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第41题设计思路与解题要领
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第41题设计思路与解题要领通史视野多元同值逐年有变行文有范采意为宗刀笔独裁不变有二:信息多元,选择提取以史证论,因论据史特点——※(2008年宁夏文综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考查罗斯福新政,同时联系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4)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6分)评分说明:本问为开放性问题,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问题。①从金融背景的角度说明:例如,通货膨胀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不同,或危机阶段和繁荣阶段不同。②从贷款性质的角度说明:例如,良性贷款和不良贷款的不同,或适度贷款和过度贷款的不同。③从贷款发放者的角度说明:例如,政府低息房贷和商业房贷的不同。考生能从上述三个角度中的两个角度进行说明,即可得6分;若考生另有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一、2013年以前的观点论证三级渐变及程式化※(2011年宁夏卷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评分标准: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评论对象观点一观点二西方崛起的时间由希腊罗马经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到现代世界霸权的建立是长期的历程16世纪后加速赶超,19世纪超过亚洲是突然崛起的西方崛起的表现民主制度、君主制、骑士制、思想文化、开拓精神贸易科技航海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军事的全球影响力西方崛起的动因内部积淀:欧洲自身文明成果的逐步积累外部力量: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他文明成就西方崛起的世界历史地位一直处以世界领先改变了亚非拉的封闭落后状态16世纪之前亚洲引领世界,19世纪之前欧洲一直落后评述题两目标:综合的认知力、圆融的思辩力※(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有幸在总统的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民族英雄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军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材料二(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中国革命纪录》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孙中山全集》(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1)华盛顿:推行行政首长定期更替;回归私人生活。孙中山: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重心要转向解决民生问题。(2)对他们辞职的评价:华盛顿:不贪恋权位,在防止独裁、促进国家民主建设起了表率作用。孙中山:观点一:以大局为重,不贪恋权位,光明磊落。观点二:对袁世凯的政治面目认识不清,给民主共和造成损失,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观点三:因内外形势所近,他只能选择辞职,不必苛求。对孙中山重新投身政治活动的评价:捍卫民主共和,推动民主革命。※(2012年高考课标全国卷文综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观点缺陷:否认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的存在仅表示赞同往往不够解题要领:先表态,得观点明确分;想论点,得分层论点分;找史实,得历史史实分;作结论,得整体印象分;排好版,得规范逻辑分。解题三段式——观点(提炼—表态—阐释)论证(论点或角度1—实证;论点或角度2—实证…史论结合,多角度分析,层次要清晰。)结论(升华、补充、拓展、评判)2013年以前41题观点论证的程式化※(原创)传统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这种屈辱直至1949年方才终结。现在有许多人认为: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使命,它是用侵略的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中国人也许至今仍在封建专制的黑洞中三跪九叩。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是强盗式的侵略,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此,我们应该感谢鸦片战争。毋宁说,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耻辱,倒不如说,正是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觉醒,促进了中国迈向近代化的第一步。评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作用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观点一: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史实:外交上,签定《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丧失外交自主权。政治上,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上,利用特权和优势,压制民族工业。殖民主义的掠夺是导致中国近代贫困落后的根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观点二: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灾难的同时,促进中国迈向近代化。史实:首先是使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其次,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的变革。经济上,封建经济逐渐解体,商品经济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西学东渐的局面开始形成。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和最终造成的影响来看,给中国造成的破坏是主要的,后果最主要的方面是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开始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观点三:认同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同时指出揭开中国近代化序幕,从辩证的角度分析。※(2013全国·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参考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4112125.050.42二、2013年41题突变:比较地图,提取信息(限定两项),加以说明交州—岭南道疆界变化不大吐蕃、南诏出现比较中获取信息,易——图文转换——是什么比较中阐释原因,难——新知旧知相融——为什么信息:汉代北方地区的州比唐代北方地区的道密集;唐代北方地区的道比汉代北方地区的州少。说明:中央集权程度加深;地方控制力减弱;唐代裁撤合并行政区域,减少了行政支出,缓解经济负担。信息:吐蕃、南诏不见于汉代说明:从汉至唐边疆民族地区有所发展;与中原联系加深;密切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唐代少数民族政策效果明显;促进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缓和民族矛盾。信息:汉代交州与唐代岭南道所辖变化不大说明: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信息:州、道开始都是监察区,后来演变成行政区。说明: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地方与中央关系不断调整,机构设置随形势而变化)。※其它答案——解题技巧:求同、求异、找变化。※(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材料材料一: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材料二: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12分)参考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8分)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2)概括综合。(4分)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解题技巧:依然可以采用“求同、求异、找变化”的解题方式,不过,本题以求异为最佳选择。注意从“图中”到“书内”,“从现象到本质”。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道路。※阅读并比较下列西周和战国历史地图两幅图片,从政治格局变迁角度提取信息(限定两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信息一:西周时期,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为天下共主,形成诸侯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战国时期,列国纷争,形成七雄并立局面。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及礼乐制,形成以血缘为基础,等级森严的宗法礼制社会,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兼并战争不断。信息二:西周时期国家很多,周边有许多少数民族,相安无事;战国时期,诸侯国减少,众多小民族消失,民族间、国家间筑长城防守,战乱频仍。说明:西周周边民族弱小且分散,战国时期诸侯相互攻伐,民族融合加强,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十分强大。※现代京杭大运河格局形成于元朝,与隋朝大运河相比,突出的变化(限定两项)及其原因。变化一:从东西南北纵横型改成南北纵向型。中部河道东移,直接利用黄河夺淮入海一段天然河道,航线取直,航程缩短;说明:中原的地位下降;东部水量更充沛。变化二:从以洛阳为中心变为以大都为中心。说明:中国古代政治中心东移;北方对南方经济上的依赖(南粮北运)。示例一:信息:唐都长安皇宫位于城的东北,布局异常整齐,形如棋盘;明朝北京布局回字形,皇宫居正中。(4分)说明:唐朝处于中华文化鼎盛时期,政治较清明,社会较开放;明朝专制主义强化,北京布局体现天人感应,宗法礼制,等级森严,突出了皇权。(2分)示例二:信息:唐都长安商业区“市”、市民居住区“坊”彼此区划分明;明朝北京布局市坊不分。(4分)说明:唐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功能发生变化,早在宋朝市坊制已经崩溃。(2分)※下为唐都长安和明朝北京布局图,试比较两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或更多有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19世纪晚期英国的远程贸易示意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比较以上两图,提取有关西葡和英国殖民地位和势力范围变迁历史的信息(限定两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示例一:信息:15世纪教皇子午线把世界划分为两部分,19世纪晚期英国的远程贸易把世界联成一个整体。说明:世界整体联系不断加强。示例二:信息:15世纪晚期西葡两国分割世界,19世纪英国独霸世界。说明:英国比西葡两国更具有征服世界的实力。(其它回答,言之有理即可)示例
本文标题:课标全国卷文综历史第41题设计思路与解题要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1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