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选修一第一单元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概要
课标要求的九大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欧洲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一、考什么?怎样考?年份考查点解读2007年王安石变法文字材料,问题直接2008年商鞅变法、梭伦改革情景切入,难度适中2009年戊戌变法、明治维新设计新颖,1问有难度2010年王安石变法材料简洁,问题直接201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图片文字,开放式设问2012年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设问直白,落实双基2013年2014年清末新政、戊戌变法孝文帝改革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材料简洁、问题直接时:战国时期空:秦国中国世界王安石变法近代改革(资)1.把准改革时空之位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时:魏晋时期空:北方鲜卑时:宋中期空:偏安南方时:19世纪末晚清空:京城俄国农奴制改革梭伦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时:BC6世纪空:古希腊时:16-17世纪空:欧洲(德、英、瑞)时:1861空:欧洲俄国时:1868空:亚洲日本古代改革(封建)知识点归纳背景内容影响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社会习俗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习俗法律2.知识环节1、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阻碍了社会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如商、梭、俄、日)缓和矛盾、挽救危机、维护统治2、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如欧宗、戊戌变法)改弦更张、移风易俗、解放思想3、民族危机严重(如中、日)救亡图存(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据《清德宗实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6分)(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9分)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国内外情势不同。实质:维护专制统治,抵制革命。1.试题呈现方式:通过新材料或图片创设新情景,设置问题。坚持阅读量少、材料简洁的风格。2.题目设问形式:紧扣材料的关键词设置问题3.试题考查重点:①注重“双基”。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主干知识掌握理解情况和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②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体现“论从史出”。4.试题命制特点:(1)落实考纲,注重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2)改革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3)稳中求变,注重学生的认知特点。①将知识在创新情景中考查,材料更简洁,阅读量少,无阅读障碍。②注重内涵的挖掘,不求奇,老材料新应用。(4)淡化知识考查,不再关注覆盖率,一些考点重复考。5.试题答案特点:紧扣材料和教材。《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主要“了解重大改革活动的背景、进程(含措施)及代表人物;对改革进行科学的认识和评价(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习改革家的坚强意志和历史责任感”。二、学什么?怎样学?改革的背景、内容(过程)、特点、评价、结果及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选修是对必修课程的复习、丰富、延伸,注意学习必修要与选修内容之间的联系。1.改革含义:改革是以自上而下、和平的方式,革除已经过时的旧制度、旧文化和旧思想,创造富有生机的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改革与革命的区别①、背景不同:改革时背景相对平和;革命时相对动荡②、根本目的不同: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革命是推翻旧的制度建立新的制度③、方式力量不同: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④、对生产力影响不同:改革的同时不会对生产力造成破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革命必然对国家机器,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一定的破坏,在革命之后必然要对国家机器、生产力等进行重建,因此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2.改革的原因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2.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3.民族危机严重3.改革的特征:都具有艰巨性和多样性根本原因: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需要具体原因奴隶主性质:封建性质:资本主义性质:推动社会转型:对原有社会制度的调整:思想解放:改革的性质改革的影响4.改革的分类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欧洲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戊戌变法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4、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信念判定改革成功失败的标准是: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3、改革者的措施是否行之有效2、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5、改革成败的原因5、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6.改革的启示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②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③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④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⑤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⑥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二)、把握好必修、选修模块之间的关系1、梭伦改革:Ⅰ—5、6课希腊城邦、雅典民主制2、商鞅变法:Ⅰ—2课、Ⅱ—2课、Ш—2课3、北魏孝文帝改革:Ⅰ—2课4、王安石变法:Ⅰ—4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5、欧洲的宗教改革:Ш—13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Ⅱ—2课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Ⅰ—19课8、日本明治维新:Ⅰ—14课9、戊戌变法:Ш—20课西学东渐梭伦改革:政治——希腊城邦制度、民主制度;经济——工商业发达,海洋文明;文化——希腊先哲,人文主义源头改革的背景改革的内容改革的影响(梭伦改革的背景)▒关于古代希腊的发展简史1、爱琴文明时期(BC.20—BC.12世纪)2、荷马时代(BC.11—BC.9世纪)3、古风时代(BC.8—BC.6世纪)4、古典时代(BC.5—BC.4世纪)主要是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多建立君主制国家。外族入侵,文明倒退,回到氏族公社制度。形成城邦国家,雅典(Athens)和斯巴达(Sparta)成长起来,政体多种多样,主要有君主制、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僭主制度等。雅典民主走向成熟,前期是希腊城邦鼎盛时期,随后走向衰败,最终被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征服。梭伦改革(BC594年)克里斯提尼改革(约BC508年)伯里克利执政时期(BC443—429年)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确立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问题一:雅典的地理环境如何?(位置、地形、物产)多山靠海(工商业与城邦制)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政治背景):(一)、雅典的地理环境1、地理环境位置:地形:物产:阿提卡半岛、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葡萄、橄榄、优质陶土和大理石这样的地理环境对雅典产生什么影响?(从经济、政治因素考虑)经济:经济生活多样性。总体上商业航海贸易比较发达。政治:难以通过军事征服实现统一,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想想看,与古代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学思之窗海洋文明大河文明经济政治思想经济生活多样性小国林立农业/手工业/工商业难以统一小农经济幅员辽阔追求民主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武力统一竞争开放积极专制满足保守贵族农民、手工业者平民奴隶氏族成员(二)、城邦国家的雏形时间:特点:标志:社会成员:公元前9-前8世纪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小国寡民(三)、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政治背景):贵族制是公元前7世纪希腊君主制被贵族集体当政取代,确立起雅典的贵族政治。贵族制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必须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问题一:贵族政治下,社会动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政治和经济)政治上,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把持长老会议(最高决策机关、检查和审判机关)。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问题二:社会动荡的具体表现是什么?问题三、雅典社会动荡产生了什么影响?雅典平民武装暴动:BC632年给统治者敲响警钟,统治者做了局部调整;局部调整不可能缓和社会矛盾,必须进行社会政治改革。(三)、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改革政治背景):贵族政治的后果“在阿提卡的田地上到处都竖立着抵押柱,上面写着这块地已经以多少钱抵押给某某人了。没有竖这种柱子的田地,大半都因未按期付还押款或利息而出售,归贵族高利贷者所有了;农民只要被允许作佃户租种原地,能得自己劳动生产品的六分之一以维持生活,把其余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新主人,那他就谢天谢地了。不仅如此,如果出卖土地所得的钱不够还债,或者债务没有抵押保证,那么债务人便不得不把自己的子女出卖到国外去做奴隶,以偿还债务。父亲出卖子女——这就是父权制和专偶制的第一个果实!要是吸血鬼还不满足,那么他可以把债务人本身卖为奴隶。雅典人民的文明时代的欢乐的曙光,就是如此。”——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阅读[资料回放],回答:“一个城市到了真正危险的境地”是什么意思?“一个高压力量”指的是什么?后来历史的发展与这位历史学家的预言相一致吗?一位古希腊历史学家这样描述雅典:“贫富不均的程度已甚为严重,这个城市已真正到了危险的境地……似乎除了一个高压力量外,并无其他方式可以解除这种困扰。”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1)原因(政治和经济)A、政治上,贵族掌权,平民政治权力太少;B、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2)表现雅典平民武装暴动:BC632年(3)影响(1)给统治者敲响警钟,统治者做了局部调整;(2)局部调整不可能缓和社会矛盾,必须进行社会政治改革。首席执政官长老会议公民大会下列图片反映了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公民的一场辩论:请回答:1.请写出这场辩论可能的参与者。2.指出他们的基本要求。3.他们辩论的核心是什么?2.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要求彻底改革;海岸派: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1.平原派、山地派、海岸派.3.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目标是反对贵族专权,因此“是否保留贵族政治”成为辩论的核心。•1、前提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2、表现(1)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经营工商业的平民、贵族)。(2)雅典公民的分化与矛盾:“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的目标:反对贵族专权,改革呼声日益强烈。农业生产力提高。手工业取得较大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3、影响二、工商业发展(改革经济背景):雅典公民的分化平原派(贵族)山地派(平民)海岸派(新兴工商业奴隶主)“海岸派”和“山
本文标题:选修一第一单元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概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14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