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绩效管理 >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
1李清照《声声慢》【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如《如梦令》、《一剪梅》等,也接触过其它抒写“愁绪”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展开联想,进行比较,更好地体会李清照词的妙处。【教材分析】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在这首词中,作者的情绪虽然比较低沉,但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才华。词围绕“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来加强愁绪的渲染。【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2、技能目标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3、情感目标体会李清照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的哀愁,感悟李清照坚韧、孤高的灵魂。【教学重难点】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渗透对学生诗歌诵读的指导。2、让学生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显性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感悟词作愁的深刻意蕴和李清照孤高的灵魂。【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熟读《声声慢》这首词,力求能背诵,回顾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所学的其前期的作品。知人论世李清照的人生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出身名门世家,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善词。18岁嫁给大学士赵明诚,两人情投意合,,家庭美满幸福。后期,1127年北宋灭亡,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其夫赵在途中不幸染病身亡,留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后期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愁二、课文导入——李清照前期代表作《如梦令》和《点绛唇》(引领学生回忆朗读,配有短小欢快的音乐)从《如梦令》和《点绛唇》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什么样的清照呢?明确:开朗活泼快乐是的,因为少女时代的清照是快乐幸福的,所以她写出了清新明快的词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物是人非,沧海桑田,李清照在后期却写出了与《如梦令》和《点绛唇》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2——《声声慢》。这首词被誉为“千古绝唱”。下面,我们先一起来读读这首词。三、朗读《声声慢》四、整体感知读罢此词,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愁(词眼)五、诗歌赏析——如何写愁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一)怎样写愁:直接抒情间接抒情1直接抒情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词有何作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音乐美形象性增强感情。寻寻觅觅动作茫然四顾冷冷清清环境萧瑟冷清凄凄惨惨戚戚感受惨淡悲戚感情基调:凄惨愁苦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祸不单行孤苦飘零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呀。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3比起清照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的相思闲愁,这份愁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呀。①“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身世之苦、亡夫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病回忆有关愁的诗句体会此句写愁的妙处2间接抒情:意象淡酒秋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二)赏意象品愁情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1、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勾画出意象)(学生:淡酒晚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2、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意象探究(学生自主合作探究)①小组交流探讨(前后四个人为一小组)②集体探讨(小组代表发言)探讨明确:酒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风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杜甫渲染愁情雁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细雨雨滴梧桐却敲碎人心哀伤﹑愁丝的象征注意:1、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酒:愁文化风:渲染愁情雁:怀乡之思音信之盼黄花:憔悴的容颜梧桐:牵愁惹恨雨:哀伤愁丝2、作者的心情不同,相同意象会传递不同的情感。黄花战地黄花分外香雁长空雁叫霜晨月3、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淡酒秋风过雁黄花冷清凄美的意境传递出孤寂愁苦梧桐细雨七、鉴赏诗词方法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抓住词眼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4根据意象来品读八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李易安著名的代表作《声声慢》,进一步了解了“婉约词”的特点,感受了女词人在国破家亡夫死、孤身一人流落他乡时复杂悲愁的内心世界,学习欣赏了作品的一些写作技巧,并找到了一些完善情智升华生命的路子。希望大家在学习古诗词时,能进一步找到一副长袖,然后,“拂我长袖当空舞”,舞出自己独特的风采来。九写作练习——走进易安十、结束语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声声慢》,在诵读声中送别清照,向清照坚韧、孤傲的灵魂致敬!漱玉词明月初上,清风微拂,摊在桌上的诗词逸出薄雾。壹夕阳西下,我站在满池荷边,看你与朋友在亭上玩闹。清风荷举,清灵的笑声融入风中。玩够了,朋友们与你告别,你也踏上归舟。我在风中久立,看着你带着醉意,迷迷糊糊驶入荷花深处,却又被鹭鸣惊醒。你脱下绣鞋掷了过去,对着惊飞的鹭鸟拍手大笑。天真活泼,那是你,易安。贰阳光明媚,照得人昏昏欲睡。满院繁花勾不起你的兴致。你百无聊赖的坐在秋千上,悠悠地晃着。忽的,你坐直了身。林花间隙间,飘来了一个人。一如你当年迷迷糊糊闯入荷塘深处,那人闯入你的心扉。你连绣鞋也顾不上穿,急急地朝这边跑了过来。我站在半月门下,见你与我擦肩而过。你躲在门后,看着那人弯5腰捡起你遗落的金钗。你羞红了脸,粉面隐在青梅间,悄悄地嗔了那人一眼,然后朝你的绣楼跑去。你的羞涩,犹如尚青的梅子。你可曾想过,那将会是你未来的夫婿?叁春光融融,你站在花担前,拈起一枝沾着薄露的花儿,撅着樱唇非要丈夫说出你与花儿哪个更美丽。你云鬓轻挽,玉簪斜插,自是人比花娇。我远远看着赵明诚将你手中那枝含苞待放的花别在你的发上。你欢喜地笑了,眉眼间尽是甜蜜。发髻间盛开的花儿映着你的容颜,真应了那句“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肆秋意转来,你坐在精美的竹席上,痴痴地望着水中凋零殆尽的荷花,幽幽地叹了口气。新婚不久,你就得忍受与丈夫离别的寂寞。酸涩涌上心头。你起身执笔,浣花笺上留下你隽永的字:“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花自飘零水自流”,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易安,你是否在为无法掌握命运而悲哀?伍6当相思之苦变为彻底的离别,当寒冷的五更风将你从梦中吹醒,你愣愣地盯着帐顶发呆。“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拔火,宝篆成空。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我站在你的床边,看着已经茕孑一身的你眼角滑泪。越是孤独越是会回忆过往。易安,你的心里有多苦?陆太阳刚刚落山,灿烂的晚霞映满天空,大街小巷,鳌山矗立,彩灯高悬,火树银花,游人如云。我负手站在垂花门下,看着屋中两鬓如霜的你盘膝坐在软榻上,独倚寒窗。孤灯一盏,惨淡的光照在你已衰老的容颜上。青春不复,易安,你在思念什么?“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垂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话。”青梅的羞涩,是你的过往;满地的黄花,是你的伤。雨打梧桐吗,你幽幽遥望,两盏淡酒,浸透情殇。回眸如初见,笑靥如当年,前尘回望,已是千年。
本文标题: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345047 .html