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陕西省外向型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编制和实施好《陕西省外向型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加快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为明确未来5年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提出符合省情、顺应发展要求的外向型经济工作目标和重要措施,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一五”外向型经济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我省全面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外向型经济工作取得显著成果,呈现出国内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的特点,五年累计引进外省资金5906.1亿元,引进外商直接投资68.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累计达410.9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累计30.4亿美元。外向型经济的长足发展,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内经济合作蓬勃发展“十一五”时期,省际经济合作和国内招商引资蓬勃发展。五年来,外省区市实际到位资金累计5906.1亿元,外省在陕投资遍布众多行业领域,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20家在陕异地商会、16家异地陕西商会,12000多家外省投资企业在陕经营发展,从业人员达100多万人,成为促进陕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搭建陕西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做出了积极贡献。——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十一五”时期,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五年实际利用外资81.22亿美元,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累计68.2亿美元;实施国外贷款项目44个,累计借用国外贷款13.52亿美元。在陕投资和设立分支机构的外资企业达到4000多家,已有5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省设立了70家企业。利用外资额中制造业仍占主体地位,服务业及高新技术占比连年上升,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通过利用外资发展了一批国际化高新技术产业。半导体、服务外包、电子信息、汽车、化工、冶金、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在对外开放中长足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时期,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五年来,进出口总额累计达410.9亿美元,实现了平稳快速增长。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占比连年增大,矿产品、纺织品占比连年降低,农产品占比受国际需求影响有升有降。其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额比重到2010年分别达到65.5%和38.7,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27和21.7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占比逐年提高,2010年进出口总值达42.8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6.2%,比2005年提高了19.2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国际收支总额从2005年的6.3亿美元增加到36.5亿美元,年均增长42.1%,高出货物贸易20.7个百分点。——“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十一五”时期,我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五年来,我省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累计30.4亿美元。我省对外实际投资额实现跨越式增长,有色集团成功收购了加拿大育空锌矿,开创了我省国有企业收购境外上市公司的先例,“走出去”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十一五”期间,全省外向型经济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不少薄弱环节,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依然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1、外向型经济发展意识需进一步加强。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开放促开发、促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全社会开放意识相对薄弱,支持政策不够到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效机制尚未健全。2、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外向型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产业布局还不尽合理,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产业链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明显,缺乏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效促进机制和整体合力。3、外向型经济总体规模小。2010年,全省外贸依存度仅为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吸引省外资金规模还不大;借用国外优惠贷款规模偏小;外商直接投资不仅总量小,而且缺少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影响带动强的大项目。4、进出口商品结构有待优化。出口的初级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占比仍显偏大,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自主品牌产品比例较小。5、区域开放水平不平衡。尽管陕南、陕北各市外向型经济增速普遍高于关中,但其在全省进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普遍偏小,制约了全省外向型经济的整体发展。6、物流环境尚需优化。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缓慢,产业配套能力弱,对资本、项目的顺畅进入有所制约,特别是铁路运力不足,部分出口商品滞站情况屡有发生。“十一五”陕西外向型经济主要指标实现情况类别2005年十一五规划目标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十一五合计外贸进出口金额(亿美元)45.77110[300]53.668.8883.6884.01120.81410.98增速(%)25.7*2017.228.521.50.8743.7*21.4出口金额(亿美元)30.776536.346.7254.0739.8562.07239.01增速(%)28.3*161828.715.7-26.355.7*15.1进口金额(亿美元)154517.3122.1629.6144.1658.74171.98增速(%)20.5*2515.428.133.649.133*31.4外资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亿美元)6.28[80]9.2511.9513.6915.118.268.19增速(%)19.3*3047.229.214.610.320.5*23.7内资实际利用内资金额(亿元)272.49[1500]423.16646.94910.851510.222414.935906.1增速(%)33.5-55.352.940.865.859.9*54.7外经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亿美元)2.61[15]4.672.048.336.258.129.39增速(%)102.6*1079-56.2307.9-24.929.6*25.4派出人数6631794111252061375498114468增速(%)44170-38368-73262*49.6外派劳务实际收入(万美元)1071153318821840142327419419增速(%)-194323-2-2392*20.7人数(人)77113271400142086026577764增速(%)-111725.51.4-39209*28.1实际对外投资实际投资(万美元)302-115205814063224622892067618增速(%)29.1--61.91689.6583.359.728.8*195注:带*栏内数字指“十一五”期间五年年均增速,带[]为五年累计数。二、“十二五”期间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环境分析“十二五”期间,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都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从国际经济形势看,金融危机将引发全球范围内广泛而深刻的大变革、大调整。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将以新的方式不断向前推进,全球经济会步入调整发展的新周期。国际贸易将寻求新突破,世界投资将呈现新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欧洲债务危机及美国经济持续低迷,中东、北非政局动荡,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摩擦明显增多,金融领域风险难以缓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货币汇率可能加剧波动,对外投资趋于谨慎,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从国内经济形势看,“十二五”期间,我国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市场信心将会增强,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但是,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面临着扩大规模和调整结构、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发展中国家争夺国际投资流入的态势更趋明显,国内省际间发展竞争加剧,招商引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从省内情况看,《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为扩大开放、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西部周边省份经济的高速发展,给我们外向型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和压力。我省出口产品产业结构单一、规模不大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农产品只有浓缩苹果汁一个拳头产品,国外需求量大的纺织品、轻工产品、电子产品基本没有,外向型经济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近些年,我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产业优势得到发挥,产业竞争力得到提高,特别是十二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为外向型经济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支撑。三、“十二五”期间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十二五”期间,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建设西部强省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转变外经贸发展方式,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以引进先进要素为主,以发展适合内陆的外向型经济为主,采取超常规措施,促进我省外向型经济突破发展,建设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高地。“十二五”期间,累计引进内资20000亿元;累计引进外资200亿美元,其中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85亿美元,年均增长25%,借用国外贷款15亿美元;对外贸易进出口额累计超过1000亿美元,年均增长不低于20%;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十二五”累计超过98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30%;对外直接投资中方实际投资额累计达到34亿美元,年均增长30%。陕西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十二五”主要目标类别2010年2015年(确保目标)2015年(争取目标)十二五累计(确保目标)年均增长(确保目标)外贸货物贸易进出口(亿美元)120.8300100020%货物贸易出口(亿美元)6218060025%货物贸易进口(亿美元)58.712040019%外资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18.2556018525%内资实际利用内资(亿元)2414.960002000020%外经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亿美元)8.1309530%对外承包工程项下派出人数(人)4981184955855730%对外劳务合作实际收入(万美元)2741101773222330%对外劳务合作派出人数(人)265798653083530%实际对外投资(亿美元)2.8910.733430%“十二五”时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跨区域经贸合作力度,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科学编制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制定出台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配套政策,因地制宜地确定承接的重点产业领域,着力引进具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和企业。完善省际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跨区域合作,建立政府、商协会、企业之间的互动机制。推动各地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与东部省市进行点对点、城对城对接,或以联合共建、产业链整体转移等形式进行承接。重点推进西安—南京、广州,宝鸡—苏州、佛山,咸阳—南通、东莞等结成产业转移合作对子,建立一批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县和产业转移承接园区,鼓励各市、各县建立规模适度的产业承接园区。——壮大招商引资载体坚持产业发展园区化,把各级各类开发区和专业化园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引导各开发区明确产业定位,突出发展特色,实现开发区间的错位发展,国家级开发区要率先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更加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效益。支持开发区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产业集群。推进各类开发区之间的资源共享、联合共建和产业协作,加强信息沟通、项目推介、人才交流,提升园区经济整体实力。继续支持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加快发展,支持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渭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批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合力推进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根据发展需要扩区增容,支持各市市区和重点县设立省级开发区,建立科学的开发区考核激励机制。力争到“十二五”末,有2—3家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不断壮大外经贸经营主体实施“十百千外经贸工程”。在全省特色优势产业领域扶持一批龙头出口企业率先发展,在新兴产业领域引进一批外向型企业尽快发
本文标题:陕西省外向型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42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