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九篇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9—1第九篇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第一章环境现状一、环境质量现状1、地形地貌筠连矿区南邻云贵高原,地处四川盆地边缘,地势南高北低,山峦重迭,沟谷纵横。以山地、丘陵和山间平坝构成,以中低山地形为主。东南缘马光岭最高,海拔1199.5m,最低海拔380m,地形高差达800m左右。新维矿井所在地地形复杂,最高海拔1036.2m;最低海拔标高380.0m,相对高差656.2m,受镇州河等地表水体切割影响,沿河两岸形成河沿台地与狭谷相间的地形特征,属复杂地形地貌区。2、气候特征本区域属亚热带气候,气候潮湿温和。据筠连县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常年平均气温在16.8~18.2℃,年极端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2.5℃,年均降雨量1000~1200mm,最大降雨量1597.9mm,最小降雨量902.9mm,每年5~9月为雨季,7~8月多为暴雨,年最大蒸发量为1119.9mm。常年日照时数1050.8h,年均日照率24%,年平均相对湿度81~83%,最高月平均相对湿度93%,最低69%。主导风向为西北风,频率为28%,风力一般3~5级,风速一般为1~1.4m/s。3、地表水系新维矿井范围地表水系属于南广河水系,主要河流为镇州河、热9—2水河、冷水河、小河。南广河:长江一级支流,发源于珙县东北的长宁双河大背斜南翼,经洛平寨、高县至宜宾汇入长江。全长226.0km。南广河从井田东北侧通过,河水流量一般在7.11m3/s~1290m3/s。镇州河:镇州河由南向北将新维煤矿井田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即新场矿井和维新矿井),于井田边界以北约2km的维新镇自由村汇入南广河。河流长度57.9km,集雨面积435.1km2,流量在1.73~343.48m3/s间,多年平均流量12.43m3/s,河面宽20~40m,平均深约0.8m。评价范围内河段长7.88km。镇州河为本矿井纳污河流。热水河、冷水河均为常年性溪流,热水河评价区域内长3.57km,多年平均流量1.19m3/s;冷水河评价范围内河段长4.71km,多年平均流量0.43m3/s。热水河与冷水河汇合称为小河,评价范围内河段长4.19km,流量1.62m3/s;小河在井田北部边界处进入南广河。4、环境质量现状(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筠连矿区位于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区,属中低山地形,地形南高北低。筠连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评价区域共有5种生态系统类型,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其次为林地生态系统、灌丛及灌草丛生态系统、村镇生态系统,主要植被类为栽培植被、灌木林和草丛。评价区人类活动频繁,无大型的野生动物,无珍稀保护动植物。井田范围内土地利用性质以耕地为主,其次是有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新维煤矿工业场地所在区域以紫色土和水稻土为主。评9—3价区域的土壤侵蚀以中度侵蚀为主。(2)水环境质量现状①地表水工程区域内地表水适用水体功能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水域。镇舟河3个水质监测断面中,除工业场地排污口上游监测断面总磷有超标现象,其它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I类水域水质标准的要求。②地下水根据调查结果,地下水中pH、砷、汞、高锰酸盐指数、铁、锰、硫酸盐、氟化物、细菌总数、氯化物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监测资料分析:工程区TSP、NO2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SO2小时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日均浓度则有超标情况出现,SO2日均浓度超标原因主要是监测时段为当地采暖期,受农户生活和采暖燃煤影响所致。(4)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域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根据监测资料分析:各声环境监测点昼间、夜间声环境均满足《城市区域噪声标准》2类标准。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9—4经调查,评价范围内无各级政府行文确定的名胜古迹和文物保护单位。(5)环境保护目标评价区不涉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文物古迹保护单位,主要保护目标为村庄、地表水体、井泉和评价区内的基础设施。评价区涉及筠连县的菜坪村、安全村公平村等18个自然村和维新镇,珙县的天桥村、建华村、麻柳村等5个自然村,涉及人数约8887户37464人。评价区内有井泉点212个,其中有42个井泉为附近居民的饮用水源。二、社会环境新维矿井行政区划属于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及珙县。筠连县域面积1256km2,辖9个镇11个乡、255个村,总人口38003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590人;珙县下辖8镇13个乡、262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41193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0万。新维矿井涉及筠连县维新镇、巡司镇以及珙县上罗镇拟建项目所在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栽种水稻、玉米、小麦、油菜、马铃薯等;工业企业主要为煤矿、水泥厂、砖厂和小电厂。第二章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执行标准一、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工程纳污水体镇州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水质标准。9—5(2)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Ⅲ类标准。(3)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二级标准。(4)环境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铁路专用线、装车站、进场道路两侧30±5m内执行4类标准。二、排放标准(1)煤炭工业废水排放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其它生产生活污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2)地面生产系统等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3)噪声:各工业场地场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标准;建设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4)固体废物:煤矸石执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3—1996);《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煤矸石堆置场污染控制执行《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5)地表沉陷:参照国家煤炭工业局《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9—6三、水土保持工程所在区域在全国水土流失类型中,属水力侵蚀为主的西南土石山区,水土保持参照执行《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SL190-1996),土壤容许流失量为500t/(km2·a)第三章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一、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一)建设期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1)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矿井建设过程中场地开挖将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引起局部的短期的生态环境破坏;另外,施工占地还将改变土地利用格局。(2)污废水建设期水环境污染源主要是施工工人的生活污水和井筒建设过程中井下水。施工高峰期,施工人数达600人(整个施工期间平均施工人数为450人)。经估算,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量36m3/d,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和氨氮。经对邻近矿井施工期类比调查,建井施工阶段矿井排水量约为矿井正常涌水量的10~20%,按平均值15%计,新维煤矿建井期矿井水排水量约为4579.2m3/d。9—7(3)废气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为汽车运输及挖填方产生的扬尘、汽车运输及施工场地机具排放的尾气、施工单位临时锅炉排放的烟气。(4)噪声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是施工机械设备及运输汽车产生的噪声,其噪声值在84~103dB(A)之间。(5)固体废物施工期固体废物为场地平整产生的土石方、掘进矸石、生活垃圾等。本工程总挖方量609460m3、填方总量为730710m3,除少量不能利用的挖方外,其余可全部用于填方,不足部分利用掘进矸石充填,掘进矸石补充场地填方后产生弃方全部堆存于矸石堆场。(二)运行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船景矿井生产过程中,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以及污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等对环境的污染。(1)生态环境影响因素船井矿井生产过程中主要生态环境影响为采矿导致地表塌陷、地下水漏失等。(2)水污染源及污染物矿井污废水包括井下水、工业场地生产生活污废水及选煤厂煤泥水。①井下水9—8新维矿井井下水初期正常涌水量30582m3/d,后期正常涌水量64216m3/d。设计考虑经井下水处理站处理后复用于生产消防用水(井下防尘洒水、选煤厂补充水、消防补充水、瓦斯抽放站用水等),剩余部分进行综合利用或排放。针对井下水中SS浓度较大,而其它污染物浓度相对较小的特点,设计采用预沉、混凝反应、沉淀、过滤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井下水各污染物的浓度可满足回用水标准以及《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426-2006)要求。②生活污水新维矿井每天产生生活污水产生量约500m3/d,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SS和氨氮,其浓度分别为300mg/L、180mg/L、200mg/L和30mg/L。设计考虑工业场地食堂产生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进入工业场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用于场地绿化或排入镇舟河。生活污水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各污染物去除率均在80%以上,处理后的污水满足绿化用水以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③选煤厂煤泥水新维矿井选煤厂洗煤水达到一级闭路循环,煤泥水不外排。(3)大气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矿井设置余热锅炉,利用瓦斯发电站余热,因此无锅炉烟气排放。煤矿生产期间大气污染源主要为煤炭加工及储装运过程中产生的尘、矿井抽放的瓦斯、矿井通风废气及汽车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尾气等。9—9(4)噪声源营运期高噪声源主要为:工业场地的坑木加工房、机修车间、洗煤车间、空压机、瓦斯抽放站、风井场地通风机房风机、矸石场矸石提升机以及产品运输产生的噪声等。噪声源强约为85~102dB(A)。(5)固体废物生产期主要固体废物包括煤矸石731kt/a(包括掘进矸石及选煤矸石)、生活垃圾240t/a、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30kt/a,另外还有一些井下水处理站煤岩粉1800t/a。二、矿井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与评价(一)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新维矿井永久占地面积47.97hm2,以梯田梯土和林草地为主,改变了局部土地利用现状。施工占地扰动地表,造成局部植被受到破坏,但不会使整个评价区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明显变化。施工占地增加水土流失,造成施工范围内土壤养分流失,进而影响土壤表土质量。(2)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建设期以施工场尘以及临时锅炉排放烟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为主,施工机具尾气对环境空气影响小。(3)水环境影响分析建设期以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为主,污染物为SS、COD。施工废水产生量4579.2m3/d(在掘井巷道时的地下排水为主),主要污染物为SS,先期建设矿井水处理系统,建设期矿井水量9—10增多时,经过矿井水处理系统处理后尽可能回用,多余部分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分类收集处置,处置后对水环境影响小。(4)声环境影响分析建设期噪声源主要为施工机具,噪声源强在84~103dB(A)间。在预防及治理措施不当情况下,对工业场地周围的环境保护目标产生一定影响。(5)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建设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工业场地开挖的土石方,巷道掘进矸石等。矿井工业场地挖方609460m3,填方730710m3,掘进矸石首先用于场地回填,不能利用部分全部运往矸石场堆放。在建设期矸石送矸石山,矸石山的防洪、排水沟等措施已完成,可有效减轻施工弃渣对环境的影响。(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①地表沉陷对地表形态、地形地貌的影响根据预测结果,新维矿井全井田煤层开采后,新场矿井形成的最大下沉值为2966mm,最大水平移动值为979mm,斜率为13.27~91.87mm/m,曲率为0.09~4.33(10-3/m),水平变形值为6.65~46.08mm/m;维新矿
本文标题:第九篇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32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