315:592008522163822309.jpg(16.5KB)2010-7-1315:592008522163750195.jpg(14.98KB)2010-7-1315:59200852216391395.jpg(25.84KB)2010-7-1316:062008522163837709.jpg(17.47KB)2010-7-1316:062008522163848368.jpg(16.66KB)2010-7-1316:062008522163914987.jpg(26.88KB)2010-7-1316:062008522163931604.jpg(27.28KB)2010-7-1316:06TOP梦琴太师小师傅UID213帖子6555精华0积分43701阅读权限100在线时间633小时注册时间2008-8-12发消息加好友离线4楼大中小发表于2010-7-1316:00只看该作者圆腹、底足较小。足呈椭圆形,底施釉。颈部饰缠枝菊纹一周。腹部边沿一周花叶纹,中部为轮花纹。青花色泽纯正,但有黑褐色结晶斑,釉质肥厚。除明永乐、宣德、成化三朝外,官窑器物极少饰轮花。轮花纹饰多在扁瓶的腹部,画法为勾线填色。纹饰布局或双层套勾,或花叶间饰变形纹饰。画工精湛,具有浓郁的异域色彩,是受西亚器物纹饰的影响,所以轮花纹又称伊斯兰花纹。青花缠枝花卉纹大扁壶(图10)高44.7、口径8.1、底径15×10厘米,重7620克。1994年出土于珠山。小口、粗颈、扁圆腹,圈足呈椭圆形,底刷釉。口沿饰卷草,颈饰缠枝花卉,壶身饰缠枝四季花卉。永乐四季花卉多以缠枝的形式出现在器物上。青花梵文大勺(图11)长33.5、宽8.9厘米,重234克。1984年出土于珠山。此勺形制特大,勺内外满釉,勺缘去釉露胎,系覆放在特制的支垫物上烧成。勺瓢书梵文五圈,勺心另置一字。勺柄梵文则横向排列,勺背绘散点式莲花。清代嘉庆以后始流行以瓷制勺,早期瓷勺极少,而官窑瓷勺则更为罕见。永乐御厂烧制梵文瓷勺,当与帝室的宗教活动有关。青花八出开光葡萄纹折沿盘(图12)高7.1、口径43、底径40.5厘米,重2300克。1994年出土于珠山。撇口,宽折沿,浅弧壁,矮圈足,砂底呈火石红。胎较厚,白釉泛青,青花浓淡不匀,带黑色结晶斑点。该器外壁饰以缠枝卷草纹极为少见。葡萄纹为永乐盘、托类常见纹饰之一。青花松树小景窝盘(图13)高7.8,口径41、底径28.5厘米,重2750克。1994年出土于珠山。敛口,浅弧壁,矮圈足,白砂底,足壁较厚。构图严谨,有极强的质感。松树不及洪武粗壮,松叶圆润,竹叶细长而尖,梅花饱满而小,层次丰富。更多精彩图文接下页第1页第2页第3页第4页第5页第6页第7页TOP梦琴太师小师傅UID213帖子6555精华05楼大中小发表于2010-7-1316:01只看该作者青花五龙纹玉壶春瓶(图14)高26.9、口径6.3、底径9.2厘米,重1249.5克。1984年出土于珠山。撇口鼓腹,腹下部渐收,颈细且长。胎薄体轻,造型庄重秀丽。瓶身绘五爪云龙五条,一大四小。圈足内满
本文标题:从景德镇出土永乐瓷片看永乐官窑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0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