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内蒙古包头市昆区青年路第二小学周慧娟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人类要生存发展,学会学习与具备信息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因为今天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怎样学习的人。当现代教育朝着包括整个社会和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时,而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一、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重要性(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首先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1、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了学生的“视域”。在运用网络学习中,学生随时可轻松地调出自己所需的信息,不受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合的限制。信息量的增加,视域的扩大必然拓展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形成了学业上的良性循环。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运用网络,学生学习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如果你不选择学习,没有人会将知识灌输给你,如果你不主动、不积极学习,还可能什么新知识都学不到。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就会逐渐首先学会根据自己真实的学习水平与独特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接着学会根据计算机的反馈,自主的决定学习的步骤和进度,还可以学会主动的探寻,发现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常此以往,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3、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学生的交流方式,从封闭的师生小圈子走向广阔的学习空间。面对网络,信息量成倍乃至成百倍的增加,学生交流不再局限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直至发展到学生与任何在网上交流的陌生人之间。Internet网已经使学生交流的空间由封闭的小圈子走向广阔的空间。(二)向教师们呈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教学场景,将教师从繁重的传授知识的任务中解放出来,更多的投入到关注学生引导学生的教育活动中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借助动画、图形、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介进行教学,让学生增加体验,实现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全方位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模拟功能“再现”真实的情境以实现学生的学习的直观性。在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适应“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这种方式学习,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查找信息、发现知识;再次,教师还要能够在学生面对信息不知所措时,帮助学生选择信息、组织信息;最后,教师要教会学生面对信息态度,教会学生以一种兼有批判、创新精神态度去对待眼前呈现出来的信息。(三)现代教育的应用更为学生与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契机、一个广阔的空间,这种发展将使得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都发生一次质的改变,跳出以往传统的单一模式。当代的教育是一种关注学生个人整体素质的多角度、全方位的教育。它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校内的成长,更多是学生在任何场合中全身心、全人格的发展。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还应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社区和家庭的作用,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连贯性的成长环境。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学生自主学习中的理论基础(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同时,强调学生是认知即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建构主义理论还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模式中,恰恰具备了这四大要素,可以营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从而极大的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学习中,不是只关注于知识的呈现和传递,而是致力于反映学习者对信息的理解和主动建构。总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协商、交流、合作和本人进行意义建构方式获得。因此,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不能再简单由教师或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是由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将新知识融合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自己的独立的新的知识网络,这种学生主动地加以建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输者和灌输者。惟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思维,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增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二)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健全人性的形式。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可通过自我教育而成长。人际关系是有效的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的活动中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的潜能,创设有利于环境,挖掘人的潜能,既主张平等也承认错误,是一种注重情感,符合人性的学习理论。“如果你能想到,你就能做到。”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以学生为本,才能真正让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享受学习。的确,“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学生在这种情境的氛围下,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从而,激发更大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才更好。(三)四大支柱理论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报告《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会四种本领,通常可用四个L表达:学会认知(L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合作(learningtolive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tobe)。这四种本领具体到教育教学中,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特别是网络,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认知工具求知,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知识,学会构建知识,也就是要学会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本领,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方法,应用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和意义建构的途径获取知识。既要教会学生学会实践,又要教会学生学会创造。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来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相处,学会合作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自身的发展。因此,学生应用计算机、互联网,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还能够培养高尚的道德素养。(四)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根据时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运作精神,注重潜能开发和健全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发展性和开放性。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认为:“任何教育行为都应该以教育观念为指导,教育教学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很难想象缺乏理念或观念单一的教育教学过程,将带来怎样的后果。”上述几种教育教学理念在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整合成一种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教学理念体系。总之,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得到张扬,最终成为终身学习者。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一)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随着信息化浪潮在全球的涌现及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在教育中的应用,使教育技术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威力,现代教育技术已进入信息化的发展新阶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而教师的观念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与巨大的,面对这种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与信息化教育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观。这包括:基础教育应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师应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个性发展、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之初步形成,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创造的志向之确立,作为最根本的任务人才素质观。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评价学生,教师眼中的人才,不应只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即教师必须具有多元化的人才观,而不能只重视智育,轻视其他方面的培养。(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创建有利、理想的、高效的学习环境。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营造民主、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知识的建构者、学生健康思想情操的培育者。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学生的地位由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总之,这种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既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有利、理想、高效的学习环境。(三)发挥多媒体及网络的优势,实现真正个性化的学习。1、信息呈现方式多样化,给学生一个全方位、立体学习的空间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单调、枯燥,多表现为单维性,即从抽象的语言文字到抽象语言文字,既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同时,人们只是强调抽象逻辑思维而往往忽视了形象思维的作用,更不符合用脑的科学性。现代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信息呈现方式多样化,通过直观、形象、具体的方式,图文并茂、声音、视频、音频各种效果冲击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Treichler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来源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二是关于知识保持的。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得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自己所说内容的70%。因此,多种感官的参与将更加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而以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则以信息方式呈现的多样化,给学生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空间。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必定会快乐学习,享受学习,体会和感受学习的乐趣。2、超文本、超媒体的强大功能,构建自主学习的平台目前,绝大多数多媒体计算机系统都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和管理。所谓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形的组织和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按超文本组织的每一本书,正文都按相互之间的联系被组织成正文网。它的网状结构使得它和传统的文件、印刷书籍完全不同,打破了传统的第一页和最后一页的概念。从哪儿开始阅读以及接下来读什么,完全由读者自己决定,并依据正文之间的语义联系选择下一段正文。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思维具有联想特征。人在阅读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经常由于联想一个概念或主题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概念或主题。所以,按超文本方式组织管理信息,将比传统的文本的线形,顺序更符合人类的思维特点和阅读习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我们往往有意识的按照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要求以及学生的基础与水平,对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资料以及相关各个学科的预备知识和开阔视野所需要的补充知识精心选择、认真组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按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图、文、音、像并茂的电子教材,不仅内容丰富、有利于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形成系统、网络的联系,使其能够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引导其对教学信息进行更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并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3、丰富的网络资源共享,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
本文标题:电教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43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