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第十章隋唐一.名词解释1.大索貌阅:隋初,农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的现象极为严重,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为了查实应纳税和负担徭役的人口,隋文帝于开皇五年(585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如有不实,保长等要办罪。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2.输籍定样:输籍定样,又称输籍法,是中国隋朝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政府利用这一手段搜括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开皇五年(公元585年)隋文帝采纳高颎建议,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或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重新规定应纳税额,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豪强地主占有劳动人口,造成税负不合理现象。5.隋朝的均田制:公元528年(开皇二年),隋文帝杨坚颁布均田令。隋文帝建国之初,在北齐、北周均田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均田制。当年,隋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成年男丁每人受露田80亩,种植五谷,再受永业田20亩;妇人每人受露田40亩,不给永业田;奴婢受田同如常人。永业田不须归还,露田在耕田者死后要归还国家。二.简答题1.隋朝建立的条件1)魏晋南北朝后期,各民族共同生活,互相融合,南北统一条件成熟2)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为隋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3)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做好了统一战争的准备4)陈朝的群臣生活腐化,政治腐败,军队纪律松弛,不堪一击根本原因:分久必合,人民厌倦四分五裂多战乱的现状,盼望结束战乱分裂。2.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改革官制1.三省六部制:内史省是决策机关,负责草拟和发布皇帝的诏令;门下省是审议机关,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2.地方官制:隋代省并州县,减少冗官人数,不但节省了开支,而且还间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官吏任用:隋代规定,地方大小官吏均由吏部任命。二、科举制度(选官制度)开皇十八年(598年)开“两科”取士,大业年间开“进士科”,进士科的创制标志着科举制度的开始。三、改定刑律《开皇律》(开皇三年583年):针对北周刑法繁杂苛酷的弊端,开皇元年命在北魏、北齐旧律的基础上改定新律。四、改革府兵制(开皇十年590年):改西魏北周的职业兵制为全兵皆农、兵农合一的体制。3.隋末农民起义及其影响隋炀帝的暴政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起义之所以首先爆发于山东,是因为山东地区是隋朝最重要的经济区,具备人力、经济条件,而且它是征发高丽的前沿阵地,提供的力役供费最重以及水灾的发生。1)起义推翻了腐朽的隋王朝,解脱了隋政权暴政所加在广大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锁。2)它还使新建的李唐王朝,不得不重新考虑调整统治政策,从某种意义说,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是隋末农民战争打击了封建统治的结果。3)隋末农民大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尤其是又一次横扫了腐朽的士族势力。隋末农民军还打击了寺院地主,史称“寰中法侣,尽婴涂地之灾”。4)通过隋末农民战争,奴婢身份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5)唐朝租佃制的发展,也说明了通过隋末农民起义,部分农民也多少改变了依附关系。第十一章唐朝一.名词解释1..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治国初期,以开元作为年号,那时玄宗励精图治,并且任用贤能,发展经济,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共29年。2.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3.隋唐科举: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4.朋党之争:指封建士大夫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之间的互相斗争。影响最大的发生在唐代后期长达四十余年的牛李党争。4.藩镇割据: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藩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而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唐亡以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5.黄巢大起义: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至中和四年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二.简述题1.武则天在位期间治理国家的措施1)奖励农桑,轻徭薄赋武则天汲取唐太宗治国必须安民的经验,比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2)广听劝谏,赏罚并举武则天是一个广听劝谏的皇帝,能广泛倾听各种不同类型人的意见,然后判断是非、择善而从之。3)武则天以制壮马的方法驾驭天下,即以严刑来控制仕途,发现不称职的官吏,便革免或杀戮。4)打破门阀,破格举才在用人方面,武则天打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专制,不以等级、门第、资历为标准。2.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影响原因(1.)设立藩镇、边兵过重:(2)相邻民族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使经济条件较低者为物质享受所引诱,向经济发达地区施行掠夺与侵略(安禄山是被当时中国繁荣景象所引诱,才发动了叛乱):(3)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唐朝经济,虽然表面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盛世背后,己潜伏着深刻的经济危机(4)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宰相与寒族、胡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安禄山与太子的矛盾(5)民族矛盾唐朝虽属开放型的封建王朝,但在大汉族主义的传统影响下,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6)玄宗腐朽统治。玄宗享有太平之世日久,以为天下太平,从此万世无忧,“宴安骄侈”就代替了“励精图治”。(迷恋杨贵妃)影响:(一)政治方面1.藩镇割据——安史余党,讨贼有功之将领等,唐室各授以镇帅,各拥兵割地。唐室不能制,形成日后藩镇割据之祸。2.边患严重——安史叛时,朝廷抽调西北兵平乱,於是边州无备。吐蕃乘虚而略取河西,陇右之地,威胁西京;又联合南诏,诠窥西南。东北之契丹又乘虚进入塞内,至令唐室有后顾之忧,终至一蹶不振。3.宦官擅政——宦官乘安史之乱,得以掌握禁军,左右朝政,又与大臣互相勾结,排斥异己,终酿成宦官之祸及朋党之争。(二)经济方面:1.物资短缺——安史之乱,地方残破,物资短缺,造成物价飞涨现象,例如米价比开元时高涨三百多倍,斗米万钱。且回纥恃助唐平乱有功,缴索岁帛二万匹,由是中央经济日渐枯竭。2.增加税收——安史之乱,人民流散,户籍散佚不少,使「租庸调制」遭受严重破坏,国库岁入大减,因而另立名目,徵收其他税项,以资弥补,致影响民生。(三)社会方面1.北方人口锐减——安史之乱,祸延今之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各省叛军所过,人民不死於兵祸,则流亡他地,数百里内无人烟,出现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的现象。2.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黄河流域,经九年战争,社会战火摧残,破坏不已,使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加速向南迁移。4.唐朝的科技成就和哲学成就(填空)科技:①赵州桥:②雕版印刷术:③僧一行测量子午线:④唐朝医学方面的成就:孙思邈:《千金要方》哲学:a.朴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吕才、李华、柳宗元、刘禹锡等b.韩愈、李翱的唯心主义思想5.唐对朝鲜和日本的关系(填空)(一)朝鲜1).唐和朝鲜半岛的军事关系;2).新罗与唐朝的经济交往与到唐朝的留学生;3).唐朝文化对新罗的影响:4).新罗文化对唐朝的影响:高丽乐(二)日本1).日本的遣唐使;2).日本的留学生(阿倍仲麻吕);3).中日僧人来往(空海、鉴真);4).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⑤艺术方面;⑥科学技术与生活习俗方面。第十二章宋辽夏金一.名词解释1.耶律阿保机:(872-926),出身于迭剌部世里(耶律)家族,迭剌部是契丹八部中最强大的一个部,而世里(耶律)家族在遥辇氏时期的地位、权势仅此于遥辇氏家族,从阿保机的七世祖起便充当了负责军事的首领“夷离堇”。阿保机于唐天复元年(901年),继承了这个职位后,率领军马四出征讨,北击室韦,东北伐女真,西南破奚,南掠河北、河东,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到唐天祐四年(907)年,八部酋长罢免了软弱的遥辇氏痕德堇可汗,改选耶律阿保机为可汗。2.澶渊之盟:宋真宗抵达澶州后,虽鼓舞了宋朝军队的士气,但他急于议和,于是与辽朝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和约规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两国以白沟河为界,宋岁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3.庆历新政。在积贫积弱,内忧外患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北宋统治集团中的一些人开始意识到不能再照老样子继续统治,他们认为有必要革新政治以摆脱社会危机。早在真宗朝初年,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北宋改革运动的先驱王禹偁就针砭时弊,上疏要求“改辙更张,因时立法”。他的建议虽没有被最高统治者采纳,但后来为范仲淹等人继承。4.猛安谋克:猛安谋克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阿骨打加以发展,使它同时也成了一部分较早归附金朝的奚人和契丹人的社会基层组织。猛安谋克制度规定,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谋克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组织,凡猛安谋克户,平时从事“畋渔射猎”等生产活动,战时则自带盔甲,以猛安谋克为单位,编成军队,应征出战。这样不仅能节约财政开支,而且能保证有较强的战斗力。5.绍兴和议:兀术在绍兴十一年(1411年)正月亲率铁骑十多万渡淮南下,攻占许多城市,直逼长江,结果被宋将打败。岳飞,韩世忠派兵来援,金兵渡淮北去,宋军停止追击,双方实际上仍保持以淮河为界。十一月,南宋与金签订合约,其主要内容是:一,宋向金称臣,“世世孙孙,谨守臣节”;二,宋金疆界,东以淮河中流,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宋割唐(河南唐河),邓(邓县)两州及商(陕西商县),秦(甘肃天水)两州之半予金;三,宋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6.两宋史学:两宋时期史学研究的成就,远远超过前代:史学著作大量出现,特别是大型通史和当代史的编修,取得了尤为显著的效果;同时在史学领域里出现了新的历史编纂体裁——纪事本末体和纲目体,而且开辟了金石学这个新园地,把历史研究的范围,从古典文献扩大到古金石器物。二.简答题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首先,在地方削减州郡(府,州,军,监)一级长官的权力,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2.)其次,在中央分割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权力;3.)第三,禁军不再设置最高统帅,罢去殿前都点检、副都捡点及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的职位,而且把禁军两司(殿前司和侍卫马步军司)分为三衙(又称三司),即殿前司与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鼎足而立;4.)第四,北宋统治者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5.)第五,发展了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式,扩大取士名额,提高登第士人的待遇,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加政权;2.西夏元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首先,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枢密院、三司使司和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财政和监察;2.)其次,在地方设立州郡和番落两套不同的行政机构,州郡原为汉地,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吏进行治理,番落为原党项人聚居的广大地区,仍根据传统习惯进行松散治理;3.)第三,对军事制度进行改革,一方面继续保持部落兵制,但同时加强对部落兵的控制。文泊建设:元昊和大臣野利仁荣等一起,模仿汉字创造西夏文字(番书),宣布为“国书”,下令境内都用这种文字记事,并大量翻译汉文典籍。5.北宋佃户身份发生变化的表现。1.)合种就是佃客用自己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1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